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佩华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識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1
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溶栓药仍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溶栓治疗途径。静脉溶栓的技术设备简单、方便快捷、创伤相对较小、费用较低,而且可在短时内完成,患者易于接受。 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呈渐进性发展 , 因此溶栓时机有时间限度,即时间窗。[1] Astrup 等于 1981 年提出缺血半暗带理论为时间窗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转化过程,如果能及时恢复血供,缺血半暗区的大部分脑细胞可以避免缺血性坏死。但时间窗仍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不能统一。最近应用核磁扫描成像( MRI )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等研究认为 3- 6 小时内溶栓治疗是十分有效的 。有研究表明症状出现4小时溶栓再通率达95%,症状出现6小时以上溶栓再通率仅40% [2] 。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1 原因分析
1.1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是延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急性脑梗塞发病时常伴有前驱症状,如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头痛,眩晕或头昏,记忆力衰退,健忘,四肢麻木,肢体颤动,口角抽动等,但这些症状常被患者忽视或误判。尤其是农村和周边地区的老年人,以及城镇居民的慢性病患者,是最可能延误的人群。
1.2 工作单位或住址位置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家庭成员表现不积极,院前急救系统提供的服务信息不够全面等。
1.3 急诊护士和专科护士的知识层次和临床经验往往也会影响对患者快速正确地评估等。
1.4 医院各单元之间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存在挂号,等待医嘱、缴费、取药等所造成的时间浪费。
1.5 急诊室、监护室、普通病房之间的共同协作存在繁琐的过程。
1.6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障碍等造成的时间浪费。
2 护理
2.1 做好健康宣教,特别是农村及周边地区的疾病知识宣传,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症状,明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及时就诊。经常下农村,走街道,普及脑梗塞的疾病知识;利用多个途径,多种方法进行宣传教育,使不同人群都能接受。
2.2 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告知院前急救服务系统的联系方式和服务项目,完善院内绿色通道服务体系。
2.3 患者进入医院,按照一套完整全面的医疗护理计划,提供快速、高效服务系统,建立急性脑梗塞急救绿色通道,为拯救生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2.4 备好抢救、治疗的药物和器械,做好用药前准备,提高沟通技巧,减少不必要等待所造成的时间浪费。
2.5 加强急性脑梗塞专科护理知识的培训,安排进行抢救模拟演练。做到不仅能利用所学知识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而且在同一时间已准备好溶栓所需的药物和抢救仪器。争取分秒必争,给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机[3]。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治疗的目的是早期溶解血栓,使阻塞的血管再通,迅速恢复梗死区脑血流量,使脑血管得到早期再灌注,进而使缺血的神经元得以迅速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发病最初,明确诊断并得到及时的治疗非常关键。然而,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重视程度有限,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仅要求各个单元相互配合,未形成患者急救标准化、具体化的程序等因素,造成时间浪费,治疗延误常有发生。因此,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认识,充分了解院前急救服务信息,减少院前廷误时间必不可少。护理人员接受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强化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的时间观念,快速正确地完成对患者的评估,改变服务理念,减少不科学的护理行为方式,减少患者在检查、转运、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时间浪费,以最迅速的方式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张勤勇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与展望 哈尔滨医药 2009年第29卷第5期P80
张淑娟 白玉洁 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5年2月第2卷第6期
杜凤梅 辛玉红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35例的观察与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5月第11卷第1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