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故事有味的语文

2017-10-25 22:20谢美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九色鹿文本语文

谢美莲

[摘 要]新课标对中年段的故事类文本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何把民间故事上出语文味,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语言实践中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实现阅读课教学有效性呢?仅以《九色鹿》一课为例谈文体意识渗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故事;语文;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68-02

一、感知故事,概括大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对概括能力培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实际中,学生存在普遍问题是把课文内容具体地从头到尾复述一遍。有的即使能简单概括,也大多抓不住重点,语言不流畅,出现各种语病。第二学段更多地关注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逐步加强对学生把握课文要点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理清文章的整体,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中把握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括的方法。针对故事类文体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综合分析,进而训练概括能力。故事类文本都有主要角色,采用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主要情节的方法,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再长的故事,也能把它说清楚。

【教学片段】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民间故事——(生齐读故事名:《九色鹿》。)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故事中的人物,一位是美丽的九色鹿,说它美是因为(生齐:它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种鲜艳的毛色),另一位是落水人调达。(师先后板书:九色鹿 调达)

2.过渡:那么这两位人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形象呢?这是本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

让我们先来勇闯第一关:以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救命之恩 知恩图报 千恩万谢

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灵魂肮脏 残害无辜 重重惩罚

3.指名读,齐读。

4.智闯第二关:你能借用这里出示的一个或几个词语简单说一说故事主要内容吗?指名交流。

5.师小结: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没想到他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九色鹿气愤地控诉他,最终受到了国王重重的惩罚。

6.师评价:同学们简洁的语句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是——(生:九色鹿救调达。)故事的发展是——(生:调达出卖九色鹿。)故事的高潮是——(生:九色鹿控诉调达。)故事的结果是——(生:九色鹿获救,调达受罚。)民间故事的情节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啊!(板贴:曲折的情节)

【教学评析】故事大多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引导学生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就说清楚了,降低了学生概括的难度,借此也辅助学生提高概括能力。教学时借助复习相关的词语,引导学生理清故事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了解故事情节到理解人物特点,符合学生学习民间故事的认知规律。在巧妙渗透民间故事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故事内容,这不仅体现了对于旧知的积累,更彰显了“重表达”的理念。

二、读好故事,走进人物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要有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理解,就必须掌握诵读的方法。只有通过诵读,并在诵读过程中融入阅读主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积淀,达到晓其义、明其旨、悟其情、得其辞的境界,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才会有“招之即来,呼之欲出”的感觉;才会有“文思如流,注入笔端,鲜明形象,翩然而至,深邃义旨,豁然心会”的境况。

【教学片段】

1.師:此时的我们为心地善良的九色鹿捏了一把汗,故事的高潮部分来了:此时九色鹿发现自己被调达出卖,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中,无法脱身。再一看,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合理想象揣摩九色鹿的心理活动,感受九色鹿的气愤。(指名学生交流)(启发学生从多种句式、多种角度展开想象,丰富人物心理。)

2.某同学你就是九色鹿,面对背信弃义的调达,请说出你心中对调达这种行为的憎恨,表达内心对于这种小人的愤怒吧!(出示九色鹿的话,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师:九色鹿的愤怒你是从哪个词语最能感受到的呢?(学生交流 “灵魂肮脏”,相机板书“灵魂肮脏”)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灵魂肮脏”,这里的“肮脏”并不是指衣服弄脏,而是指人的心灵卑鄙、丑陋,因为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4.课件出示调达落水时、被救起、出卖九色鹿的图片,整体感知他心理的变化,深入理解“灵魂肮脏”。(相机板书“丑”)

5.再次指名朗读深入感悟九色鹿的愤怒,师生点评。

6.师:(结合板书)九色鹿的美与调达的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形象。(板书:鲜明的人物)

7.同学们,你们就是九色鹿,全体起立,伸出手指着这位灵魂肮脏的小人调达,让我们一起说出心中的愤怒吧!(出示图文)

【教学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九色鹿的气愤在朗读中得以体现,九色鹿的机智勇敢也让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读好是讲好的前提,故事读好了,人物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就有了迫不及待地讲述的欲望。endprint

三、想象故事,创造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想象让课堂熠熠生辉。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体味情感,在想象中感悟形象。如指点文章的艺术空白处,培养学生补充故事中隐去情节的想象能力;改变文章的关键性情节,培养学生揣摩故事种种演变可能的想象力;篇外延伸,培养学生补写文章余韵的想象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情景,产生“角色意识”和“内心形象”。

【教学片段】

1.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终故事的结尾让我们大快人心。(出示最后一段,生齐读该段。)

2.师采访故事人物:

(1)采访国王(一生饰):国王你听了九色鹿愤怒的控诉为什么惭愧呢?引导学生联系第六自然段理解国王惭愧是因为自己没有主见,太溺爱王妃了,不分是非对错。

继续追问:国王你仅仅是因为这个惭愧吗?引导学生感受国王对有着美好心灵的九色鹿的钦佩,为自己和调达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在一起感到可耻。

你会惭愧地对九色鹿说:“ 。”

随即转过身指着调达的鼻子斥责道:“ 。”

又大声地向全国人民宣布:“ 。”

(2)采访王妃(一生饰):漂亮的王妃你知道真正的美是什么了吗?(建议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六自然段,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3.师:用心读书,用情读书,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有最精彩的演绎。读到故事的结尾,我们又长长地舒了口气,因为九色鹿得救了,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美好的故事结尾吧!(出示最后一段,生齐读该段,强调“惭愧”“斥责”“惩罚”“下令”。)

【教学评析】此处设计没有在文本“写什么”层面徘徊,而是发掘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创设采访情境,指导学生情趣盎然地读,生动活泼地演,独具慧眼地置换对比,从而走向语言文字的深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了对故事主旨的领悟。在幽默风趣的课堂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故事人物的认识在互相的交流与碰撞中更加清晰与丰满起来。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轻轻一点,水到渠成。

四、复述故事,体验明理

课标对中年段的故事类文本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年段的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学习复述故事。这就告诉我们故事这一文本体裁,都以引导学生学会复述故事为教学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在课堂上学会做人,拥有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让他们体会“真、善、美”,分辨“假、恶、丑”,课程就不能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文本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批文以入情”,体验真情实感。教师要带领学生讲好故事,习得语言,首先就应该引领学生理清故事的顺序,可以抓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可以通过关键问题理清顺序,可以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段落,理清一条线,故事才能讲清楚。然后,抓住关键词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抓住关键词,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故事,与文本中的人物、场景对话,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等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次走进故事,内化文本语言,讲述故事。这一过程,其实是灵魂与文字的碰撞,人物、情节都深入学生心底,情感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心底萌芽、扎根。还可以想象画面去复述故事,这也是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复述故事能力的一种好方法。这样扎实的语言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同时也让他们习得了讲好故事的方法。不管怎样的文体,怎样的课堂,怎样的学生,语文教学归根结底要落实语用的目标,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以学生为本,以教材文本特色为本,以言语实践为本。

【教学片段】

1.师:这个民间故事好听吗?你会讲了吗?

出示故事三幅图片,自选其中的一个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故事。(出示复述方式:(1)看图想象复述。(2)小组合作表演复述。生自选其一。)

2.学生复述故事。(教师先用导语将学生引入故事表演复述情境中。)

3.师生点评“最佳合作表演奖”“最佳故事大王奖”“最佳创作奖”。

【教学评析】课文结尾,教师完全放手,以“复述故事”为策略,学生自己复述故事,学生合作复述故事,学生评价复述故事,全员参与,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于永正老师说过:“学语文是为了‘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样的训练既能还原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同时迁移了课文进行的谋篇布局的篇章训练。此外,还能将学生实际表达需求与本课结构上的表达特点有效地结合起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语言材料、言语规律等加以深化和体验。学生有了前面多次朗读练讲做铺垫,此时复述故事不再是难事,“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复述”是最有效的表达训练,也是最实用的表達训练,“复述”中习得语言,内化结构,提升表达能力,开发创造潜能,课堂处处、时时体现了“语用”理念,文体特色的渗透,符合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读懂了故事,便激发起课后读更多故事的欲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使阅读课堂自然地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基石,成为学生精彩人生的开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魅力的课堂,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知识,才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具有表演性的故事类型的文本恰恰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把课本、表演和生活三者相结合,要更多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时间,在引导学生思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紧扣文本中拓展课文的内容,在思维质疑中放飞学生的思想,让扣人心弦的故事充满着精彩纷呈的语文味。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九色鹿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星星树
快乐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