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
【摘 要】在声乐表演领域中,人声大抵被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为了用不同的声部来表现歌剧艺术中丰富的音色层次感,人声又被更加细化分布。本文意在前人的总结基础上,通过简单概述与声部划分相关的声乐作品,希望引起声乐教师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声乐教学;莫扎特;声乐作品;声部划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070-01
一、莫扎特声乐作品的声部划分
(一)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
还是以女高音为例,从音色上来讲,抒情女高音音色柔美淳厚,以展现女性的温婉、高贵、优雅,音域跨度(C1-C3),演唱上以细腻、舒缓、绵长的旋律为主,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端庄优雅的伯爵夫人;戏剧女高音(b-b2)的音色特点是高音区激情饱满,低音区温暖厚实,演唱上往往根据转峰急上或急下的情节发展,通过突变的旋律音程或大跳音型来表达情绪的爆发和不安,如《唐璜》中的埃奥维娜;抒情,斯宾托较之其他女高音的区别在于音域更加宽泛,更善于变化声音的色调,更加富有冲击力,这种音色应在浪漫主义时期文化的繁荣下应运而生,这种音色适应的人物角色其内心更加细腻复杂,《唐璜》中安娜亦可用此类女高音来担任;花腔女高音的音色圆润、明亮、灵巧,以高音区如歌般的自由行腔和音程较大的跳跃见长,早期的花腔用來表现空灵、聪慧、神界声音,如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夜后,发展到后来为了表现女性的年轻、纯洁、聪慧、乃至神经质的人物特性,都用花腔女高音来担当。
(二)莫扎特的艺术歌曲
众所周知,艺术歌曲(Lied)严格意义上起源于德国,在舒伯特时代到来之前,莫扎特的艺术歌曲的创作已经将诗、人声、钢琴融为一体,他的艺术歌曲秉承着其一贯的音乐创作观念:“富于服从性的歌词,专为音乐写的歌词。”他还说:“我不能用诗句或色彩表现我的感情和思想,因为我既非诗人,亦非画家。但我能用声音来表现,因为我是音乐家。”莫扎特对音乐和歌词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虽然莫扎特的艺术歌曲不及他的歌剧广为流传,但这丝毫无法掩盖他艺术歌曲的历史地位。
关于艺术歌曲到底适合哪种类型的音色来演唱,笔者以为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标准:A根据作品音域来分配;B参考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来分配;C可以尝试同一首作品以同声部不同音色划分的演唱者来表达。
在演唱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时,要注意的正如傅雷先生所描述的那样:“……难以掌握的是那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风格——主旋律都是最简单的,随口可以哼得出来,和声是最古典规范的,似乎没有什么令人望而生畏的高难度的技巧要求,但是每一个音符都水清见底,容不得半点含混……”
(三)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
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会咏叹调(Concertaria)共56首,在这些作品中,为女中音谱写的仅1首,20首适用于女高音演唱,其余的分别为男高音和男低音来演唱。“音乐会咏叹调”是后人给莫扎特这些作品的称谓,在其作品目录中列有专栏标明“AriasandScenesforVoiceandOrchstra”(“咏叹调和场景为人声和乐队”),形成了欧洲声乐史上相对独立的另一种声乐表现形式,它最突出的特点是:A采用乐队伴奏的形式;B这些音乐会咏叹调从音乐本质上来讲更加接近于歌剧咏叹调,拥有“抒情性”、“戏剧性”的特点。
二、推广声部划分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人声的划分依据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演唱者音色与作品本体大相径庭;(二)随意升降作品的曲调;(三)以演唱的音域作为声部划分的唯一依据。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重视和解决,会影响学生对声乐的理解、对自我声音的判定,从而影响曲目的选择和舞台的自我定位。
本文研究选择以莫扎特声乐作品为例在于:(一)莫扎特所处的时代是美声唱法发展的鼎盛时期,他的作品更是被誉为纯正的“贝尔康多”风格歌曲的典范;(二)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莫扎特的声乐作品被广泛采用,有一定的普及性。
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曲家对不同声部所包涵的音色的不同偏爱,因此对于音色划分来选定角色的依据不是唯一性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时代的歌剧创作,不是事先写好作品找歌唱家来演唱的,大多数是根据某个歌唱家的音色特点、声乐技巧以及艺术品位来量“声”定制。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声部划分,以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来进行列举,仅仅是对于声部音色本身来分析,不以作曲家的创作历史背景为依据来分析。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4]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