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奋
从教三十多年来,总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的语文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尤其阅读和作文,几乎成了通关必败的两道坎。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顾名思义,想要文笔流畅,出口成章必先多读书。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较好的语文能力。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也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既然阅读能带给学生如此多的益处,那么怎样引导他们爱上阅读、善于阅读呢?我根据几十年的教学经历,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
一、抓关键期,精挑细选
研究发现:3~6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识字、认字的锻炼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一般幼儿园入学年龄在4岁,这正是一个阅读敏感期。而不同年龄阶段又配备有不同的书籍。学校里除正常配备的教材外,为让学生能有更大的阅读平台,还购进大量适合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绘本图书。如3~4岁的学生,以图片多、页数少、字迹大的绘本为主;4~5岁的学生,多以有故事情节的绘本故事为主;5~6岁的学生多以探索自然奥秘为主的科学绘本为主;6~7岁的主要以带拼音的幻想类童话为主;8~10岁的学生,独立阅读简单的历史故事为主等。书籍的质和量都有了还不够,束之高阁等于没有。学校、教室的多个角落都有读书角,让学生能亲切地摸到书,力求达到书香满园的境界。
二、教亦多术,百花纷呈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不落窠臼、机智灵活的引导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故事教学法
我不仅在课堂上讲故事,还时常在课余活动中利用小广播播放有声故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角色的不同声音。久而久之,这种氛围会成为学校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复述故事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是培养儿童记忆力、逻辑力、表达力、表演力的法宝。对幼小学生的复述不做硬性规定,以喜欢为主。
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适当地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比如童话故事“三只小猪”,对小点的儿童,教师可以这样问:“猪老大盖的什么房子?猪老二盖得什么房子?猪小弟盖得什么房子?”对稍微大点的儿童,教师可以这样问:“猪小弟的房子为什么没有被大灰狼吹倒?你喜欢猪小弟吗?为什么?”总之,问题的提出会根据不同年龄而设定。当然,至一年级上学期拼音学完之后,教师可适当锻炼学生用拼音写出自己的見解,不拘泥于形式,一个字音、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人都有倦怠性,更何况是处于多动期的儿童。观察发现,这个时期的儿童特别钟爱于绘画和贴纸。为此,我特别推荐利用那些带有故事情节的故事贴纸书,让儿童在动手、动脑的情况下快乐地学习。
2.识字教学法
学生不爱阅读,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的识字量比较少。怎样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本故事书学完,不要把它“藏”起来,而是要反复地巩固记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再学习会令他们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一些技巧,如圈画、指读或者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另外,把学生经常用到的教室和学校公物名称写在便签纸上,开始适当引导,之后随时随地考教,形成条件反射,字认的多了,阅读的能力也就提升了。
三、奖状糖果,双管齐下
自尊与自信是儿童实现自己理想的基础。增加儿童的自信力,就要从表扬他们的行为开始。那么这种表扬的方式怎样体现在阅读中呢?当小学生能够专注地听完一个故事,复述一个故事,甚至只要是有和阅读沾边的正当行为时,教师都可以给予表扬,比如发一个带奖状字样的小粘贴。受到表扬的学生,其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对于那些没得到的,则给予言语鼓励和期望。
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稍微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些举动用意是不言而喻的:书甜如蜜。处于儿童期的他们,大多数对糖果有着无法抵御的诱惑。我们利用发放糖果的方式,既让学生感受阅读很甜,也同时肯定了他们爱阅读的行为。
总之,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阅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而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因此,当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语文成绩不理想或是不爱阅读时,我会经常反问他们;“孩子小时,你给他天天讲故事吗?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吗?用各种方法引导他识字吗?”其实,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身体成长所需的物质营养,更应该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将阅读视为其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