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正式踏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始兴起。如何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恰恰取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快慢,信息技术教学是小学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两个不同事物的接触必然会产生抵触,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如果教师无法进行合理利用,那么将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常忽略实际操作部分,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多半照本宣科。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教学课程,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学习起来本就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尤其小学阶段的孩子尚在启蒙阶段,大量教条化的知识灌输只会磨灭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理论知识的固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直接导致学习自主性无法激发,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间接影响教学质量。理论和实践是学习任何知识内容的必备要求,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教学理念的落后。我国的教学理念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应试考试进行的,教师注重考试课程的学习,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不属于考试范畴,通常只占次要地位或者完全被忽视。同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多是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师往往对照课本进行讲解,大部分都是让学生自由操作,容易造成课堂学习的乏味性,最终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效果。
3.课程教学内容模式不够完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性,这直接导致部分地区与学校的信息化进步缓慢。由于这些区域大多偏远落后,师资力量和教育技术显然跟不上大城市的更新换代,导致了小学信息教学上的不均衡发展,拉低了整体现代化教育水平的普及。加上不同学校的设备资源差异,很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没有条件进行更新,导致教学设备陈旧,限制了这些地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二、应对策略
1.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现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他们充满好奇的性格,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一些趣味性案例解析,增强他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习状态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缓解师生之间因教学理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实际操作,在基础理论分析讲解的时候,加大学生的自主训练,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相关课程进行联系教学,比如语文、政治等,充分开阔学生的眼界以及知识面,吸引学生对其他领域知识的探索,带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目标是人们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与动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有别于其他传统教学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说涵盖了职业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特点。教师要逐步认识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综合性在小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将信息教学与学生自身特点结合起来,从而明确树立未来的教育目标与方向。除了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的确定,还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全面系统的建设发展,完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等外在条件,以及教育内部评价体系的内在因素,推动师生在小学教学中发挥各自的特长,从根本上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力。
3.合理安排课程。通过有关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不难看出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普遍具有不合理性,其客观原因还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师资教育、设备水平、学生基本素质等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要根据现实因素调整,实施“因地制宜”的方法,以实际开展环境和其他课程正常进行为前提,最大程度上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并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实现规范统一,遵循《中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的原则要求,不断进行教学优化发展。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里,人们要学会尊重信息技术带来的特殊改变,并将这种改变与我国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相结合进行思考。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的提升,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小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应用,促进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义宁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