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慕课立项研究实践报告

2017-10-26 13:40李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0期
关键词:集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李娜

摘要:本文是对厦门市教育局的慕课项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过程进行总结的实践报告。报告先阐述了以前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这门课的状况,包括设备情况、上课效果等,然后阐述了本课程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及改革后学生的改变、课堂效果的改变及收到了哪些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对集合的认识与教育”和“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与教育”的研究过程及收获。

关键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集合;几何形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095-03

2016年1月,我的慕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荣获厦门市教育局立项,工作时间是一年。本幕课由六个微课组成,分别包括:(1)学前儿童对集合的认识和教育;(2)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和教育;(3)学前儿童对数、量的认识和教育;(4)学前儿童对10以内加减法的认识和教育;(5)学前儿童对时间和空間的认识和教育;(6)学前儿童教育评价。目前已经拍完前二个微课,下面就这两个微课的准备过程、实践过程,进行汇报和总结。

这门课的现有教学资源比较有限,理论多,学起来真的比较费劲,任课教师反映比较难教。随着我女儿的出生,我发现自己对幼儿教育很感兴趣,于是开始着手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数学教育。目前我研究的重心是上幼儿园小班之前的幼儿及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同时,我教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课,我的工作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园数学教师。这门课难就难在:(1)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准幼儿园教师,不是幼儿园小朋友;(2)我们也要研究幼儿园小朋友数学学习的发展规律,研究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方式和方法;(3)要培养和训练幼师,使得他们能够胜任今后幼儿园数学的教学工作。

先谈谈我们上课时的改革情况。以往上课都是通过展示PPT来上课,学生越听越累,越听越想睡,教师只有粉笔、黑板、PPT、一张嘴,内容严格按照书本上的顺序展开。现在我进行了上课模式的改革,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带着预习时所了解到的知识点或者不懂的问题听课学习。我先买了教具,根据每次课的实际内容选择教学材料,上课时先展示教具,让学生根据之前预习的内容思考:“这些教具能有什么作用?我怎样来使用这些教具教哪些知识?教学方法是什么?教学材料和数量如何选择?”加强参与课堂加分力度,多参与课堂,平时分比较高,因此对期末总评的贡献也比较大。上课方式改革后,整个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也比以前多得多,虽然都是大学生了,但是面对那些幼儿使用的教具,大学生多少还是很兴奋的,拿起教具摆弄着,跃跃欲试。我要求进行小组教学,有的学生当幼儿园教师,有的学生当幼儿园的小朋友。当教师的,当一次,本次课堂加分30分,当幼儿园小朋友的,当一次,课堂加分10分。我要求“幼儿园教师”上台时,要说明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什么,选择什么教学材料,使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如何安排,并组织好自己班上的“幼儿”,进行简短的上课。而“幼儿”要配合“教师”,以幼儿的认知去听课和学习,甚至可以向“教师”提一些一般幼儿都会提的问题,奇怪的问题也可以,以训练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下面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认真看台上同学们的小组演示,等小组演示结束,下面的同学要点评:台上的同学优点在哪里?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答一个问题,加10分。这里补充一下,我对平时分的管理:每次课都有平时分,一个学期的平时分取所有平时分的平均分,不迟到不早退的同学,当天平时分就有30分,每次课平均加分至少要30分,平时分才能及格,参与课堂,最少一次加10分;迟到或早退,各扣5分;旷课一次扣20分。同学们上课既有压力又有兴趣和动力,这样的课堂会活跃很多。旷课的很少,学生即使有事情,也一定会请假,学习效果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只要有课堂互动,每次学习都是很开心的。

接下来,我按微课知识点来讲解一下在研究过程中的实践与心得。

我之所以选择幼儿园小班之前及小班的幼儿,是因为抓好这些幼儿的数学教育最重要,万事开头难、万事慎始,都说明开头非常重要。为什么对这些幼儿园小班之前及小班的幼儿的数学教育难呢?原因在于:(1)很多家长认为没必要,或者觉得孩子根本不可能学得会,甚至认为会伤害孩子大脑的发育,更有人认为那么小就开始教育,等到真正读一年级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学习了,还是让孩子多玩几年的好。(2)很多幼儿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不需要学习,父母天生就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学习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孩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被无形地被扼杀了,导致孩子厌学;或者有的家长在孩子取得成绩就虚荣心膨胀时没有进行及时引导,导致孩子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不用再学了,几年后恍然大悟,发现自己跟不上了,也因此不爱学习了。(3)孩子来源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在家所受的熏陶和教育是不一样的,因此孩子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幼师更需要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从而帮助自己把握大部分幼儿数学知识的实际发展情况,知道如何教育,而不至于用很优秀的幼儿的标准去衡量大部分幼儿,或者用学习接受度比较慢的幼儿去要求其他幼儿。

1.学前儿童对集合的认识和教育。先谈一下熏陶阶段。幼儿约七八个月时能坐起来;约一岁左右,就会走路了。妈妈在收拾幼儿玩具时,让幼儿观察妈妈如何把她的玩具分类打包,并一起放在一个大箱子里,分类打包的玩具就是一个一个的集合,大箱子玩具整体对应的就是一个更大的集合。幼儿从会走路到上小班之前,在幼儿每次玩过玩具后,引导幼儿将玩具收拾好,放入袋子里或盒子里,收好后再继续玩其他的玩具,这个能让幼儿直接感知集合。她每收拾一个种类的玩具,就是一个集合。她在拿某个种类的玩具玩的时候、拿出来的时候、收拾的时候、放进袋子或盒子的时候,她感受到单独的那个玩具,这就是感知集合中的元素。幼儿不能明白“集合”和“元素”的术语,我们也不能试图让幼儿去明白这些术语,我们要做到的是:在陪伴幼儿玩耍的过程中,在不出现“集合”和“元素”的术语的情况下,让幼儿去感知集合和元素。endprint

再谈谈小班阶段。小班阶段要求幼儿:“能从一堆物体中分出一组物体;能区分‘1和‘许多,多、少和一样。”我除了要学习和研究幼儿如何进行学习,还要站在大学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教我的幼教班的学生去教幼儿这些内容。先谈谈我对幼儿学习规律的学习和研究结果:(1)对幼儿园小班的幼儿进行集合和元素教学,不能出现集合和元素的术语。(2)最初教学时,选择的教具要尽量类别分明,而且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事物或玩具,因为熟悉的事物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更好的认知。什么是类别分明呢?如:让幼儿把玩具小车和海洋球分开,是比较合理的,这个难度比较合适。反之,让幼儿把泡沫球和海洋球分开,作为集合初始教学,对小班的幼儿还是有点难,在多数小班幼儿看来,那些都是球,不知如何分开。(3)准幼师学生挑选给幼儿进行分类的教学材料和个数,各个子类总和不超过两类,每类至多五个。

以上,对幼儿的认知清楚了,才能帮助幼教的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程的学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得以知道今后教导幼儿学习集合和元素时,如何给幼儿挑选学习材料,如何考虑学习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如:请幼教专业的学生从一堆教具中挑出一组教学材料,作为供幼儿分组的教学材料。在实践过程中,准幼师会碰到不同的问题,如数量把握不到位,分类标准太难。在准幼师挑出来的教学材料中,包含四个黄球、七个篮球,幼师的目的是想让幼儿将她挑选的教学材料分为两组,一组四个黄色,另一组是七个蓝色。但是,七个蓝色太多了,需要减少到至多五个为宜。再如:有的准幼师从教学材料中分出了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并要让幼儿把这两类动物分开。这个分类标准很好,但是对小班的幼儿有些难,因为小班的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哪些是草食动物,哪些是肉食动物。还有按颜色进行分类时,要注意先进行颜色教学。进行颜色教学时需注意:选择颜色反差大的对比色,如红色和蓝色。教具方面,选择单纯的海洋球,不选择不同类别的球体进行学习。即只有一个维度(颜色)不一样,其他的维度都一样,如相同的种类,相同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图案,等等。进行基本颜色教学时,建议使用三步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需要幼师大声、缓慢、清晰地说出颜色的名称。第一步:这是红色,那是蓝色。让幼儿大声地跟着念。第二步: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第一步掌握好的幼儿可以顺利地回答出来。第三步:请给我红色。请给我蓝色。前面两步都掌握很好的幼儿,第三步也可以给出正确的颜色。在教学过程中,哪步卡壳了,就从哪步开始重复教学,而不对幼儿说:“错了!不对!”目的是不让幼儿有挫败感,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2.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和教育。先来看熏陶阶段。从幼儿具有较好的抓握能力开始,给幼儿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质地的球体,包括乒乓球、弹力球、泡沫球、网球、铁球、木球、塑料球等。幼儿除了用手抓,也会用舌头舔、用牙齿咬。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发现:有的球是冰凉的,有的球是硬的,有的球是软的,有的球是有弹性的,有的球用力捏还会有空气出来,有的球很光滑,等等。这些过程都可以开发幼儿的视觉、触觉、感知觉,提高抓握能力。从幼儿可以行走了开始,到上幼儿园小班之前,在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投放幼儿感兴趣的几何形体玩具,如几何体木质积木、几何体塑料积木、几何体泡沫积木。可以把幼儿前一阶段使用过的球体放入水中让其玩,幼儿喜欢玩水,喜欢玩球,这么可爱的两类玩具放到一起,幼儿会非常的开心。大人陪幼儿玩的时候,引导幼儿去捞球,或者把球按到水里面,让幼儿感受,有的球沉下去了,有的球浮上来了,有的球在水中,没有漂上来,也没有沉下去。所有这些体验,不仅让幼儿更生动地记住所玩的那些球体,也让幼儿感受到这些球体的质和量,相信这些会为今后物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及对物理的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到幼儿四五岁的时候,将其前面玩过的各种几何形体放在灯光下,感受不同角度的灯光照射,观察投射出来的效果,这可以帮助幼儿更进一步的从多角度去认识几何体,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幼儿的观察力,为今后学习素描奠定基础。

小班的幼儿需要掌握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要求能够将这些图形从实物中分离出来并且叫出它们的名称。在对幼教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帮助他们掌握三步教学法进行简单教学,用以认识这些图形。他们也需要学习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很多内容安排在一节课,没有考虑到一个班级的幼儿人数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执行度弱。在这里我们归纳一下:如何设计小班的幼儿学习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能够将这些图形从实物中分离出来,且叫出它们的名称。首先要考虑到一个班级的幼儿人数,因为一个班级中幼儿教师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要用到分组活动,需要有教师进行现场观察和指导。还要考虑到教学材料和数量,这会影响分组,因而影响教学进度。同时,也要考虑幼儿总体的认知水平。假设一班有20名幼儿,认知能力一般,没有特别聪明的,也没有理解力特别弱的。学习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我们选择标准图形,一般选择闪卡上面的图形,将这三个图形分成三组,圆形、三角形一组,三角形、正方形一组,圆形和正方形一组,每一组用三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每次教学时,教师用大声、清晰、缓慢的声音说出图形的名称。如我们选第一组:圆形和三角形来示范。第一步:“这是圆形,那是三角形。”让幼儿大声地跟着念。这个步骤熟练了之后,再问幼儿:“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掌握很好的幼儿会回答:“这是圆形,那是三角形。”如果第二个步骤也很顺利通过了,则进入第三个步骤,问:“请给我圆形!”“请给我三角形!”前面兩步已经掌握很好的幼儿会选择对的图形交给你。如果哪一步出现卡壳,那么每次都回到上一步进行重复教学。三步教学法之后,幼儿已经掌握了圆形、三角形,这个内容需要安排一节课。圆形和三角形的标准图形掌握之后,将这两个图形放在五六个其他的图形中,让幼儿挑出刚刚学习的图形,这个内容需要一节课。最后还需要一节课:将所学的图形与实际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并说出他们属于什么图形。所以圆形和三角形的教学需要花三节课才能完成,其他两组的教学也是按照这样的流程。这里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从一堆图形中分出已学习的图形,这一堆图形的数量为什么要控制在五个?因为对初学的幼儿来说,数量太多就容易犯错,将总数控制在五个,对幼儿积累成功经验、树立自信心有积极的意义。

两个微课录制后,定名为“小班入学前及小班幼儿对集合的认识与教育”和“小班入学前及小班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与教育”。这是我进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慕课立项教学研究的实践报告,希望对广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杨志文.幼儿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16,(25).

[2]杨琼英.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一道数学填空题引发对细节的思考
解读《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