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领域的中西方差异

2017-10-25 16:15孙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中西方差异教育

摘 要:当今国家间的竞争不仅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制度的竞争。可以说,教育制度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客观分析判断中西方教育的优劣,深入进行教育制度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人才。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教育 差异 中西方

一、中西方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通常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课,下面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 西方教育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得成功。可见在中国教育中,老师们非常注重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中国老师被赋予更多的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西方老师希望教给学生的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知识本身。基于不同的目的,教学的方法也截然不同。中国的课堂,老师以教授知识为主,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然而,在美国课堂上,老师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是以学生或学习者为主导的课堂。老师并不是课堂上讲话最多的人,老师只是提供话题和引导讨论的人。学生是课堂上发言和参与讨论的主体。

二、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教育的目的是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种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后盾,创新和发明就是一句空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通常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三、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当今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

2.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进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进行拔苗助长、恨铁不成钢式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物质生活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三、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

教育的差异与社会体制有直接关系。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尤其人口众多。人口众多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缺少,从而有了西方罕见的大班制度,而大班制度约束了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开展,‘认真听课,不要讲话便成了中国老师的口头禅。即便到现在,由于中国人口的原因,也很难象西方教育一样实行的是个性化教育。西式教育的形成,与其社会体制和文化奠基有很大关系。西方社会是商业社会,知识周期更新快 ,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加上社会基础结构多元,有着自由与宽容的精神传统,导致教育目标多元,因而教育方式各种各样,教育手段灵活, 从而使个人人格得到多样化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学生被当作主体看待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平等。这两种风格不同的教育体制带来的结果是:中式教育下的学生们社会意识较淡薄,独立性差,创造性不强,但基础厚实,理论推理计算能力突出,吃苦耐劳。西式教育下学生们自主意识强,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较强,但这种宽松的制度下产生了很多诟病:如自制力差的学生旷课、学习上低迷;导致学生缺乏进取心;甚至导致高犯罪率等一些严重社会现象。

四、中西方教育的互补性。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育教学也是如此。中西方教育各有各自的优缺点。对当下教育模式的改革来说,中西方结合是个不错的途径:加强对学生们社会化意识的培养;多引入一些引导而非灌输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们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及引导其自主的做出选择等等。尤其把创新教育贯穿在中小学理科课程学习中,突出强调体验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项目研究来学习科学;利用大学、科研机构和博物馆的资源设计有趣的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吸引学生对科学建立终身志向。

作者简介

孙建,(1979.8.-),男,汉,山东济宁,大学本科,山东理工大学,中级,青岛市技师学院,机械设计制造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方差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相似与差异
题解教育『三问』
找句子差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