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科协党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军民融合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进一步强调,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培育先行先试的创新示范载体,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新空间,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指明了军民融合创新的方向。
科技创新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科技创新特別是颠覆式技术创新正在成为现代军事变革的第一驱动力,科技创新应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
当今军事变革的内在规律决定了科技创新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模式更新,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全面突破并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战斗力;
二是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创新增多,科技创新的系统复杂性增加,投入强度加大;
三是军民技术的通用性增强,军用民用转换加快或同步进行;
四是基于上述特点集成的颠覆式创新增多,导致主导技术和战法的革命性变革。科技创新及其向现实生产力、战斗力转化的时效性增强,现有技术及装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稍有怠慢可能造成技术和装备的代差,国家协同融合创新的实力和效率成为国际经济和军事竞争强弱的决定性因素。
在当今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科技创新不仅是先进军事装备生产制造的基础与核心,而且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也是战略谋划、战役指挥、战术运用、战略投送和后勤保障的核心。军民科技的融合是全创新链、供应链的融合,而这恰恰是当今我国军民融合最为突出的短板。因此,在军民融合范围广泛、内容繁多的系统中,抓住军民融合创新就抓住了要害,找准了突破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军民融合创新要把科技兴军作为优先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面对国际日益严峻的各种挑战,以科技水平为标志的军事实力差距仍是国家安全的短板。科技兴军是建设现代化强大军队的关键举措和紧迫任务。要适应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及转化的新趋势、新特点,把军民融合创新作为争夺未来军事发展和竞争主导权的关键举措。当今,我国具备了科技兴军的雄厚基础,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首位,研究开发投入超过1.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论文发表数量、发明专利申请及批准量居世界前列,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处于世界先进或领先地位,我国科技创新总体上正在从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转变。军民融合创新的主要目标导向,就是要把这一巨大的创新资源激活、集成、高效利用起来,转化为赶超世界军事科技强国的独特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创新道路。冷战之后,适应信息化社会态势,世界各军事科技强国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更加灵活、开放、高效,有了重大更新提升,成为军事变革和军事创新的强大支撑。
如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主要依托以私营部门为主的民口工业,其科研机构虽有各类的国家实验室、国防实验室作为基地,但80%以上的科研开发任务吸纳社会科研开发力量参与或直接从民口采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军民融合创新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央成立军民科技一体化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国军民科技工作。1956年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12个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重点科研项目。这些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以民口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为主体,是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全国大协作。
当时军民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科技发展规律的。这一体系确保了我国在10多年的时间里,以世界上最高的科技创新效率,攻克了国防和经济建设所急需的大批重大科技问题,奠定了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基础和基本构架,一批“杀手锏”项目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当然,当时计划经济加战时的体制机制后来衍生出众多弊端,甚至导致军民科技脱节。我们要总结自己好的经验,吸收借鉴国际上好的做法,但又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效能的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军民融合创新的优势
科技体制改革30多年来,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科研活力显著增强,军民科技脱节问题也得以改进。但与世界军民融合创新强国相比,我们还处在融合的初级阶段,军民科技二元分割的“两张皮”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大批创新成果转化为新战斗力缓慢滞后,科技创新仍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显著短板。导致这种落后现状的原因综合复杂,但根本是体制机制的障碍,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管理体制缺乏统筹。一是军民科技管理部门问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有沟通但缺乏常态化的统筹决策、统筹利用资源机制,供需关系衔接不够。二是国防科技内部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不够,存在计划任务多头、资源分散浪费等问题。三是民口各科技管理部门、工业部门也存在与军方合作乱而散问题,效率不高。
规划计划衔接协调不够。军民科技规划部门问尚未形成一体化决策、研发、采购机制。一些民口研发的军民两用技术得不到军方的采用,有的推诿拖延丧失了技术的先进性优势;有的研发项目重复立项,造成低水平浪费;有些军事科技项目研究过程和民用相关项目结合不够,研发团队与相关民用项目团队结合不紧等。
开放协同不足。科研机构之间相对封闭,追求小而全的“孤岛现象”较突出,承担主要军事任务的几大国有科工集团,往往各成体系。多数大学科研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机构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在承接军用技术方面作用发挥不够。不少民营科技企业具备国际一流的研发创新能力,但在“参军”方面往往只能提供非关键技术及产品的配套,没有发挥优势功能。endprint
军民融合的创新链过短。世界军民融合的先进水平是从规划制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创新链条的军民融合,而我国目前主要是在装备研制为主的国防科技工业这一下游的结合,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创新的上游和高端融合较少,尤其在决策支撑系统、战法、信息和指挥系统等方面技术支撑系统的军民融合创新薄弱。
应辩证地认识到,我国军民融合创新有巨大的后发优势。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的重要论述为今后军民融合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二是黨领导下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军民融合创新的制度优势;
三是我国巨大的科技创新资源特别是世界一流的宏大科技人才队伍、先进的科研设施、日益快速增长的科技创新实力是实现军民融合创新的强大资源优势;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国防军队改革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军民融合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动力优势;
五是智能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应用最适合军民融合创新,成为推动新军事变革的新机遇窗口,抢抓这一先机,可推进我军智能化弯道超车,走在世界前列。
统筹协调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
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创新和科技兴军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明确军民融合创新的战略导向。做好加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把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国防军事改革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摆在军民融合的核心位置。确定一批融合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特别要突出加速新型战斗力生成、形成非对称竞争对抗优势、整体军事实力弯道超车的新型重点领域。出台推进融合创新攻关具体举措,真正实现规划一体化,全创新链、全方位融合,一张蓝图协同实施。
改革军民融合创新的管理体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在领导和管理体制上确保统筹谋划、统筹决策、统筹资源利用和创新实施。要建立军民融合创新的国家宏观管理体制,加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的统筹协调,加强在科技发展规划制定、科技经费(包括基建费用)的预算编制、科技计划及重大项目实施的协调等多环节的融合,实现规划计划的统筹安排、创新资源的统筹利用、研发及产业化的协同衔接。
促进全创新链的军民科技融合。从创意提出、基础研究到产品和系统研制生产再到应用形成战斗力的全创新过程的融合,才是军民融合创新的本质要求。要加强军事需求研究和军事科技发展预测,建立更开放的创意创新方案征求机制,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等对军民融合研究项目的支持。军队主导的国防科研专项,要更加开放、广泛地吸纳民口科研机构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参与,鼓励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各类科技企业主导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装备系统的集成创新。
健全军民融合创新的各层级研究开发体系。以各类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为平台,形成“主导性创新基地+网络”的军民融合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把军民融合创新作为建立国家实验室的重要使命导向,在太空、海洋、网络、智能科技等军民融合重点领域优先着手建立国家实验室。扩大和提升国防重点实验室的规模和水平,使之成为军事科技创新为主导、军民融合创新的骨干基地。选择相关科研机构,引导支持其增加军民融合创新的比重,以任务承接等方式鼓励支持其从事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在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中扩大军民融合创新高端人才的比例,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基地,支持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
出台一批有效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的政策举措。把改革推动、政策激励、法规保障作为军民融合创新的有效手段,列入军民融合政策法规和改革举措的重点。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加强国家安全观教育和国防军事知识普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在部队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广大官兵的科学素质,增强军民融合创新的思想共识和责任意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