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丹+郝菁菁
摘 要 思维导图能够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最后清晰表达。将思维导图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提出思维导图在教学不同环节所起的作用以及每个教学环节相应的具体应用方法。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职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 思维导图;中职教育;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6-0092-03
1 思维导图与知识学习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对应的英文有两个,即Mind Mapping和Mind map,前者表示构图的过程,后者表示构图结果。根据托尼·巴赞原著中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笔记方法”。原著中思维导图这种记笔记的方法又对应着两个词,分别是Note Taking和Note Making。Note Taking理解成把线性的资料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并且能够找到资料内容的中心以及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Note Making可以理解为把思考的结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1]。从这个角度来看,思维导图就是对已获得资料进行思考、整理,并且以固定形式个性化表达的过程。它是将节点、分支、关键词作为它的基本元素,由元素构成从中心出发向四周发散的非线性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又称为非线性笔记[2]。分支和节点表示知识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能够把复杂、系统的知识整理成清晰的框架。关键词不同于句子,它将知识简化成核心词汇,并且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思维导图的理论依据是神经心理学,该科学认为思维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非常有趣的是,思维导图本身的样子看上去也非常像一个人的神经元,信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进行传递,正如思维导图同样非常重视知识之间的连接,利用连接传递信息。思维导图有着向外放射的结构,大脑自然思考的方式也是向外放射的思维方式。
应用思维导图的范围非常广,如波音公司就使用了思维导图设计波音747飞机。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原因是思维导图可以训练人们的大脑,开发全脑。人的左右脑分别控制不同的工作,左脑负责语言、文字、逻辑关系、词汇、数字等,右脑负责色彩、图像、符号、韵律和节奏等。一个思维导图就可以在树状结构图上把所有的信息都组织起来,且每一个分支写着不同的关键词或者短语,图上又充满色彩和图像,它能够同时刺激人的左右脑,在记忆、分析、触发灵感的同时发挥潜能[3]。大脑生理学的四个高级功能包括言语、记忆、思维、想象。思维导图能够训练人的大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进而增强学习效果。在国外教学应用研究中,思维导图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国内尚处于未成熟阶段。
2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以及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懂信息技术就是半个文盲。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毕业直接工作,进入社会,信息技术是必须掌握的技术,因此,中职学校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计算机基础作为中职信息技术的入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网络以及Office等基础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但是,实际上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表现出多方面问题。
首先,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大多数中职学生旧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理解新知识比较困难。目前中职课堂中缺少把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方法。
其次,学生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动力。目前我国中等职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讲解,授课方式以教师教授为主[4]。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配合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探究。只依靠教师讲解,知识在学生头脑中非常抽象,是分散的小知识点,不会形成稳定的知识框架,最终将导致教师讲解的无效性,知识被遗忘的比例增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5]。基础教育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变革和发展,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将复杂的、综合性强的信息技术课程简化成容易理解的图形,并在图形中展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促进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克里斯蒂·沃德在《友善用脑 加速学习新方法》一书中提出:快速建立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最有效的教学[6]。
而思维导图是能够改变现在教师教授为主授课方式的方法之一,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应用中能够体现学生独特思维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在个性被尊重的环境下,培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还能够给予中职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思维方式,实现有效教学。
3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本文将从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增强教学效果,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如何指导他们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高效学习和思维训练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新课的导入 在一门新课程即将开始时,教师首先要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重难点以及课程安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现教材新授内容与旧知识的内部联系,使学生明确入手点。另外,每堂课上课之前,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呈现給学生,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心理预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明确新课中已掌握知识和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思维导图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视觉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endprint
新授内容 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琐碎而又相似的知识重复讲解,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如果在新授课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甚至可以把思维导图和当下流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比如翻转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基于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分层次完成的任务作为指导方案绘制成思维导图,也可以把新知识传授的结构图绘制成思维导图,通过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增强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注重颜色、线条、联想和想象,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把色彩融入思维导图中,利用色彩的敏感程度代表知识的重要程度,不仅可以使图更加美观,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区分知识的难易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大量复杂的概念之间有本质上的逻辑关系,需要学生掌握概念间的关系。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时候,可以利用图1进行展示,用思维导图代替大段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轻松读图就可以清楚其中的层次关系。如图2所示,教师也可以画出一个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看书理解并填补,既简化了知识方便记忆,又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对比《计算机基础》教材中有相似的操作步骤,可以用相同颜色的线条来表示,或者在同一个思维导图中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发现相似性,并且鼓励他们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复习 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辅助课程归纳总结。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巩固和运用,了解知识之间联系,主要内容设置为计算机基础课程认知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知识进行重组,形成知识框架[7]。思维导图的制作会让学生参与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过程中,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内容。教师确定复习的课程内容,也就是制作思维导图的课程内容。
第二步,分组讨论。可以将学生每4~6人分为一组,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考点进行讨论,同时把重点和关键概念浓缩成思维导图必要的关键词,小组讨论确定知识点之间的层次逻辑关系。最后给小组成员分工,确定每个人的任务。通过小组交流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实现知识共享,进一步实现知识发散。这一阶段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为主体,自己整理知识,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导图。
第三步,反思评价。本环节学生将每个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思维导图没有固定的模式,以思维导图中展示的知识的系统性、发散程度、表达的清晰程度作为评判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束后,教师要求小组交流思维导图末端最小单位还可以继续划分的可能性,以及学习过的旧知识哪些与课堂内容相似。
文章中涉及的研究,在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计算机应用(1)班和(2)班完成了实践。对在教学过程中以是否使用思维导图作为实验变量,在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该实验把期中考试成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结果,证明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对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习主动性上成效显著。
4 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虽然思维导图运用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积极性,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思维导图虽然可以运用在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但是不建议每个环节都使用思维导图。从中职学生性格特点来看,长期使用同种教学方式,他们对这种方法的敏感度会下降,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应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应当在学生分析问题遇到瓶颈时适当引领,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把握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每个阶段的特点,最好让学生去模仿,在模仿过程中逐渐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5 总结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思维导图能将信息技术学科中大量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化、归纳、整理。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架构,非常重视知识之间的连接,它能帮助整合信息技术中综合性很强的新旧知识,促进思维与记忆。通过思维导图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节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运用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思维导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巴赞.思维导图:脑的实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78-84.
[3]赵慧臣,王玥.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中国知网2003—2013年论文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0-17.
[4]倪学超.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1):155-156,171.
[5]薛继红,黄琼.近五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进展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6(5):16-19.
[6]沃德.友善用脑 加速学习新方法 [M].天津:天津社會科学院出版社,2003.
[7]何塞平.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99-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