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力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不仅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还包括教师指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一、“学习力”概念分析
“学习力”这一概念最早是运用于管理学领域,将其借用到教育领域时,其主要包括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学习的动力涉及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需求和情感,学习的毅力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要素,它可以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下自我认知、做事发展的能力,也可以指学生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取信息并将其内化的能力,同时这一概念也指向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充自己现有知识结构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力”这一概念并非学习动力、毅力、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从教师、文本、学生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和有效的课堂评价。二是文本材料所传递的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和态度。这三方面的内容都影响着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二、“学习力”提升策略研究
1.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作为学生引导者的教师,是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有力助推者。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但是仅仅基于原始的学习好奇心进行学习活动是不能持久的。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是一种较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的方式。预习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文章字词、段落大意、主要内容的表层理解上。笔者认为教师要设计好预习导学案,要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问题和疑惑走进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通过新颖的、能接近学生内心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除此之外,一节课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师可以用一个颇具意味的问题为下节课做好铺垫,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去探索再去学习。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再创造,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或了解此刻学习目的,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究竟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帮助和价值。
2.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习毅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习作教学、写字练习、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的实施,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
习作教学,是经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和学习后,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利用文字书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要对那些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提出表扬。高年段的学生要自己进行习作的修改,因此在完成习作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会修改习作。在这种修改中,锻炼了学生的耐力和毅力。汉字工整美观的书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长期坚持写好汉字的习惯。同样,也要挑选一些时间固定进行课外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读书的好习惯。
3.运用多样教学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多方面能力,观察力的培养贯穿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观察方式,观察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也常常通过观察课本图片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观察力。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其观察力。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中也有反应。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文章重要的段落,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主人公在当时的情境下是怎样的状态。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时,学生发揮想象,想象谈迁在重写《国榷》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通过想象,学生对文章人物的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进行习作教学时,一些看图写话半开放式的作文命题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习力提升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对教育理念的全新认识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能力,同样,也离不开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该文为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长学习力:小学适性课堂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