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芬+王存
【摘要】听力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是外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比其他三项语言学习技能来说,英语听力的教学与学习掌握难度更大一些。纵然广大教师群体纷纷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是效果差强人意。笔者以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的英语听力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作者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支架式教学模式下,运用多种支架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可行性。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很多学生和老师发现较于其他三项语言技能,听力的教学难度更大,学生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听力理解能力也非常弱。一些现行的听力理解方法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并未能体现出其有效性,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听力理解。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语言使用能力,教学中真正高效的听力方法的使用显得尤为迫切。
一、理论依据
“Scaffolding”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作为一种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被学者们用来解释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根据学生和教学目的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或构建一种对知识理解有意义的概念框架,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当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到一定程度时撤去这个平台,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Vygotsky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二、操作步骤
1.建立概念框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搭建概念框架,让学生明白相应的教学目的,适当的扩充知识点。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知识,适当的延伸话题,借由这个框架发散思维,为后续的知识传授积累素材。
2.引入情境:借由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将学生引入到概念框架中的某一点,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手段模拟真实的英语对话场景。
3.独立探索:让学生确定相关内容的属性,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探索内容的主次顺序,为穿越“最邻近发展区”做准备,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求。
4.协作学习:一个有效的学习永远离不开分组讨论,小组对话等课堂活动,通过讨论和信息互补,学生可以进一步确定之前独立探索结果的正确性,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掌握内容的属性范围,积极调整之前确定好的主次顺序。穿越“最邻近发展区”,最终完成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可以展现出不同的形式,如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这是反馈的最直接且最重要的方式。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自制的评分标准表或者效果评价表等,并把它们运用到不同内容的听力材料中去。
三、实验数据
本论文旨在尝试将支架式教学和高中英語听力教学相糅合,探讨一系列问题,如 较之传统学习法,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否更有效;支架式教学模式可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更适合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可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抑或能否为他们之后的持续学习夯实基础等等。
作者在自己任教的山观高级中学选择了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级来做试验对象,1班为实验班,采取支架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听力教学;2班为比较班,采取常规听力教学模式。实验前,于学期中的时候分别在两个班进行了一次听力测试。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实验班将支架式听力教学模式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后,于期末时再次对两个班进行水平测试,通过两次测试的结果去对比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支架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听力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四、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探索英语听力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教学实际,作者用数据证明了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建明.高中英语“支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