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萍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越来越受到网络的影响与冲击,如何在信息时代运用新媒体方式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今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新媒体这一概念做出界定,总结新媒体特征,并分析新媒体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教书与育人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两大目标,高校作为大学生储备知识,增长技能的基地,不但要注重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更要让他们成为一名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合格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多机遇与挑战,高校如何有效运用新媒体手段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今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产生的,不同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新生媒体形式。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信息传播更快捷、更迅速,覆盖面更广。新媒体因其特有的功能,为主客体搭建沟通桥梁,提升媒体的互动性。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高校学生通过手机、电脑或其他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取无限信息,各色信息成井喷之势涌入学生视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冲击与挑战。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下棘手问题。各高校应积极利用新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探索出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为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强的大学生做好准备。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信息覆蓋面广、交互性强。当今,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部分网站的留言功能等,也使得信息的交互性更强。无论是信息的发布者,亦或是信息的阅读者,都可以对同一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正是这种交互功能,给了不良信息可乘之机。不良信息散播在网络上,便会给思想还不成熟的高校学生们带来误导,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2、言论主体隐蔽性强。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世界,在网络环境中,言论主体不再像在传统媒体中,身份透明化,而是采用昵称来包装自己。这种隐蔽性给言论主体提供了保护伞,大家可以毫无顾虑的在网站上发表个人言论,凸显了言论主体的个性,降低了言论成本。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网络环境言论主体隐蔽性强的这一特点,在网络上散播不良言论,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内容繁杂且多元化。网络环境下,信息呈N次幂增长。网络包含的信息多之又多,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终端浏览的信息却只是只言片语,冰山一角,使信息传播呈碎片化。如今,信息的传播不单单靠简单的视频或文字,而是通过表情动态、视频、音频、图片或文字等多种形式合并传播,传播形式的多样大大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三、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新媒体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无限机遇。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纯局限在课堂上的一个半小时,时间短且听课人数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好。新媒体的诞生给思政课打开了新思路,高校可以建立官网或官方微信平台,随时随地向学生传递时事政治、政策规定或思政要点等。课程要点也非单线传递给教师,教师再传递给学生,而是形成资源共享,让学生们尽早了解事实及要点。高校思政网页或微信平台的互动留言功能,可以让高校思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授课指明方向。
2、新媒体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无穷挑战。挑战是与机遇并存的。新媒体的优势特点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无限挑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客户端了解到新闻资讯或事实要点,使授课内容提前被学生了解到,课堂上的听课效果便会降低,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其次,思政官网或微信平台的建设需要除思政教师外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这对高校人员配置也带来不小影响。最后,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得的渠道多,内容广且速度快,使得高校大学生暴漏在纷繁的网络环境下,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极容易受到网络不良言论的干扰,从而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选择
1、营造良好校园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纷繁复杂,高校要通过官方网站或微信平台,定期推送积极向上的内容,让学生阅读有意义的文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高校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对散播不良信息的学生或教师给予思想教育或纪律处分,使校园网络环境健康发展。
2、搭建网络学习新平台。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与实践,还应运用新媒体手段,建设微信官方平台、博客或微博、校园官网等网络学习新平台,让学生获取时事新闻、政策咨询、理论知识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网络学习新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如动画、视频或音频等,还能很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3、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队伍。新媒体思政教育不能单单靠高校思政教师,还需要懂得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专业运营人员进行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加快传统授课向新媒体授课观念的转变,跨学科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对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把控校园舆论导向。高校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应符合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网站或官微的问卷调查及互动留言功能,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实时掌握,及时消除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从而营造出绿色的校园网络大环境。
五、结语
新媒体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无限机遇与挑战,高校应不惧挑战,把握新媒体的内涵,利用新媒体特点,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教育新途径,培养新时代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华巍.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分析[J].观察与思考,2016(3).
[2] 李阳,石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5(5).
[3] 刘左元.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