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形式与情感表达塑造出“最美荷花”
——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长长的辫子》

2017-10-27 08:35张迎春
新疆艺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群舞长长语汇

□ 张迎春

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为情感服务,为情所思,为情所塑,为情而立,最终达到二者的契合,让观众感动、震憾,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正是这样的精品力作。9月初,刚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落下帷幕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上,新疆舞蹈家协会选送的新疆军区文工团的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以新颖的立意、丰富的舞蹈语汇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以及浓郁民族特色,表现了维吾尔族姑娘的优雅、自信与高贵,展现了这个民族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最终,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与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48个舞蹈作品竞相角逐,力压群芳,以97.65的高分摘下了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民族民间舞最高奖金奖,为新疆争得“最美荷花”。

这是新疆第4部舞蹈作品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的最高奖项,回顾新疆历届参评此项评奖活动的作品,曾有新疆歌舞团的女子群舞《顶碗舞》、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团的群舞《刀郎人》、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的男子群舞《昆仑之梦》获得过此奖。如今,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继之成为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又一部精品力作,为引领新疆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典范。

一、贴进时代的主题立意

一部舞蹈作品的成功,首先是主题立意是否贴近时代,导向是否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同时还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如何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出集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一直是新疆舞蹈创编者们思考的问题。如何让舞蹈作品不是为了美而美,而是具有更深刻的主题思想立意和更饱满的情感表达,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便是成功的个案。《长长的辫子》撷取了维吾尔族女性一个普通的生活习俗,围绕这个文化元素,始终保持浓郁的民族特色,全面挖掘其历史文化背景、传承以及带给维吾尔族姑娘情绪、情感、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以舞蹈形式进行多种新颖手法的创编,追求其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观赏性与之前维吾尔民族舞蹈有所创新,并超越了以往维吾尔民族舞蹈惯性艺术表达形式,才使这个舞蹈作品能够立于专家和观众心里,使之信服、赞美和肯定。它来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朴实的生活,是对这个民族朴实生活进行精心提练、加工继而艺术升华的成功之作,是扎根于人民、扎根于生活的精品力作,相信它将成为当今时代的经典。

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最初的创作雏形来自于新疆军区文工团木巴拉克自编自导自演的女子独舞《我的长发》。在木巴拉克眼里,维吾尔族姑娘粗长的辫子,是奶奶送给妈妈、妈妈又送给自己的一分美丽。木巴拉克用独舞《我的长发》表达维吾尔族姑娘长发的乌黑和美丽以及内心的高兴和喜悦,以长长辫子为载体构成浓郁民族特色的独特与唯美,获得了2003年新疆舞蹈大赛独舞创作一等奖、音乐一等奖、表演一等奖以及‘天山文艺奖’。之后,新疆军区文工团国家一级编导李维维发现这个节目的可挖掘性强,便与木巴拉克开始合作,并重新设想将其立意从原来长辫子的美丽展示提升到了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的传承这个高度,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便有了今天的创编模型。2008年第五届全军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上,由独舞《我的长发》改版后第一版的女子群舞《我的长辫》受到全军众多专家的好评。

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剧照

2016年,第二版的女子群舞《我的长辫》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后,从激情调动和情感表达上狠下功夫,表达维吾尔族姑娘对长长辫子从爱恋、喜欢和文化传承,到美丽、快乐和幸福,作为解放军代表团歌舞晚会《筑梦边关》其中的一个舞蹈作品,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终获得了剧目金奖。应当说,浓郁民族特色和长长辫子的美丽,在这个舞蹈作品的雏形已经具备了,第二版的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增强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主题立意和饱满情感的表达,从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与突破。

世代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热爱生活,讴歌生活,喜欢展示自己的美丽。但近几年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有些人不唱歌、不跳舞,将自己美丽的长发裹起来,不敢大胆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笔者认为,结合当前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式,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针对宗教极端思想,用艺术的手法大胆展示维吾尔族姑娘长辫子的美丽,表达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现代生活中从内心迸发出来的情感和心之向往的精神面貌及思想精神,是新疆人世俗化、现代化生活的一个缩影,是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有力对冲。其立意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从表象到具象的艺术灵魂追求

表现美是舞蹈作品的追求目标,表象的美是苍白的,而追求内涵丰蕴的具象之美,才会使作品立意丰厚而具有生命力,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正是从表象到具象追求艺术灵魂而确定的立意。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直抒胸臆的舞蹈语汇、较为抽象的动态意象,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力较强的情感表达,采用三段式的结构来表现。

第一段是慢板。幕启,“我的头发像柳树,我的身段像花朵,我们在盛开的花园里炫舞……”悠扬的歌声中,28名戴着小花帽、身穿金黄色艾德莱丝长裙的维吾尔族姑娘,和着悠扬的歌声,袅娜多姿地款款向我们走来……,她们头上又黑又长的大辫子,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下子吸引住了全场专家和观众的目光。她们浅浅地微笑,楚楚动人,优雅漫步形成的长长列队和若隐若现的人物淡入淡出,让观众仿佛穿越了神秘的历史长河,触摸到了维吾尔族姑娘长辫子的古老历史的起源与生活习俗的文化传承。接着,女演员相互轻轻地抚摸心爱美丽的辫子,从纯朴羞怯,纯朴动人,渐渐地昂首挺胸,优雅转身,身后飘荡乌黑发亮的长发装着她们心中美好的回忆和甜美情愫。可以说,上半部分的舞段节奏韵律相对平稳缓和,以一条纵队形的构成历史的纵深感来表现这个民族古老生活习俗的历史与传承。

第二段快板。长长的辫子开始“激动”起来。女演员组成一个长长的横排,不停地抖动着脑后数条又黑又亮的长辫子,犹如一条黑色美丽的缎带,又像一条飞流而下的瀑布,不停抖动的辫子营造出一个巨大波纹涟漪的场景。接着,一个、二个、三个一直到所有女演员的长辫子飞舞旋转起来,使整个舞台璀璨若星,繁花灿烂,展示了维吾尔族女子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长长辫子给她们带来的美丽、自信和高贵。

第三段是浓厚情感的迸发。女演员双膝跪地,双手捧着长发,好像变成怀抱中的一把“热瓦甫”,一边弹奏,一边不停地倾身仰脖向前移动着、延伸着,无数的语言和情感顷刻间全部爆发出来。激情弹奏和深情高唱中,她们的泪水奔涌而出,泪流满面。此刻,台上女演员激动地在哭,台下很多观众完全被感动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长长的辫子通常代表维吾尔族姑娘独特的美丽,可谓是美之先行。但在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里,编导打破过去常规的思维惯式,没有单纯地只是为了表现长长辫子的美而美,而是借助于长长辫子,托物言志、缘物寄情,给它赋予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并在其思想、情感依次递进的变化中,表达她们的美丽、自信、高贵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她们心中的幸福与快乐,其结构是从主题立意到情感表达自然合理、层次递进的过程。用李维维的话,改编后的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发挥了真正属于舞蹈艺术特质的语言,观众激动不已。艺术作品力争达到这个民族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的最大化,使作品的思想主题大大提升。

一切民族民间舞蹈作品都不能离开这个民族,不能离开民间朴实和真实生活,这是民族民间舞蹈创新的根与魂。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从一开始撷取了这个民族民间真实、朴实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文化习俗,秉承了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特质,在保留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头到尾都在围绕这个文化习俗的历史传承、精神向往以及情感表达进行艺术创作,它不满足于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热闹和浅层表象的艺术表达,而是追求更多内涵和情感的具象表达,追求更加丰满的情感思想与精神灵魂的存在,使作品从立意到艺术形式再到情感表达都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正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一直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维吾尔族编导木巴拉克和汉族编导李维维,俩人平日关系如同姐妹一样,构思创作时整天形影不离,甚至她俩的思想和情感都不能游离,一旦游离,就会把握不好舞蹈的语汇和情感表达方面。正如李维维所说,创作时,她俩既不是木巴拉克也不是李维维,而是一个共同幸福的维吾尔族长辫子女人,如何幸福地用辫子去创作。

共同的艺术追求、彼此的情感与心灵相通与拥抱,使她俩在苦思冥想、反复琢磨中一起痛并快乐着,才共同创编出有着具象艺术灵魂的舞蹈作品,并达到比较理想化艺术效果和目标,这大概是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能够取得创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找到非惯性思维舞蹈语汇的“高点”。

一部舞蹈作品有了好的立意,需要专业编导用专业技法和手段来塑造其人物形象,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形式的提升或跨越,编导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思路进行创编的。首先,保持维吾尔族原有舞蹈风格不变是基点。如女演员的服装、长辫子、花帽是典型的维吾尔族的生活习俗和风格特征。音乐则是在典型的维吾尔族风格旋律基础上,做了部分音乐动律和节奏的变化并增加管弦乐的配器。而舞蹈语汇以维吾尔族典型的绕腕、动脖等为主,以新颖的舞台调度并随着作品内容情感表达的层次递进去精心刻画人物形象,使其舞蹈语汇达到情感化、逻辑化、人物化。

其次是寻找非惯性思维艺术形式表现的“高点”,这是作品能够成功的重要一点。正如李维维所说,这好比中国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的小品一样,三句话抖一个“包袱”。“抖包袱”是为了加强艺术作品的可视性,能够不断地抓住观众的心。“抖包袱”越多,观众越喜欢。当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不满足于过去表象性的艺术形式表达时,编导想尽办法以专业技法和手段,挖掘和创作能够表达具象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并不断寻找到一个个新颖而独特的“高点”,像小品“抖包袱”一样不断地抓住观众的眼睛,并赢得观众的心。

比如,第一舞段动律平缓稳定,通过营造神秘的历史长河,表现维吾尔族姑娘留长辫子的文化传承。第二舞段欢快热烈的动律中,“高点”开始不断出现,如一会儿是辫子“抖动”动作整齐,场景壮观,令人震撼。一会儿是长辫子不停“飞旋”,璀璨若星,令人激动。原以为舞蹈作品的高点估计大致如此了,谁料,第三个舞段又一个“高点”出现了,女演员一转身将长辫子低头揽于怀中,好像变成手捧一把“热瓦甫”,“啪”地双膝跪地。此刻,无数的语言都在双膝跪地的舞蹈语汇中开始全面宣泄与释放,“我的头发像柳树,我的身段像花朵,我们在盛开的花园里炫舞……”她们以长辫子为琴弦,拨动“琴”弦,高唱心声,她们跪地边弹边唱饱满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跟着她们一起流下的眼泪,将整个舞蹈作品的情绪推向最高潮。

在此,笔者强调一点,改版后的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比过去增加了很多新的舞蹈语汇,不是因为哪个动作好看,就把它直接生硬地搬来进行没有多少人物形象感觉的舞蹈组合,也不是舞蹈技巧的炫耀,而是让所有舞蹈语汇自然合理地围绕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感表达进行服务,提高其艺术性。

值得肯定的是,这些非惯性思维舞蹈语汇“高点”,并非只是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视性,而都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也就是说,它通过这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的不断转换,使作品的思想与情感更加明朗化和对象化,既而使观众更加观照它、理解它。比如抖动辫子、飞旋辫子、双膝跪地、“弹热瓦甫”等,完全跳出了编导和观众惯性思维,超越了维吾尔族舞蹈常规的舞蹈语汇范围,在不离开原有舞蹈语汇和风格的同时,大胆地运用新颖的手法和形式进行表达,其手法与形式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更重要的是,这种非惯性思维下的舞蹈语汇并不是随意加上去的,也不是刻意想表现什么,更不是诸多舞蹈语汇的组合或混搭,它完全是随着作品思想立意与情感表达逻辑层次逐步推进自然而然的呈现,它是符合思想与情感逻辑而又更加突出了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演员们一边双膝跪地“弹热瓦甫”向前移动,一边放声高唱着歌,满眼泪水。这情和泪,不是编导刻意的安排,而是作品具有逻辑性合理性情感表达层次递进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爆发,是所有女演员完全投入舞蹈艺术意境的所有情感的自然释放,情浓真挚,感人至深。

另外,作品的舞台调度同样力求不变中的微变。比如,第一舞段刚出场时里大家常见的一列长长横队形,个别人物若隐若现、淡入淡出,交错出现,以表现历史的神秘感和纵深感等。但无论是舞台调度的队形变化,还是每个舞蹈语汇,编导对每个细节都不满足于过去均匀、对称、平稳的维吾尔族舞蹈韵律的思维惯性,而是在非惯性思维中进行形象化和细致化的处理,并用丰富多变的舞蹈语汇或舞台调度,将这个民族风格韵味紧紧地“抓”住,让它完全服务于作品的思想立意与情感表达,让观众从头至尾都是在不停变化的新颖与好奇中,随之兴奋、激动,最后被作品所感动和震撼。这正是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创编的高明与绝妙之处。无疑,它很大程度地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使其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可视性。正如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的评委、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潘志涛评价:如果没有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魂,就将现代舞、波斯舞等各种舞拿来一下进行组合,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关系,音乐与音乐之间也没有关系,只图了痛快,顺其自然地跳,这是没有根基的创新。说白了,就是一种混搭。看了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后,觉得这个作品具有学术价值,可以列为教学的教材。

四、力求情感意象的最大化

一支舞蹈作品如果只醉心于表象的精心模拟而忽略了情感意象的传达,任凭怎样形似和逼真,也难感人,最多可以使观众暂时感觉漂亮和有趣,之后不会留下更多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和咀嚼。创造舞蹈意象,也就是情感意象,才能使舞蹈作品有价值。情感意象越浓厚,越能刺激观众的情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舞蹈价值才会更高。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正是通过维吾尔族姑娘关于长长辫子一系列层次递进的情感体验来创造一种情感饱满浓烈的舞蹈意象,力求情感意象的最大化。它没有概念化地去塑造留着长长辫子的维吾尔族姑娘形象的美丽,而是以表现维吾尔族姑娘大胆展示和追求长长辫子的美来表现她们热爱生活幸福快乐,借此突出作品的情感品质。这正是这个舞蹈作品最大的艺术价值。

首先是舞蹈作品音乐没有仅局限于维吾尔族乐器配器,而是配以浑厚、恢弘的管弦乐在旋律快慢与节奏强弱变化中,衬托和营造不同时空中的情感意象。在这个基础上,主要以通过舞蹈语汇逐步强化人物情感层次递进的变化。比如,一条纵队中,一个个维吾尔族姑娘淡入淡出,若隐若现,强调她们沉醉于历史长河里的神秘和沉稳。从女演员身体平稳到昂首挺胸从头部的平视到向天仰视,一直到两两相对自上而下的辫子抚摸和欣赏,还有女演员的挑肩转身的舞蹈语汇,抒发她们在长长辫子历史来源的回顾、赏爱和相互欣赏中,对长长辫子的喜欢和赞美的情怀,以及她们从朴实、羞怯到相互欣赏和自信的情感变化。

应当说,第一舞段营造的情感意象是历史的纵深感里的回忆与怀恋。

第二个舞段舞蹈情感意象则是令人兴奋与激动。比如,齐刷刷地向后下腰,不停抖动如瀑布般的辫子,展示维吾尔族姑娘又黑又长辫子的美丽以及她们内心的自信。一个个女演员旋转起来,脑后飞旋的辫子如漫天灿星,四处盛开,这是长长辫子带给她们美丽、快乐、自信与幸福并为之而感到喜悦与激动的情感最直接、最深刻的表现,以此将情感意象调度到了一个兴奋高点。

然而,最感人至深的是第三个舞段,演员们双膝跪地,怀抱着长发犹如一把“热瓦甫”,以长发为琴,拨动琴弦,放声高唱着自己的心声。在很多人看来,长长的辫子是人体自然生长的一个物质载体,谁能想到,它瞬间却转换成了一个道具、一把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热瓦甫”,这种转换完全超过了人们惯性思维,它在人们意料之外,却处理得自然合理流畅,又符合维吾尔族人精神需求;既保持了浓郁民族文化,又创造了独特的情感氛围;既提供了一个工具,又非常适合演员们储存内心多种主观情思的充分表达,鲜明而简洁、含蓄而深刻,情深而真切,可谓是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晴作用。

在很多人看来,艺术是不可言说的东西,无所谓逻辑形式。但世界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提出的观点,早已得到了世界艺术家的认可。她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逻辑形式,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木巴拉克和李维维创编正是切合这一观点,不断努力做到情感形式与逻辑形式的契合点,按自然合理的逻辑形式推演于此,演绎出舞蹈作品思想灵魂的“核”和情感意向的“最高点”,让不断变化的形式与情感动态,具有内涵意蕴的逻辑类似和一致性,具有抽象与具象的统一,最后达到情感表现的最大化,其象尽而意无穷,令人难忘。

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剧照

舞蹈情感意象的表达要富有人性,唯有这种人性、人情的情感渲染,才能感染和打动人。事实上,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之所以能够感染人、打动人,远不在于从表现性动态意象到再现性动态意象的自如转换和融会,更在于诗性的构思和打破惯性思维的舞蹈语汇,充分展示出了一个被升华了梳着长长辫子维吾尔族姑娘精神之魂、情感之真,以及她们心中那片朴实单纯而又美好的的精神气质与境界。从中,让我们看到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遵循“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的规律,与此前很多维吾尔族舞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没有停留在对长长辫子美丽和动态的单一模仿描摹上,而是用自己注重人与辫子之间关系的心,准确地捕捉到了长长辫子动态中的灵气,以长长辫子之形,隐喻精神之灵魂。此刻,那长长舞动的辫子,辫子乎?琴乎?人与辫子、人与琴已幻化为一体,辫子的灵性与人的精神灵魂交相融汇,舞者似乎都是用她们虔诚、饱满的情感,进行了一场从身体到精神的朝圣,才使整个舞蹈作品的情感意象达到了最大化。

五、达到从内而外的唯美

笔者认为,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还有一个特点是从内而外的唯美,得到了现场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参赛期间,组委会召开专家研讨会,现场70%的专家对这个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表达当代人们审美情趣是最准确、最精彩的,它弘扬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呈现做到了教学的参考,同时对民族形象、情感的准确刻画,特别是用摇辫子、弹琴等手段升华了这个作品的立意,不愧是军区团体选送的作品,太整齐了。

评委、吉林省歌舞剧院歌舞团原团长王晓燕评价: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是这个时代的经典。

很多观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称赞并在网络流传,这个作品是变态齐,爆炸美。

笔者认为,变态齐是追求女演员外在形象与动作高度一致的结果。如舞蹈作品中相同身高的女演员和服装,相同高度的辫子,练习下腰动作时用绳子量,甚至女演员固定头饰原来的黑卡子,染成与金黄色花帽颜色完全一模一样,没有一点斑驳之感。为了统一动作,演员每天用15个小时反复苦练,一丝不苟。每一个队形、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表情和眼神,10遍、20遍甚至上百遍地进行反复练习,追求精以求精、绝对一致。表演中,女演员下腰时辫子抖动,瞬间停止后立稳如钟而纹丝不动,还有很多绕手、动脖以及队形变化的动作,整齐得如同一人,几乎不差一毫一秒,使整个作品从头到尾的每个舞段、每个动作甚至每位女演员的表情和眼神达到了绝对的整齐,令人敬佩和惊叹。

所谓爆炸美是女演员从外到内外美的极致。金黄色和紫色搭配出充满大气、时尚的传统维吾尔族服装,下垂半腰长长辫子和袅袅娜娜的窈窕身姿,大眼睛、深眼窝、高鼻梁的漂亮长相,还有女演员表达出维吾尔族女性的那种优雅、高贵、自信和快乐与幸福,给人一种异质而又极致的美。它不仅是维吾尔族姑娘外观形象的唯美,还有内心世界的美。不仅是外表美,更是气质美,那种由内向外的散发出人物形象气质的唯美,那种集民族特色、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等多方元素的唯美,将维吾尔族女性独特之美推向了极致。它启示我们,艺术一定要追求极致,才能打造出精品;如果报着差不多或凑和的想法,绝对出不了精品。

笔者了解到,目前新疆军区文工团正处于全军部队体制改革的低潮期,按人们的惯性思维可能人心涣散,不会参加这项中国舞蹈的“奥斯卡”奖的角逐了。但这个团文艺工作者以大局为重,依然保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懈怠,以高标准严要求全力以赴地冲刺这项全国舞蹈最高奖。8月,这个团圆满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国际军事竞赛演出任务,返回乌鲁木齐市后,只休息了1天,便全力以赴地投入这支舞蹈作品的排练,又一次出色完成了这项重大的全国舞蹈赛事,体现出这个团高度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文艺工作者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吃苦的精神、精以求精的过硬作风及坚实的专业实力。真不愧是部队多年培养和锤炼出来的文艺战士。

女子群舞《长长的辫子》还启示我们:精品一定是反复打磨、千锤百炼而成。创编精品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胸怀宽广,广纳百川,放眼全国乃至世界最前沿舞蹈发展最新趋势,吸收他们的营养。10年前这个作品雏形已有了,但经过反复调整和不厌其烦地打磨,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2016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时,这个舞蹈作品除了长长辫子这个文化元素保留和传承下来,其音乐、舞蹈语汇以及作品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有了颠覆性的变化,最后才成为了舞蹈作品乃至精品。创编时,除了木巴拉克和李维维两位维汉编导的努力,还请全军全国的舞蹈专家指导和帮助扩思路、提建议、出点子,然后集纳他们先进的理念和建议,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深入思考最后创编而成,这是它能够成为精品之作的前提条件,更是精品与一般作品的不同之处。

猜你喜欢
群舞长长语汇
乡路弯弯 乡路长长
舞剧中群舞编排的重要性
群舞冲纪录
卢石磊的群舞教学剪影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路上的风景真可怕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谈群舞《东方红》构图中几何图形的变化之美
神奇探长道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