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文本整体感知的几种形式

2017-10-26 06:46胡华杰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形式阅读教学

胡华杰

【摘 要】整体感知是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文体与年段,设计不同的感知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结合教师的课堂实践,可整理出经常运用的几种感知方法,如开放式、问题式、要素式、图示式、填空式、组合式、提纲式等。合理运用这些方法能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整体感知 形式

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阅读的一项基本能力。从能力的要素来看,整体把握是阅读信息提取、辨析、运用、评价的基础。从阅读的心理来看,知道文本大概面貌,是阅读主体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作为一项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

根据不同的文体、内容、年段以及教学目标要求,整体感知的形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开放式

所谓开放式,是指学生初读课文后,自由说说读懂了什么,找到了哪些重点内容,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不明白,等等。然后,教師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梳理初读的感知成果,形成整体内容。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触摸春天》。

师:请读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自由交流。有的找到了词语,有的找到了句子,有的对内容进行叙述,有的谈读后体会……)

(师相机出示文中词句:“真是一个奇迹”“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生活的权利”“创造缤纷世界”……)

师:你再看看这些词句,你能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开放式感知,比较适合于散文类的课文。开放的形式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但如果缺乏正确引领,整体感知就会变得杂乱无章。开放式并不代表不指导,方法的引领、收放的把控、生成的处理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预设。

二、问题式

教师利用一些提示性问题带领学生一起初读文本,如“这篇故事写了谁?他们在做什么?最后怎么样了?……”让学生读书后回答,从而形成整体感知。另外,通过提示寻找课文里一些具有鲜明概括特征的词句,如课题、总起句、总结句、承上启下句等,也能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感知。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从现在开始》。

师: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动物呢?

生:狮子、猫头鹰、袋鼠、小猴子。

师:还有吗?

生:还有别的动物们。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

生:(充分交流后)狮子想找一个新首领。猫头鹰和袋鼠都不能让动物们满意,只有小猴子最受动物们欢迎,成了万兽之王。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孔子拜师》。

师:看了题目,再读课文,想想孔子拜谁为师,经过是怎么样的,最后的结果如何。

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找到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吗?

(根据每段的总起词语就能知道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的,同时也能找到最后的总结段。)

问题式感知,既是一种降低难度的策略,也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提示。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比较符合低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如果在高学段,那么问题就应该进一步变化整合,如《金钱的魔力》一课,教师可以提问:谁能抓住百万英镑出现前后人物的不同态度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要素式

通过表格、学习单等填写文章内容的关键要素,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梳理,进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新型玻璃》,课后就有这样的练习。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

学生根据以往年段的表格使用经验,就会自主设计、填写(如下表)。

四、图示式

有时用画结构图(如人物关系结构图、内容层次结构图)或者示意图(如故事发展示意图)等解释说明性图表的方式,也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关系与事件复杂,如果将其梳理清楚,那整体内容也就一清二楚了。于是教师设计了以下感知方式。

请在人物关系的线条上写出必要的内容。

图示式感知直观、形象,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创造力。在运用图示感知法时,需要注意,画图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厘清关系、说清内容才是教学的重点。

五、填空式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用填空形式作为辅助手段,如对课题进行补充性填空、对主要内容的关键信息填空等,帮助学生完成整体感知。

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

( )得了( ),只能( ),他觉得真没意思。突然,窗前出现一只气球,画着( ),代表( )和同学们的问候。科利亚( )。

进行填空式感知,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套用教师的“标准答案”;二是填写的内容必须是关键信息,而且要前后有联系,如上例中先填写了“起因”,后面就要填写“结果”;三是必须体现文体特征,如写景类的文章与故事性的文章,设计填写的角度与信息肯定是不一样的。还有,填空式感知越到高学段越要慎重运用,因为形式与信息越固定,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就会越小,要防止思维机械化。

六、组合式

初读文本后,让学生搜集关键性词语、词组或句子,通过交流与讨论,对其进行组合,从而完成对主要内容的感知。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课。

第一步:出示初读要求。

1.读后想一想:我从故事里了解到了一些什么?

2.读后画一画:课文里有哪些词语跟故事的内容密切相关?

第二步:交流初读感受。

(学生交流后,自主上台板书:黑黑的大窟窿、寻宝石、金光四射、难过、五彩石、冶炼……)

第三步:概括主要内容。

要求:能用上黑板上的几个词简单地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组合式的感知方法,适合于多类课文。对于词语或词组,应该明确其功能取向,多让学生交流与讨论,不可随意指定,也不可由教师一厢情愿地直接出示答案。

七、提纲式

提纲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感知形式,就是用小标题等对课文各段内容进行概括,从而完成整体感知。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时,就可以让学生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

瓜藤满架—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梦乡

也可以运用其他多种表达形式,如:

乡下的瓜—乡下的花—乡下的鸡—乡下的鸭—乡下的晚餐—乡下的纺织娘

提纲式的感知与概括,比较适合于小学中高学段的学生,适用于情节清楚或段落结构相似的课文。进行提纲式概括时,不求答案统一,但求形式一致,语言简约而优美。

总之,整体感知是阅读的前奏,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它可以是概括性地说写,也可以是模糊性地把握。因此,在整体感知时需要注意“两个给予”:一是给予空间,不宜草草而过,更不能叫一个学生说一说,然后统一标准答案;二是给予方法,要有讨论与纠正,要有示范与引领,要让学生在充分暴露认知的过程中,领会整体感知的种种方法,真正形成感知能力,为进一步阅读服务。

(浙江省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3157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形式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