聚焦教研实践,构建校本研修的主题文化

2017-10-27 20:56戚伯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备课组研修校本

戚伯萍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一线教师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学也罢,研究也好,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校本研修无论如何不能脱离课堂,不能不研究课程和教学。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丰厚自己的底蕴,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求得拓展。由此,教学、研究,是我们校本研修的主题。

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近年来我校校本研修的一大亮点。在每个学期开始,学校教导处按学科把教师分为若干个备课组。每个月都定人、定时、定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月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都确定同备课组的一位老师为本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由他根据单元目标的任务及学科课型特点,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法和学法。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由他主讲,同组其他教师进行补充、质疑、释疑、修正、完善。这个备课活动让主备老师或者同备课组老师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学法指导等等方面基本形成共识,共同讨论教什么,怎么教,然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形成书面材料并进行课堂教学,同一备课组的老师跟踪听课,现场观摩主备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课后共同评议探讨课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的成败得失,努力帮助执教教师改掉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缺失。主备教师结合同伴意见进行课堂教学后的反思调整,形成最后的教案,并推广这个教案到年级各班进行教学。

其基本流程图如下:

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大大提高了教师个体的独立钻研教材能力以及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达到了“双赢”。这样的校研修实践,让每位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断地向同行,向学科专家学习取经,并对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反思、重组、整合,其个体的收益是很大的。另外,同伴合作,集思广益,互补互助,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资源,从而整體提升备课组的集体教研教学水平。经验表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有效、最为便捷的方式途径,同组教师间通力合作,形成了浓厚的教学氛围,他们在一起对话、交流、沟通、互补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一起反思、捕捉、弥补教学中出现的缺失与遗憾,思考、反省和探索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在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中,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主题研讨

以“一个学期一个主题系列活动”为模式的校本研修方式,我校已经开展了多年。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主题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校本研修的成效。为此,每学期的系列活动中,我们对于校本研修主题的确定是非常重视的。首先,每个学期的开始,我们结合区教研室学科研修大主题,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让教师明确本学期的校本研修活动方向;其次,组织学科组教师进行讨论,鼓励教师提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把本组成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确定为本学期的校本研修主题。由于校本研修主题的确定,直面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难点、热点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研修主题深受教师的欢迎,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科研引路

“在课题研究中成长”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很重要的途径,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线的教师,所做的课题研究没有很专深的理论,更多的是基于实践的问题研究。实践告诉我们,坚持走教、研、训一体化的道路,让教师带着研究的目的走进课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使之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常规之中,将教研组与课题组融合,把平常的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和谐地融合到一起,能收到极好的效果。在这样的校本研修中,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课题组成员。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与教科室、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两方面的工作巧妙地糅合到了一起,保证了科研中有教研,教研中有科研领路,使教科研工作真正落实到了教师日常的课题教学研究中去。青年教师的“五个一”活动、课题研究的主题式教学、教师研究小专题的确立、教育教学随笔的每月评比……一次次的学习思考、一次次的理论研究,使每位教师在研究中体会快乐,感悟成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论素养上的不足,多次组织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专家的讲座,走进同行中优秀教师的课堂,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教师们互相感悟着。从区级课题到市级课题到省级、国家级课题的不断摸索、研究,让每一位教师实现着理念的融合、智慧的共享。应该说,按照年级组、学科组纵横两个纬度来开展进行的科研活动,确实让老师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又在大家的共同探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发现问题——集思广益——寻找方法——探索实践——解决办法”的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这个平台,让每一位教师实现着理念的融合、智慧的共享。

实践过后需要的是反思。我校每月一期教科研动态,及时实施了教师行动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和教育理念经验的“头脑风暴”,记载了教师成长的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成长,点点滴滴收获。老师们的论文相继获奖了,发表了,课堂教学能力也日益提升。科研的引路,让我们用自己一次次的行动诠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螺旋式上升。虽然不是每一次的尝试都会成功,但是我们期望在一次次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开放的心态,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形成合作提升的态势,用彼此的成长鼓励进一步发展的内驱力。集体备课、主题研讨、科研引路已经成为我校教师日常的生活方式,教、学、研、训的一体化,逐步彰显了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文化。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备课组研修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备课组长的定位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