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及评价

2017-10-26 13:53施春玮刘鑫钰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黄连素氧氟沙星实验组

施春玮+刘鑫钰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0-0-01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因痢疾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道疾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可由食物、水、直接接触等引发感染[1],常见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该病以夏秋季较为多见,其季节聚集性与痢疾杆菌的生长繁殖相关[2],该病发展较快,需要早期即采取治疗,否则预后效果较差。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具有极强的抗菌效果,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在逐渐上升,而细菌清除率和治疗率在逐渐下降[3],现研究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采取联合用药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展开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其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为18-56岁,平均年龄为(35.4±14.1)岁,患者均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入院,病程1-14h,平均病程(8.39±1.39)h,其中轻症24例,普通型89例,中毒型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n-60),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或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对左氧氟沙星及黄连素无药物禁忌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病情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支持疗法,卧床休息、行胃肠道隔离,腹泻严重者给予葡萄糖或生理盐水补液,发热者给予降温措施,呕吐严重者禁食,腹痛无法耐受者采取阿托品肌注,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日常饮食以少盐低脂的易消化食物为主。入院后采用左氧氟沙星单一用药治疗,给药量为0.4g/d,分两次静脉滴注给药,待患者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缓解后改为左氧氟沙星片口服给药,给药量为0.2g/次,一天三次,用药疗程为7天。

1.2.2 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黄连素联合用药治疗,口服给药,0.3g/次,一天两次,用药疗程为7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体温恢复正常,腹痛腹泻呕吐症状消失,粪便镜检呈阴性,连续3次粪便菌培养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血便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对比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汇总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均经过7天的药物治疗,观察组中治愈3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实验组中治愈38例,有效21例,无效1例,具体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对比: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实验组(0.89±0.24)d,对照组(1.47±0.31)d;腹痛腹泻消失时间:实验组(1.61±0.28)d,对照组(2.10±0.45)d,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实验组(2.86±0.78)d,对照组(3.97±0.91)d。具体见下表2。

2.3 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失眠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嗳气等,本次研究的120例患者中,實验组有1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未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头晕失眠症状,3例出现恶心等症状,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急性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临床诊疗中需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时用药,早期诊断有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而用药治疗方面,有研究显示,菌痢疾杆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氯霉素、四环素等抗菌素耐药[4],临床常用的药物为左氧氟沙星,抗菌效果较好,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但随着这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效果也有所减弱,因而现今临床治疗中常采用联合用药治疗,以左氧氟沙星为主联合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为广谱抗菌药,通过阻碍细菌的DNA复制达到抑制细菌DNA活性的作用[5],其优势在于抗菌效果好且价格亲民,因而临床诊疗中较为常用,本次研究中联合黄连素共同治疗,黄连素为中药萃取物,也是广谱抗菌素,效果较好且药物仅在消化系统发生作用,副作用小,有文献显示,左氧氟沙星联合黄连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效果好[6,7]。除却黄连素,喜炎平、金荞麦片等也常用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联合用药治疗,其中喜炎平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菌、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通常静脉滴注缓慢给药。金荞麦片具有解热消炎、减少毒素、增强免疫功能的功能,进而起到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效果[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较好,但相较于左氧氟沙星与黄连素的联合治疗,有效率低、见效慢且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在临床诊疗中,采取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效果显著,且起效较快,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王芳.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189.

连大祥.喹诺酮类药物联用黄连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0):6296.

张继芳,钱艳梅,李玉玲.氟喹诺酮类联用黄连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4(10):800-801.

朱小玉,孟志刚,张秋兰,等.急性细菌性痢疾960例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1):2100-2102.

胡传松.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7.

程玉娥,党齐法,彭芳.头孢曲松联合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2(9):158.

范燕.磷霉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3,11(5):673-675.

周洁云,林静,杜霞,等.金荞麦临床应用概况[J].河南中医,2015,35(7):1705-1707.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连素氧氟沙星实验组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黄连素非中药 儿童应慎用
荧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
一药多用黄连素
三金片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