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精神六讲》(连载九)

2017-10-27 10:54聂震宁
出版参考 2017年4期
关键词:书店干部生活

聂震宁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讲为大众

·第二讲爱祖国

·第三讲敢斗争

·第四讲善经营

第五讲 懂管理

3.学习是进步的源泉

4.管理者的表率作用

5.小结之五

·第六讲 真敬业

·后记

1.绝无仅有的创举

韬奋研究专家、著名新闻记者穆欣指出,韬奋把生活书店办成“生产合作社”体制,“这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企业里,算是绝无仅有的做法了”。(穆欣.邹韬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创办生活书店,原本是韬奋和胡愈之等人出于应对《生活》周刊遇到不测时的一个权变安排。当时他们很担心国民党当局查封之类事情发生,为了应对这一不测之事,决定创办生活书店,以便届时他们可以利用生活书店继续开展出版业务。书店开始筹办,韬奋就做出了一项创新设计,决定采用生产合作社的体制来办一个具有民主特点的实体。他指出:书店不是任何个人借以牟利的私产,而是全体职工以劳动所得共同投资的文化事业机关。书店的章程为此做出了三项原则规定,即经营集体化、管理民主化、盈利归全体。

在胡愈之等人的协助下,韬奋对生活书店的投资主体做了十分富有新意的安排:原来生活周刊社投入生活书店的资金、资产折算成货币,以原先在职的20余名工作人员过去所得工资总额多少计算,按比例作为这些职工入股的股金。他们规定资本每股10元,包括韬奋在内,任何个人的股金都不得超过1000股,不到此数每年将所得一部分红利加股,加到上限股金額度。除短期的雇员外,凡是店中员工任职在6个月以上的都有做这个“生产合作社”社员的资格,也就是书店的股东。新进员工,从任职6个月起,每月从其工资中扣除百分之十,至入社满一年时,再行并计,成为新增加的股份。社员缴纳股份后可以享受股息。在每年总决算后,除应当提出的公积金、社会福利金和员工红利外,由社员大会依照营业的利润盈余,讨论决定按股分配股息。店内经济完全公开,每年都有会计师查账证明。“总之这个生产合作社的原则,以社员共同投资,经营出版事业,促进文化生活为宗旨,除用在服务社会上的费用外,所得盈利归于全体。这虽不能算是合于理想的办法,但至少已没有谁剥削谁的存在,各人一面为社会服务,同时也为自己工作。”(《韬奋全集》第五卷,第624页)

生活书店的生产合作社体制,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创举。其时在上海的中国人办的企业,要么是私人家族公司,要么就是股份公司,还有就是官办的公司、社会团体的公司,完全做到“劳者有其股”的利益共同体,而且不让“一股独大”,杜绝了个人资本和私利扩张的可能,生活书店可谓独创。尽管这种体制可能会对吸引更大投资、实现资产扩张带来关门主义,也可能会带来新的层面上的平均主义,但它保证了劳动者的完全权益,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必然极大增强。何况,生活书店当时正在创业阶段,又处于特殊的战争环境下,绝大多数员工迫切需要的是生存和安全,这种民主体制让他们有了非常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再者,作为轻资产的出版企业,对于更大投资需求并不突出,故而生活书店的事业在当时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

当时,与绝无仅有的体制创举可能同样是绝无仅有的,就是生活书店采取的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模式。店里的事情都是由全体员工公开商讨。每一位员工都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见解的机会。为了保证员工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书店内部设有理事会、人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三个领导机构。理事会职责是商定关于经营上的重大事情,人事委员会是商定关于人事方面的待遇和奖惩,监察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查阅账目。三个机构的成员都由全体员工民主选举产生。此外,还有全体员工组织的自治会,共同处理关于同仁的卫生、娱乐及教育等问题。随着事业的发展,各委员会工作的任务变得稍微复杂起来后,韬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集体领导,个人负责”的办法,要求各分店负责人要具体处理好各项事务,不能事事推给各个委员会,而只须根据领导机构所定的原则去执行,切实认真负起责任来。

生活书店有着严明的工作纪律。韬奋自己和普通员工们一样,每天上班签到,每月领取工资。店内工作时间实行严格管理,上班时间不准办自己的私事。书店进人也严加管理。所有员工,除极少数是依据事业的需要而聘请来的特别人才以外,其余都是经过考试进入。在他的率先垂范下,全店形成了风清气正、积极工作的良好风气。

对于店内的民主管理,韬奋有一番相当明确的说明,他说:“所谓民主精神,还可分三点来说:①须有参加讨论的雅量,即讨论时须能平心静气,遇有与已不同的意见,亦能虚心倾听,不要意见不合就发脾气,或结成冤家。②须有服从多数的习惯。讨论的时候尽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作热烈的讨论,但一经多数通过,即须服从决议,不应口是心非,或尚存侥幸之意,甚至另作捣乱企图。③须有集体责任的认识。任何事一经领导机构决议之后,任何参加者都须共同负责,即所谓集体责任。”(《韬奋全集》第九卷,第617页)韬奋此番民主管理的思想和做法,放在21世纪今天的企业管理上,也许可以说不足为奇,然而,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在他一手创立的“生产合作社”里,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人,竟能提出如此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管理理念和细节要求,不能不令人叹服。

生活书店的老员工袁信之曾经这样回忆韬奋的民主管理,他说:“韬奋同志在汲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立即采取了几项沟通上下的措施。一个是规定每月举行一次全体同仁参加的茶话会,韬奋同志希望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从改进业务,交流工作经验直到相互批评,末了往往还要加一点小小的余兴,像讲一个故事,说一个笑话等,使大家尽欢而散。”(邹嘉骊.忆韬奋I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248.)韬奋的民主管理不仅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民主体制上,也是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里开展起来。企业内部不仅在利益上实施公平分配,使得人人心情舒畅,在人际关系上还提倡和谐友善,使得员工们养成良好的精神状态。老员工钱小柏回忆道:“我一进入由韬奋先生创办的生活书店,有不少事情都觉得新鲜,因为与过去在别的单位里工作时完全不同。工作在生活书店,比在任何其他单位都要舒畅愉快。整个书店从上到下,都是目标一致,亲如兄弟。人人都为这个进步文化事业自觉努力,真正做到各尽其能,废寝忘食。譬如一般单位都要八小时工作,生活书店规定每天七小时工作,但如果工作未了,往往会忘我地八小时、九小时做下去,直到完成任务才停。又如为了使刊物准时出版,包括韬奋先生、金(仲华)先生在内,我们都会整夜泡在印刷所里……从来没有人说一句怨言,发一句牢骚,更没有人偷懒。大家都有充分的责任感,干得既情愿又愉快。”(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452.)endprint

韬奋对员工情绪的重视和管理,事实上就是一种价值观管理。价值观既体现在书店的大事上,也体现在许多工作细节中。韬奋是特别注意用细节管理来传递他所提倡的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生活书店许多老员工都难忘韬奋“锯凳脚”的故事。员工们怎么也没想到,一天,韬奋带人拿着锯子等木工工具来到办公室,替所有员工改造座椅的凳脚。他按照每个员工身材高矮、视力强弱的不同,锯去长短不等的一截,使他们在伏案工作时不致因为弯腰贴桌过于吃力,有碍健康。说起来这是一件小事,可像这样的小事在韬奋身上不胜枚举。韬奋一直处于紧张繁忙的编辑、写作、联系作者、服务读者以及对外交涉等工作中,他却能一丝不苟地切实操持这些细节管理,使得许多生活书店同仁终身深情感念。

在管理学上,韬奋所实行的管理方法可以归入以人为本的行为管理学派。可是,以人为本、行为管理直到二战之后许多年才逐步形成一个比较热门的学派,而韬奋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这样去实践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他人生观、思想高度、事业理想所导致的,也是他高尚品格的具体表现。韬奋的管理思想与他“永远立于大众立场”,追求公平正义的民主理想的思想情怀是高度一致的。生活书店的事业之所以有那么迅速的扩张,内部凝聚力之所以有那么难得的坚强,首先与韬奋新闻出版事业的思想情怀、事业理想有关,同时也与他设计的民主体制和实施的民主管理分不开。正如孙起孟所说,韬奋主持生活书店成功的秘诀,“就是实行事业的民主,以大众的事为主,不以个人的事为主,这是他事业理想的民主;以参与事业的干部为主,不以自己为主,这是他事业管理的民主。”(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181.)

2.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

真正懂得企业管理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懂得企业的人才管理。

企业的人才管理,首先是对所有人员的管理,然后则是对有专长人才的管理。

韬奋一直十分强调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

他非常关心员工的情绪状态。前面说到的书店每月与员工们开茶话会,就是一种观察情绪、调节情绪的做法。韬奋还倡导成立员工读书会、演讲会,在书店员工中营造一直积极向上、健康交流的文化氖围。平时他对各位员工的思想情绪很注意。譬如,有的员工热衷于搞社会活动而放松业务学习;有的读书看报不够,有事务主义倾向;有的不够注意同事关系,提出批评意见常常出于冲动,韬奋就会及时进行善意的提醒和诚恳的规劝,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表现,对事不对人地提请大家一起讨论。韬奋诚恳地对大家说:“我们这一群,是為着进步的文化事业而共同努力,我们是同事,但同时也是好友。我们彼此之间应该有着深挚的友谊;我们彼此之间应该有着深厚的同情,亲切的谅解,诚恳的互助。亲密恳切的友爱应该笼罩着我们的整个的环境。”(《韬奋全集》第九卷,第705页)又说:“我们以兄弟,同伴的情谊,自己实行对自己的检举,同时也对自己的同伴,亲切而又严肃的给予批判,不论大小,具体的拿来讨论。”(《韬奋全集》第六卷,第353页)韬奋对待员工的态度可谓既热情友善又严肃认真,还非常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俨然是在带领一支战斗的团队。

韬奋对于改善员工的生活状况相当尽心尽力。他非常注意员工的薪资,该加工资时就加工资,该增加医药费时就加医药费,并定期进行员工健康检查。书店在上海租了一幢宽敞的楼房作为书店员工宿舍,改善员工的生活水准。这是在当时上海同业的员工中引起羡慕的事。在武汉,书店也是把当时通风好、光线好的二层楼大房间作为单身员工的集体宿舍,同时也让夫妻一起来到武汉的员工住上小单问。韬奋考虑到许多员工孤身随店从上海迁来武汉,心情难免郁闷,决定要提高员工的伙食标准,以酬辛劳,安慰情绪。为了解决留在苏浙沪一带的家属来武汉团聚,书店还给回去接家眷的员工支付全部往返交通费用,并准假一个月不扣工资。当时一位普通员工往返路费需要二三百元,是书店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一决定发布后,大家都很感动,有人还落下了眼泪。

韬奋与他的重要助手徐伯听、杜重远、孙梦旦等人的深情厚谊也十分令人感动。

他在国外流亡两年多,1935年8月,由美国回到上海,下船后将行李交给前来迎接的妻儿,未及与妻儿说话,立即“眼眶里含着热泪”直接去探望被国民党当局判刑囚禁的杜重远。自《生活》周刊被查禁后,杜重远主编《新生》周刊,因为发表了一篇《闲话皇帝》,触怒了日本驻上海的领事,居然导致国民党当局封刊抓人,将主编判刑。韬奋为此提前结束国外行程,赶回来声援抚慰战友杜重远。随后,韬奋又直奔生活书店,和阔别多时的同事们欢聚。欢聚中,听说在家主持店务的徐伯昕劳累过度,染上严重的肺病,当即赶往徐家探望,不由分说,决定马上把徐伯昕送进疗养院治疗,竟然使得徐伯昕半年后大病治愈,重返生活书店领导岗位。

1939年,当初与韬奋、徐伯昕一起接办《生活》周刊的孙梦旦,年方29岁,因肺病治疗无效不幸去世。韬奋无比悲痛,撰文《悼本店同志孙梦旦先生》,他深情地写道:“在本店失去一个忠实的同志,在文化界失去一个得力的伙伴,这种损失是很可痛惜的。”他追忆孙梦旦“十六岁即加入刚创办的生活周刊社。在最初数年中,因经济基础薄弱,事多人少,又无力添人,固然无所谓星期日或假期,夜里总要工作到十二时以后才勉强休息。今日追想梦旦当时共艰苦不但无怨言,而且忠于职务,勤奋异常,更不胜其哀痛!”“梦旦生平最使人不能忘的是对公务的责任心”“经常自动通宵办公不息”“他没有想到太不顾及健康,终究还是事业和社会的更大的损失”。韬奋悲痛之时,还不忘叮嘱全店同事:“努力事业,同时还须保卫健康,这是我们大家所须特别注意的。”(《韬奋全集》第九卷,第88-89页)韬奋在悼念不幸早逝的同事的同时,还不忘对店内员工的关心爱护,嘤嘤之声动人,增强了员工之间的团结友爱。

韬奋对同事的深情厚谊不仅表现在对待重要助手的态度,也一样表现在对于一般员工遭遇不幸时的态度上。他在店内一直都在提倡彼此间是同事,同时也是好友。他说:“友谊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安慰。古人曾有‘得一知己,虽死无憾的话语,也是形容真切友谊的可贵。古今从友谊中不知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韬奋全集》第九卷,第705页)endprint

1936年11月,生活书店的年轻编辑王永德因患伤寒不幸去世。韬奋亲自送他人棺,失声痛哭,并撰写了充满感情的《悼王永德先生》一文发表在《生活星期刊》上。七年后,韬奋在临终前抱病撰写《患难余生记》时,又一次详细介绍了王永德所做过的贡献。1940年2月,生活书店昆明分店经理毕子桂患盲肠炎,因敌机轰炸,手术延误致死,时年仅25岁。韬奋非常悲痛,撰文《痛悼子桂同事》,文章里可以感触到韬奋对同事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他写道:“2月2日我看到昆明分店子桂患急性盲肠炎入院割治的急电,如晴天霹雳,忧心如焚……当即托渝友介绍昆明名医助诊……此后我们时刻盼望有好消息来。6日昆明第二次来电报告子桂病危,在挽救中,当即复急电:‘桂病危切念,请尽最大努力救治,续情电告。……我们都时刻在提心吊胆地苦心拯救这位‘文化战士的宝贵生命。7日接昆明第三次来电,报告子桂危急。我7日夜间忧念不能安眠……”8日清晨韬奋接到毕子桂不治病亡的电报,“踏入房间,泪如泉涌,绝对料不到子桂这样短命,不禁为文化事业万分痛惜。”(《韬奋全集》第九卷,第671页)这一番感情可谓痛彻心扉。虽然他们之间只是一般的同事关系,韬奋却犹如痛失亲人一般哀痛,表现了他崇高的同志之爱。这样的同志之爱,“笼罩着我们的整个环境”,感动了全店员工,多少年后许多员工都还记忆尤深。

韬奋在思想上、生活上对员工的关心可以说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然而,对员工的管理,他照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韬奋要求员工忠诚地为读者服务,做事“总是要认真,要负责”,绝对不可以马虎。为此,生活书店制订了员工办事规则,每一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章可循。譬如,强调卖书的员工不可以不知书,不可以读者一问三不知。对于干部,韬奋的要求则更加严格全面。他提出了两句著名的口號,即“干部决定一切”“技术决定一切”。他认为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干部就是应该具有办事技术的能手,否则是干不好的。他要求干部必须有“对于人事方面的大公无私,是非明辨的精神,必以事实为根据而不以私人的感情为标准:这是主持事业者主要的基本态度。”(《韬奋全集》第九卷,第648页)他指出,社会中有些机关喜欢援用亲戚,结果是害多余利;还要注意不能让员工私人的友谊影响工作,以免影响干部公正的判断和公平对待人才。这些要求都实实在在,入情入理,可以直接用来指导书店干部员工的日常生活。韬奋对于干部员工的要求,都是为了替书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韬奋最大的希望就是吸纳人才、用好人才、人尽其才、爱护人才、留住人才。他说,凡认真爱护事业的人,都应该诚心诚意地爱护干部。他提出的措施相当具体:①要注意干部的需要和困难,需用最关切的态度,尽力帮助解决;②要注意教育干部,使他们的天才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③要注意分配干部以最适当的工作;④要注意保护并增进干部的健康;⑤要注意提拔干部;⑥要注意奖励干部;⑦要注意使干部能有机会尽量贡献他的意见,并虚心考虑他的意见;⑧要注意使干部没有内顾之忧和后顾之忧。其中,韬奋对于第江干区2条关于使干部的天才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说得相当振奋人心,他说:“我们要注意教育干部,使他们的天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他有十分才干,我们要他的十分才干都发展出来;他有百分才干,我们要把他的百分才干都发展出来。我们要不让他的天才有一分一毫埋没掉。”(《韬奋全集》第九卷,第648页)韬奋还十分重视把好书店的进人关。他说:“我自从全权主持生活周刊社之后,始终坚决地不介绍自己的亲戚,也可以说不用私人的任何关系而作为用人的标准。这也许有人要觉得矫枉过正,但是,为着扫除封建余毒,宁严毋滥。”(《韬奋全集》第九卷,第734页)韬奋坚持进人必须经过考试,解决了进人没有程序,容易形成亲疏帮派关系的问题。他对新进员工考试的主要要求是有实在的本事和一定的政治认识,此外,以具有中学毕业的青年为主要对象。考试办法相当严格,要经过几个轮次的考察筛选,直到试用6个月后,才能最后确定是否正式录用。韬奋作为总经理,再忙也要亲自参加招考工作。他常说,这是请“老板”进来。因为新员工一旦录用,就可以通过薪酬配股成为股东,所以用人不能马虎草率。其实,严把进人关,既使得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上进青年得到就业的机会,从此走上从事进步文化事业的道路,也使得企业能够吸纳到真正需要的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更为重要的是,这将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店干部生活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最美书店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