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红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01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学科,具有急诊夜诊出诊多,病情复杂,变化快,危及母子两条生命,工作预见性差,对医生护士的应激反应能力要求高等特点[1],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会对女性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给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现就我院产科护理工作中所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1.1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以制度管人,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工作环节流程不完善,不能满足工作的基本要求。
1.2 责任心缺乏,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慎独”精神差,极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甚至危害母婴生命而造成严重后果。
1.3 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 妇产科工作专科性强,其技术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助产士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在查对、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时刻,会因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而主次不分,不能迅速准确地配合实施抢救措施,导致护理安全隐患。
1.4 缺乏沟通技巧和方法,健康教育不到位,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及指导,造成分娩无法正常进行。
2 护理安全隐患干预对策
2.1 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对自己的保护.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把护理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2].
2.2 加强专业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急救技术以及急救仪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加强分层管理,N0、N1级护士每月培训与考核理论一次,技能一次。N2级护士每2月培训与考核理论一次,技能一次,N3、N4级护士每季度培训与考核理论一次,技能一次。安全培训每季度一次,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每半年一次,从而锻炼和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2.3 加强护患交流,消除纠纷隐患,要求护士及助产士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接听电话、接待病人或做护理操作时,主动用“您好”,在做好口头健康宣教的同时,为了解除孕产妇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医院应给病人信任感、安全感、亲切感,利用孕产妇入、出院两个环节,分别通过发放“给孕产妇的四封信”和“母乳喂养好处多给孕产妇的宣传资料”两份资料,以书面形式详细地向她们介绍分娩过程的注意事项、新生儿的护理与喂养以及产妇的产后恢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我科高年资护士对年轻护士积极做好传、帮、带,使护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4 加强细节管理,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责任心是防范差错事故和加强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护理人员缺少“细节管理”意识,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要自始至终给每位护士增强风险源于细节的意识。
2.5 加强细节监控,提高护理质量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管理,如节假日、夜班、交接班及工作忙、人员少时,及时安排人员援助,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新上岗护士及进修实习人员、责任心不强及技术较差人员、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医疗安全。
2.6 夯实基础护理,做到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基础护理服务个体化,基础护理工作人性化。重点加强基础护理,科室质控小组加强监督、检查及考核。
2.7 加强医护合作,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把护理质量关口前移,责任下沉,护士长督查,以便查漏补缺,确保护理安全。结合性格互补、能力互补、交流技巧互补等原则组成医护工作小组,共同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3 讨论
3.1 创新护理管理模式 我院妇产科病区通过对产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干预,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目标明确,以病人为中心,规范了护士行为,应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临床护理服务,对开展优质基础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提高护理管理力度,尤其是产科危急重症环节质量控制力度,构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巩固医院管理成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2 创新护理服务理念 妇产科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特点的科室,妇产科的护理更需要合理的护理方式,通过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干预,特别是注重护患沟通,既培养和提高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又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工作流程、优质服务的环节质量进一步提高,给患者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真正做到让患者入院后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实现了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持续改进。
3.3 通过对产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干预,有利于实现护理人力資源的最大优化整合,保证护理安全,保证护理质量,保证母婴安全,以上护理理念的实施,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干预效果显著,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梅吉会,周成英.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3):144.
陆小丽.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A):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