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婺源徽剧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2017-10-26 09:21尹昱严敏捷习龙舟江一平肖怡之
财税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尹昱++严敏捷++习龙舟++江一平++肖怡之

摘 要 婺源徽剧也称“徽戏”, 属皖南徽剧的一个流派。是我国的古老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江西省婺源县、赣东北的浮梁、乐平、波阳和浙江开化等地。经济转型背景下,社会的变革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产业受到严峻的挑战,在传承和发展上需要不断创新。而为了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国家也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婺源徽剧与徽商文化密不可分,2006年婺源徽剧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婺源徽剧又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婺源徽剧的现代化发展关乎到这份非物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传承下去。本文就婺源徽剧传承的现状和原因进行研究,并对婺源徽剧今后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婺源徽剧;现代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uyuan Huizhou opera

Abstract: Wuyuan Anhui opera is also called "emblems". It is a genre of Anhui opera. It is one of the ancient operas in China. It is mainly popular in Wuyuan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floating beam in northeast Jiangxi, Leping, Boyang and Zhejiang kaihu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industry by severe challenges, need to continue to innovate on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And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vitalit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ountries are also put forward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prosperity "culture", Wuyuan Anhui opera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culture of huizhou merchants, Wuyuan Anhui opera 2006 become the national fir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aking Wuyuan Anhui opera once again into public view. The modernization of Wuyuan hui opera is about whether thi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passed 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inheritance of wuyuan Anhui opera,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wuyuan huizhou.

一、婺源徽剧产业发展现状

(一)徽剧传承现状

道光年间,婺源浙源李茂才、俞灶喜、吴根焕等艺人在安徽安庆、石牌搭班习艺,将“老石牌”即老吹腔、高拨子等徽调传入婺源。此后,婺源徽剧又吸收了目连戏的高腔、下江调,并吸纳了赣剧的南词和婺源民间小调,逐渐形成既有皖南特色又有浓郁地方韵味的“婺源徽剧”。

徽剧和徽商的兴衰紧密相连。抗战时期百业凋零,徽商日趋衰落,婺源徽剧濒临绝境。解放后成立的婺源县徽剧团是全国两个徽剧团之一。[5] 挖掘和收集了传统剧目《昭君和番》、《斩经堂》、《水淹七軍》、《扈家庄》、《百花赠剑》、《盗令三挡》、《北河祭旗》等400余出,整理曲牌800多首、脸谱50多个,同时还创作了大量品格高雅、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为繁荣婺源文艺事业做出贡献。

但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各种新兴文化的发展,再加上徽剧戏剧表演学习的难度以及学习耗费的精力,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去学习这门艺术,懂得欣赏这门艺术的人也日渐减少,婺源徽剧的传承一度陷入危机。所幸近年来,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愈发重视,婺源徽剧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人民群众对于传统文化也重新拾起了兴趣,越来越意识到保护传承我们民族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婺源徽剧仿佛迎来了转机,当地的徽剧班子由一度不足十人,发展到近百人的规模,并且补充了许多的新鲜血液。

(二)徽剧产业化现状

过去徽剧的发展与徽商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旧时代基本上都是由大徽商蓄养徽剧班子,徽剧班子也主要为徽商和当地的百姓表演,而到了新世纪,如同婺源徽剧这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必要实现以“产”养“遗”,使非遗项目由“被输血”变“自身造血”。婺源徽剧也必定要进行创新以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随着这些年来婺源县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婺源徽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但正如前文提到,由于传承的困难,新鲜血液的缺乏使得婺源徽剧缺乏创新力,不能很好得融合本地特色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新鲜作品。当然,因为当地旅游事业的发达,婺源徽剧可以有更广阔的平台,结合本地特色民俗文化将会对慕名而来的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现在婺源徽剧班子已经可以做到在节假日为当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准备演出,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走出婺源,走向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做出更多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真正做到以产养遗。endprint

二、婺源徽剧传承和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一)年轻人中接受度低,缺乏新鲜血液加入

不可否认,自近代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在经历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本土文化遭到西方文化强力的冲击。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期,更加多元的文化被大家尤其是年轻人所接纳。正是因为上个世纪的一些历史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发生了断层,中国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开始显得有些陈旧落伍,例如婺源徽剧,到了如今年轻人更加偏爱充满创新活力的元素的文化,而略显沉闷的传统徽剧则显得不太招人喜欢,这也无可厚非。其次,婺源徽剧中有许多中国传统元素,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艰涩难懂,很多年轻人并不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平,故而对婺源徽剧敬而远之。所以如今婺源徽剧所急需的就是创新的能力,吸纳更多的新鲜血液,创作出时代与经典结合的作品,努力做到雅俗共赏,这样才能提高婺源徽剧在年轻人心中的接受程度,从而走向更广阔的平台。

(二)品牌价值的建设缺乏合理规划

品牌价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钻石之所以能卖出天价,就是因为它代表了“恒久远”的爱情,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该鼓励炒作概念而不注重实质,而是说婺源徽剧确实有其自由的品牌价值,只是没有有效地利用,缺乏合理的规划。首先,婺源徽剧是历史悠久的皖南徽剧的重要流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保护我国传统文化,而国家领导人也希望建立起民族自豪感,而首要条件就是认可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价值是最有力的宣传。其次,近年来婺源当地的旅游事业发展兴旺,外来游客对婺源本地的文化的兴趣大增,婺源徽剧应该结合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形成一种特有的品牌价值,使得人们一想到婺源就联想到婺源徽剧。

(三)与互联网结合程度低

互联网是各方角逐最重要的战场,然而如同许多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婺源徽剧对于互联网上的宣传是缺失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在依靠口口相传来进行传递信息的方式无疑是低效的。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婺源徽剧却没有自己的一个发声的平台,自然也不会有人关注到它,偶尔在一些报纸报刊上才能看到有关的报道,这种宣传力度对于想要走向更大平台的婺源徽剧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上有着最为庞大的流量,如果能在这片战场上找到一片立足之地,那对于婺源徽剧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互联网时代,只有不断在互联网上曝光才能持续的吸引流量,而婺源徽剧正需要国人们更多的关注。

三、婺源徽剧现代化传承中徽剧团的自我变革

(一)成立独立的公司及艺术团,扩大业务范围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婺源徽剧的破坏十分严重。直到我国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婺源县徽剧团为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生存下去,积极融入这个环境,积极变革。在原本的婺源县徽剧团基础上,在2004年正式创办“婺源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2005年,创办“婺源县民间艺术团”,让剧组不局限于原本的经营内容,此举增大了剧组的经营服务范围,增加了服务产品,为婺源徽剧的自我造血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提升剧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剧团不仅从事徽剧的演出,还组织全县节庆文化活动的组织、演出以及下乡和文艺培训工作。

(二)内部职能再划分

在市场的调节下,为了适应新的业务,原来的内部组织架构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于是进行了内部职能的再划分。包括办公室、演出培训中心、资料室、会议演出服务中心四个部门。作为婺源县实力一线的徽剧班,婺源县徽剧团依然行当不全,部分职位需长期外聘,且缺乏自主创作能力。于是办公室便需要负责起向外界寻求专业人士助场的任务,这在以前的组织架构下是徽剧团长的任务,而目前由办公室专门负责,更加效率。

(三)市场经济下的资源倾斜

老藝人退休,而因为工资待遇以及对行业的期望,并没有足够的年轻人接下传承婺源徽剧的任务。直接结果就是婺源县徽剧团近几年已经很少排演徽剧了,更多的资源倾注到婺源县民间艺术团中,艺术团中的演员对徽剧学习的很少甚至基本为零,是年轻演员为了另谋生路不得已而组建。而随着婺源傩舞、茶道以及民俗节目的兴盛,这部分年轻人的工资待遇和对行业的期望也变高。婺源县徽剧团的一些资源也就更多的放在其他民间艺术的表演上。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婺源徽剧可能就慢慢消亡。而随着2006年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婺源县徽剧团和婺源县民间艺术团在这几年的活动中经常合作,同时冠名,在民间的认可度很高。

四、对婺源徽剧现代化传承中建议

(一)在当地扩大宣传,提高居民认可度

婺源徽剧的新学员招收难是拦在婺源徽剧现代化传承与发展面前的一座大山。演员的收入很低,且婺源县读书出仕的文化历史悠久,大多数家庭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读书,最后能够担任官职,自然是看不上靠唱戏吃饭。工资低可以靠创新商业模式解决,因此目前需要解决的是群众认同感的问题,家长不反对看戏,但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子女去唱戏。剧团可以寻找投资者在电视和报纸上投放婺源徽剧的影像,让群众更认可这门艺术。

(二)贴近现实,大胆剧目创新

婺源徽剧是活的,它在历史上就是不断根据现实情况而不断推出新的剧目。包括《水淹七军》、《贵妃醉酒》等折子戏。如果只是死守传统,必然无法拓宽已经很窄的服务人群。在目前重视文化的背景下,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也是国家对婺源徽剧的期望,即创作出人民群众能听懂、爱听的剧种剧目。东北“二人转”正是经过一批艺术家的改造,才能够以地方陈旧小戏的资质,在全国范围内被接受、被追捧。安徽省徽京剧院改编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而成的《惊魂记》获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婺源徽剧班可以依托自己婺源浓厚的文化底蕴来创作自己的新剧。

(三)与徽商联盟,共同复兴

徽剧和徽商渊源深厚,徽剧经历了很大的低谷,而如今的安徽徽商正在崛起,徽剧因为其独特的与徽商的亲和性,是新晋徽商很好的合作伙伴。在婺源徽剧现代化、商业化过程中,若是能够像徽京剧院一样,同大型企业集团签约,以企业集团的名义进行演出,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婺源徽剧的传承帮助将会非常大。这样不仅能够宣传企业的企业理念和产品,也能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共筑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罗丽萍.徽剧的保护与发展之我见.[J]黄山学院学报.2007.9(2)

[2]章军杰.多元文化格局下婺剧传承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林宇.“中国最美乡村”的戏曲——婺源徽剧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项目名称:徽动非遗传统文化传播

注: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题基金,项目编号:201710421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发展与应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现代化发展中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的方法探析
新常态下物流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影视动画美术风格研究
哈萨克斯坦现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