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建文
摘要:专业出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图书编辑,尤其是编辑大部头的学术著作时,编辑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图书编校质量的基本保证。此外,编辑提前介入作者的写作过程,与作者共同制订规范的写作体例,能有效避免差错,对图书质量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动物志书 学术著作 编辑出版
近日,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揭晓,《湖南动物志》(5卷)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从2009年第一卷交稿,到2014年第五卷出版,前后历时六年,作为主要责编人员,回忆起期间的点滴,有所感触,现简记之。
一、选题缘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生物学工作者十分重视志书的编写工作,在动物学领域中相继出版了国家和地方各类动物(包括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的志书,让广大群众不仅知道我国可利用的动物资源,而且也了解对人类健康及经济生产有害的动物种类。湖南全境气候温和,山地、丘陵、平原、湿地、河流、湖泊相交嵌合,水系完整,植被成分复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诱集到无数南飞的候鸟,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条件。为适应生产的发展,资源合理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科学的要求,湖南省动物学界热切希望编写出版一部地方动物志,不仅服务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作为当前和今后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书籍。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原副社长刘堤地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现改名为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编委会联系,希望能为湖南省的动物学研究做一件有益的事,表示愿意承担《湖南动物志》的出版工作。当时我和同事李丹刚进入出版社不久,还是个编辑新人,考虑到我们有生物学专业背景,刘社长便邀请我们一起承担书稿的编辑工作。作为新编辑,承担如此重要的书稿,我心里诚惶诚恐,深感责任重大。
二、资料整理,书稿撰写
为了做好《湖南动物志》的编撰工作,1992年就成立了湖南动物志编撰委员会,由中共湖南省委原常委,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书记,原湖南师范学院院长,国际知名蛛形学者尹长民教授任委员会主任。《湖南动物志》的编研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工作量巨大,要求高,是一项既耗资大、又费时长,需要多年积累的系统工程。以《湖南动物志·两栖纲》为例,从1965年沈猷慧教授第一篇论文发表到2014年12月付梓,整整用了50年,如果从1961年作者调研开始计算则有55年。沈教授认真踏实、精益求精地开展工作,采集的标本都有标签,记录及时、完整,保存完善。五十多年来,沈教授对湖南省14个市(州),29个县(区)102个代表地点的两栖动物观察研究,采集保存了三千多号标本,拍摄几千张照片,即便是在年届八十岁后的2012年仍去沅陵县采集、调研借母溪林蛙,2013年去广东乐昌市梅花镇采集、调研莽山疣螈。书中记录的68个物种,除个别物种外,绝大部分都采到标本,共测量两栖动物雄体1126只,雌体1033只,数万条测量数据。
《湖南动物志·蜘蛛目》的研究工作则更早,其研究可追溯到1954年。在1954年以前,湖南省在蜘蛛目研究领域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国内外学者都没有涉猎。1954年,尹长民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结合教学调查湖南省蜘蛛种类,采取夏季野外实习、野外考察等方式采集标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几乎走遍三湘四水。通过采集大量的标本并进行鉴定,《湖南动物志·蜘蛛目》共记载了已经鉴定到种的蜘蛛47科277属821种,其中新种57种,所含种数两倍于已出版的同类地方志。作者的敬业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三、社领导重社,编辑提前参与
社领导对《湖南动物志》项目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重点项目。2010年《湖南动物志》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为了做好书稿的编辑加工,在正式审稿前,我提前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如《中国动物志·蛛形纲·蜘蛛目·园蛛科》《中国动物志·两栖纲》等,以提升专业素养。在后面几卷书稿的编写过程中,为了提高书稿的编写质量,减少编辑差错,我提前介入作者的编写工作,并多次参加编写会议,编写了“湖南动物志编写体例规范”供作者参考,对每一个物种的描述做到基本格式统一。在校对环节,我专门编写了“湖南动物志校对规范”,针对书稿校对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物种拉丁名、学名的规范,正斜体的用法等均作了详细说明,使书稿的编校质量得到了提高。文后的参考文献是学术专著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志书类的专著,涉及学名和拉丁名的起源等,引用的参考文献尤其多,仅《湖南动物志·蜘蛛目》的参考文献就达900条。如果参考文献不规范、不统一,会给编辑工作增加很大的工作量,而且也容易出差错。在参考文献的整理过程中,我将《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国家标准统一分发给各作者,并帮助作者规范地编写文后参考文献,省去了编辑时对参考文献的大量修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编辑差错。
四、学术价值
《湖南动物志》的研究出版,是有史以来首次摸清湖南动物资源家底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反映我国地方动物分类区系研究工作成果的重要著作,是进一步研究物种多样性、探讨物种演化和系统发育的奠基石,填补了湖南省缺乏系统动物类资源图书的空白。《湖南动物志·蜘蛛类》为国内目前收录蜘蛛种类最多的版本,其中新种57种,所含种数两倍于已出版的同类地方志。《湖南动物志·两栖纲》共记述两栖纲动物68种,其中有14个新种(包括1个亚种),新种超过本志物种内容的20%。这些新种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物种资源,为湖南省以及全国动物资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湖南动物志》的完成,有赖于各地专家、学者的通力协作,有赖于整个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在科研一线的苦苦探究和辛勤劳作,从20世纪50年代初各卷的作者结合教学和科研开展标本收集、研究、论文发表等基础工作;到1992年编委会成立,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撰写;再到2014年各卷陆续出版,真可谓“积数十年之成果,汇几代人的心血”。正如编委会主任尹长民教授在总序中所言,我们以欣悦之情瞻望未来,生命科学领域中这类奠基之作将不断涌现,以适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