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传伟 张宁 梅汉超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首都体育学院孔子学院武术项目巡演进行研究,通过对海外表演的历史及孔子学院武术巡演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同时,以首都体育学院武术巡演项目的设计进行个案研究,从巡演的目的与任务、节目内容选择与编排、节目时长的安排、节目翻译的创编、协作与交流5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整台节目创编特征进行剖析。揭示武术巡演节目的创编特征:在序中阐释武、在编中秉承武、在演中反映武,并对孔子学院对外武术项目巡演进行反思。提出:拓展对外武术项目核心创编思路;创编出主题鲜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武术剧目;不断创新表演的形式,结合舞蹈、音乐等多方面元素;提升演员武术技艺,展现民族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承担文化传播使命。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武术;巡演;节目创编;武术表演节目创编
中图分类号:G 85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5-0421-0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case study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the Wushu performance tour of Confucius Institute i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ased on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Wushu performance tour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taking the design of Wushu performance tour i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as case studies,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the tour purpose and task, content selection and layout, program arrangement, composition of program translati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and th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performance tour, which include interpreting Wushu in the opening section, inheriting Wushu in the creation process, and reflecting Wushu in perfromance. By reflecting on overseas Wushu performance tour of Confucius Institute, it is proposed to expand the foreign Wushu core original ideas, to create martial arts repertoire with distinct themes and Chinese cultural features, innovate performance forms by combing dance and music and many other elements, enhance the actor martial arts skills so as to show national spirit, and improve the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undertake the mission of cultural dissemination.
Keywords: cultural going global; confucius Institut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wushu; tour; program creation; wushu performance programming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分支,其开展对外传播与交流,为中华文化的对外推广与民族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1982年起,中国武术协会就开始选派优秀武术教练员进行援外教学[1]。回眸历史,武术文化承载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作为典型中国文化符号的武术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海外武术巡演正是体现武术价值,传扬武术文化的手段之一。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对外武术巡演将会给武术文化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1 跨国武术表演的历史考察
武术缘起于古代狩猎与战争,随着历史洪流的演变,逐渐由最初的单一功能演变成具有多元化社会功能的项目。先秦时期的武舞主要有2种: 一种是象舞, 一种是大武舞。到了周时期,象舞成为武舞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大武舞在之后的一段时期也很流行。东汉时期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一种叫做“百戏”的杂技式运动活动更是发展繁盛。其中的“ 剑戟舞 ”与武术联系颇深。魏晋南北朝以后, 武舞逐渐向武术和舞蹈分化,武舞进入宫廷, 开始向以娱乐活动为主演变,更加富有艺术韵味。唐代,非常重视军事武艺, 加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更是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唐代武舞的发展几乎达到了顶峰。例如剑器舞、大面舞、破阵乐舞等均是唐代著名的武舞, 特別是“秦王破阵乐舞”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2]。宋朝时期武舞开始流传于民间,而且由于武术套路的形成,逐渐成为一种表演助兴节目。endprint
1936年,中央国术馆与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组成的“南洋旅行团”由张之江馆长亲自率团前往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所到之处,掌声连绵不断[3]。同年8月,中国武术队随同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奔赴德国进行武术表演[4]。此次表演是民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一次武术对外交流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武术运动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武术代表团曾多次赴美国、德国、墨西哥等国家,拉开了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序幕。
2 孔子学院武术巡演的现实写照
从2004年开始,中国国家汉语战略实施,中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随之诞生。孔子学院被称为中国文化“最妙的出口品 ”。从2004年11月第1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揭牌起,截至2016年5月,我国已在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 073个孔子课堂。各类学员达210万人,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架桥人”和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5]。乘着孔子学院兴起的东风,有武术界人士呼吁“期望武术走进孔子学院”。2016年12月在昆明召开的关于中医、武术、太极拳对外交流座谈会上宣布,全球已有78个国家240多所孔子学院在2016年开设武术与太极拳课程,太极拳课程已吸引注册学员3万5 000人,18万5 000人参加了相关体验活动。孔子学院总部与国家体育总局签订了关于开展太极拳和武术对外交流的战略合作备忘录[5]。近年来,孔子学院还开展了“三巡”活动,即文艺巡演、文化巡展、专家巡讲,主要是以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6]。国家汉办为宣传中国文化,组织了40多个中国高校学生艺术团和专业演出团,分别赴57个国家,260多所孔子学院在周边地区开展文艺巡演活动320场,观众52万余人。孔子学院艺术团巡演目前已经成为了推广中国文化的又一新形式,通过文艺巡演把中国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国际交流结合起来,既宣传了中国文化,也丰富了孔子学院的文化内涵。目前,国家汉办以武术为主的巡演单位主要有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及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3家,节目形式多样,但各有特色,例如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的“武林汉韵”,包含着《十八般兵器》《少林硬气功》《功夫动物》《百花争妍》等节目[7]。再如北京体育大学巡演的武术节目主要以《狮王争霸》《太极神韵》《象形拳表演》《集体双刀》等组成[8]。有的是以武术拳种、器械、对练形式等纯武术技术的展示,有的是以武术的典故讲述中国功夫故事,有的是以武术专题剧目,结合剧情阐述武术的内涵与哲理。除此之外,在其他高校艺术团的演出中也有个别武术项目出现。
3 首都体育学院孔子学院武术巡演项目设计分析
首都体育学院对外武术巡演是以剧目为主要形式,以舞台功夫剧《武动巅峰》为主,整台剧目以武术发展历史进程为背景,从古代原始狩猎,人与动物的野蛮搏斗,演绎武术起源的萌芽,到诸侯割据时的军事战争的演变,人与人斗的悲惨场面,演绎了止戈为武,化剑为犁的人们的向往,到宫廷礼乐宴饮中以舞剑助兴,再到武术各个流派的百花齐放,最后到和谐社会下武术的传承,讲述每一历史时期武术的不同功能与价值。
3.1 巡演目的与任务
首都体育学院“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武术对外推广研究和武术各类培训为一体的基地,肩负着为全球孔子学院武术项目发展,宣传与推广的重任。武术项目巡演主要以加强与海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武术精神,展示当代中国大学生风采,增强与各国人民友谊为目的。
3.2 演出节目的选择与编排
巡演节目的选择主要是以《武动巅峰》功夫剧为主线,从武术的缘起《武源》,到部落之间战争的《武战》、宫廷礼乐的《武韵》,到武术百花齐放的《武艺》,到现代武术走向世界、走向和谐社会的《武魂》为节目的主要篇章,通过不同时期的武术表演,呈现各阶段武术的功能与价值。编排上主要采取武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达到武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除展示武术运动的技术,还兼具艺术性、表演性及观賞性等价值,以通俗、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表演过程中还特别安排互动环节,通过学习武源中的动物拳术,例如猴拳、蛇拳、鹰拳动作等,有助于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选取了太极拳为元素的太极球、太极剑、太极拂尘、太极毛笔等, 符合国外观众乐于互动和实践的特点。整台节目的编排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剧情演绎,动作的起承转合,多彩丰富的艺术手法,让观众欣赏的不只是高超的武术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3 演出时长安排
演出节目加上交流互动环节,时长90 min。每个单一节目的时长也不一,为5~8 min。为了避免审美疲劳,选用的节目形式多样,汲取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形式的技术和方法,将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潇洒飘逸的剑术、精湛的刀枪棍棒等穿插到了剧目中,有刚有柔,或急或缓,使观众目不暇接,在演练中除了高难度的动作以外,更体现出武术中的精、气、神。
3.4 节目翻译安排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特别是在跨国演出时,不仅能够促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还为其更好地了解节目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演出时,要考虑地区性差异,面对不同的受众,针对性也需有所不同。要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词汇来进行描述,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引起观众的注意。同时做好与主持人的交流工作,尽量使介绍能够贴近国外观众的日常生活。
3.5 巡演协作与交流
演出前,巡演团相关负责人需与当地所有接待演出的孔子学院对接,确定舞台场地大小、灯光、音响设备、走台与演出时间安排、观众情况、拟邀请嘉宾及宣传工作等。同时,巡演团根据当地所反馈的有关演出场地等信息,对整台表演进行多个方案的设计,以确保演出效果。节目开始前,演出团也会运用多种软硬件设施介绍演出团相关信息,让提早到场的观众能够对表演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 演出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和观众的交流,不能走刻板流程;其次是分工要明确,例如道具的摆放、候场的时间与位置,演员之间的协同作战是保证演出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从节目的开始到最后,演员们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精湛的技术,展现给观众一场视觉盛宴。在互动环节中,武德武礼、拳法学习等多种形式,能够更加活跃现场气氛,调动现场观众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加深观众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仍旧意犹未尽,上台同演员合影留念,会进行一些交流,提出一些问题,这也是提升演出效果、加强沟通交流的最关键时刻。好的演后交流会能够使好印象延续、深化,从而使观众对中国武术,甚至对中华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endprint
4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巡演节目的创编特征
4.1 在序中阐释武
《武动巅峰》剧目以武术的发展历程为背景,阐述着武的功能与变迁,由人类与猎物周旋搏斗,总结与猎物搏斗的经验,积累狩猎的基本技能,形成武术的雏形的初级武术技能《武源》;由古代战场血雨腥风、刀枪相撞、短兵相接的战争及最后止戈为武,化剑为犁而编排的《武战》;在此之后,武术功效的着重点逐渐发生改变,武术进入宫廷演化为“宴乐兴舞”,呈现一片祥和的景象的《武韵》;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武术流派林立,拳种纷呈,人们在习武、教武、比武中领悟武德武礼的《武艺》;时空转换回现代之后,人们习武健体强身,将武术推广到全世界,将武术思想发扬光大的《武之望》。整台节目以武术历史发展为中心轴,表现武术从原始狩猎开始的起源,到战场的厮杀,到宫廷的礼乐宴饮、再到民间的流派,最后到现代的传承,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国人民勤奋好学、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追求和谐生活的态度和精神理念。
4.2 在编中秉承武
巡演节目的选择是以《武动巅峰》为主题,以武术的发展为实线,同时辅以舞蹈,以中国传统儒家的“仁”“礼”等教育思想为虚线,并采取虚化人物形象和时代的方式,将戏剧元素、武术、舞蹈融为一体,在整台节目的编排中始终体现儒家思想,展现出中国人民对“和谐”的追求从未停止。用“仁爱”与“正义” 作为整个编排的主旋律,贯穿首尾。尤其是在《武艺》《武韵》2个剧目中,在凸显武美的同时,将武术、舞蹈及舞台艺术融为一体。利用节目展示出古代人们以剑、伞、扇子、毛笔、水袖等作为武器行侠仗义,既展现了舞蹈独特之美,又体现了习武者的侠者风范。通过刀棍的铿锵、剑枪的柔美、长拳的舒展等,把武术向美、向善的人文精神和攻防格斗的技术含义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这里的武术表演是中国文化、武术技术及艺术表现的结合体。通过巡演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让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
4.3 在演中反映武
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武术与艺术的结合由来已久。武术是一种技术,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武术的舞台表演在注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元素的体现。在武术的“舞”化过程中,人们对“演”的期望值提升,渴望在场景中感受“练”的氛围,达到“演”和“练”的目的,全面展示武术的精湛技艺。通过剧情、练、打、演的形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从而展现武术精神。同时,对演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较高的,只有演员拥有深厚的武术功底,以及细腻的表演动作,展现出武术的高超技艺,特别是要体现武术精、气、神,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对武术的功夫产生崇拜和对表演者产生敬佩。《武动巅峰》便是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或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相结合的典型剧目,该剧运用了舞台艺术手法烘托剧目外在形式和内在意境,加上演员高超的武术技艺及对音乐、服装、背景、灯光、道具等一系列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的巧妙结合,使武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近距离地展现给观众。
5 对外武术项目巡演的反思
对外武术项目巡演在推广中华武术,弘扬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性。不仅对参与跨国演出的学生是一次极好的体验与锻炼的机会,而且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碰撞出火花的良好契机。通过对首都体育学院武术项目跨国巡演的设计与创编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对外武术项目巡演仍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5.1 拓展对外武术项目核心创编思路
内容的创编是对外武术项目巡演质量的保障和成功的关键。目前,对外武术项目巡演优秀题材剧目还较缺乏,创编思路还不够清晰。创编的节目应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主题要鲜明;内容的选取要丰富、有创意,内容与形式要紧密结合;在服装选取、演员妆容、舞台道具的运用方面也要恰到好处;注重中西方艺术融合,考虑海外观众接受度和审美的习惯;在互动环节中设计要巧妙,能吸引观众参与,节目时长适中,控制在70 min左右;节目编排要连贯有序, 使观众慢慢品味到武术“高、难、美、新、转”的现代艺术美,这些动作虽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也充满了刺激的视觉冲击;品味武术阴阳、动静、刚柔等“反道”之美。 节目编排整体效果要体现出震撼、节目细节之处体现细腻美感;表演节目要呈现武术意境,体现中国元素的武术文化精神。
5.2 不断创新表演的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武术表演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成功的剧目创作离不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不偏离武术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进行不断创新,突出以“武”为主的表现形式,加强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以武舞结合的表演形式,在融入舞蹈、燈光、音乐、情景的同时,更要凸显武术的本质;以动静结合为表演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以点带面、巧妙运用道具和准确地把握节奏为重要的表现手法。配合现代科学技术等手段,多元化呈现表演效果。
5.3 提升演员武术技艺
一台节目的成功与否,演员的武术技术水平是整台节目的核心,专业的武术演员,通过一些高难技术动作的展示,吸引观众眼球,使其叹为观止;通过动作中精、气、神的表现,领略武术神韵之美。对于非专业的演员,在编排中应尽量选用一些传统拳术,气势刚猛、风格突出的拳种,例如南拳、八极拳等。同时还要提高演员的外语交际能力,在交流互动环节中,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传播武术文化与中华文化。
5.4 加强团队协作,承担文化传播使命
对外武术巡演团队所承担的不仅是表演的任务,从到达之后对巡演前场地大小、灯光、观众人数、LED背景等情况的落实,巡演中相互协作补台,演出后沟通交流,下一步合作,都是团队任务的一部分,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每个环节完成效果的好坏都关系着武术表演的成功与否,同时也影响着观众对于节目的理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这些环节的成功都需要巡演团队共同的努力,因此,要加强巡演团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起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endprint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郭玉成.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体育学刊,2002(6):59.
[2] 李翠霞,赵岷,魏彪.对武舞文化变迁的历史审视[J].武术科学,2006,3(8):23.
[3] 李秀. 遗留新加坡的海南琼派武术探析:兼谈新加坡最早的琼籍华人武术团体光武国术团[J]. 武术科学,2012(3):4.
[4] 史慧佳. 交流与展示: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 2016年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昆明召开[EB/OL].[2017-04-30].http//www.hanban.edu.cn/. http://www.hanban.edu.cn/.
[6] 三巡项目介绍[EB/OL].[2017-04-30].http://ciday.chinese.cn/all_sanxun_list?page=1.
[7]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武林汉韵”欧洲巡演首场演出羸得満堂彩[EB/OL].[2017-04-30].http://www.haedu.gov.cn/2015/09/30/1443597
406199.html.
[8]舊金山州立大学孔子学院.2013孔子学院北体巡演团首站旧金山演出成功[EB/OL].[2017-04-30].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3
-04/24/content_493219.htm.
[9] 徐旭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文化新业态 增强文化自信[J].中国经贸导刊, 2017(3):52-55.
[10]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0—2014)[S].
[11] 虞定海,张茂林.基于孔子学院的武术推广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1):83.
[12] 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张学臣.谈武术表演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3):13.
[14] 陈青.武术推广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8) :151.
[15]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98.
[16] 丁传伟,丁保玉,张长念. 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以孔子学院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创意平台建设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3):231.
[17] 张秋平,武术舞台表演的“角色承担”研究[J].武术研究,2017(4):42.
[18] 孟涛.舞台表演对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4):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