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文华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反观当下,部分语文教师却违背了新课标写作要求,教学生重视积累书本的写作素材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重视传授写作技巧而轻视了文章的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及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这三个要素出发指导中学生“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生活作文;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命题能力
记得在一次全县阅读教学——散文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一位执教老师出现了败笔:她在完成《春》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描写“冬天北方大雪的情景和在雪地玩雪的心情。”结果,学生都写得很笼统:北方大雪飘飞,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高兴极了!究其原因,南方长大的孩子从未见过北国冰封、漫天大雪的场景,甚至连小雪花飘飞也见之甚少,怎么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呢?而真情实感的缺失必然导致内容空洞,当然就谈不上描写的独特性。除了这个教学失败的例子,事实上,一直以来,学生就怕写作文,总觉得不知写些什么,总觉得不会写。找学生谈心得知,原来是因为无东西可写所以怕,即使有点东西可写但不知该如何写,所以还是怕。针对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法解决学生生活作文写作上的困惑。
方法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习作常见的有生活作文、文化作文、虚拟作文及悟理作文这几种形态。生活作文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作文形态之一种,源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学生在生活长河中,在叙述的事件中抒发对生活的感受,书写内心的体验,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生写作的目标有“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的表述,叶圣陶先生在《阅读与写作》一书中也提到:“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由此可见,若要学生善写、乐写,作文教学应从写生活作文抓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坚持积累语料的习惯、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感人场景,这样才能突破“无东西写”的瓶颈。
1、怎样观察生活?观察是一切思维活动产生的基础。“观”即看,“察”为体察之意。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要细致地观察生活学生会无从下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具体要怎样观察。当学生有了“用感知观察生活”初步体验后还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校园、公园或走进大自然学习“用心观察”,强调学生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使学生明白:只有用心观察,自然之景、客观之物才会鲜活地走进心灵。
2、观察什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要训练他们发现的眼光。很多时候,作文难写,并不是难在表达技巧、词汇量不过关。事实上,只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自然就会“有话可说”。积累生活素材,光靠几堂作文课远远不够,解决的关键在平时。日常生活要提醒学生善于发现,强调“去发现”的自觉性。除了课堂训练,在平时与学生亲密接触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留意生活的点滴:一次春游、一次家访、与家人的一次散步、校园落下的树叶、春华秋实的情景??。
方法二:训练学生感悟能力
有学生反映,自己有那么多喜欢或讨厌的人物事,每周也写周记甚至还写日记,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到哪游玩及时写游记,为什么还是写不好作文?看来把学生不会作文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缺少生活是不恰当的。有了生活却不会感受和体会,这与没有生活并无两样。试想,一个对生活毫无感觉的人即使生活再丰富,对于他也无甚可写。其实学生写不好作文主要是对生活缺少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要解决“写不好”这一困惑,训练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应该将作文教学日常化,可以通过周记、随笔、日记等形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训练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教师可以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影响学生、用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的观点去提点学生,鼓励学生在周记、随笔、日记中抒发自己对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采撷学生思想的火花,把学生思想较为深刻、言辞较为优美的一些语段做成幻灯片进行展示,正面教育学生,智慧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打磨出来的,作文的品味就是在周记、日记中慢慢提升出来的。
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在一节“写景作文”讲评课上,作文要求学生“描写家乡的景物”,执教老师点评:很多同学都写云髻山,有一个同学也写云髻山,写得很不错,她在写“蕉风雨韵”这一个景点时写到:我和伙伴们走入大自然,投入家乡广博的怀抱,发现了许多优美的景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丑陋的现象:有游客在景区乱扔垃圾,有游客偷偷采摘景区的花草,有游客在景点刻字留念,这些不良现象触发了我的思考,使我联想到了网络上一些关于同胞出国旅游的负面新闻,我想,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还会热爱他人的家乡吗?一个七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作文中能有这样的感悟确实不简单!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光有生活还不行,还得有一颗会感悟生活的心。
方法三: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
学生不愿写作文,胡编乱造,往往与作文题目有很大关系。刚上初中,如果还让学生写那些老掉牙的题目或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如《我的同桌》、《难忘的一件事》、《我的理想》等,没有一点新的生活气息,学生怎么会乐意写呢?可见,生活作文的命题要讲究艺术性。
自主命题力求联系实际。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靓丽动人,给人以慈祥、和蔼之感,学生才愿意接近。
降低门槛,尊重教材写作内容。
无论哪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教材编者高度智慧的结晶,能选入教材的内容都经过了编者的精挑细选。有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认为教材中的写作的题目不够新意,喜欢自己命一些中考模拟题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进行写作,致使学生审题吃力,文章瞎编乱造,刚进入初中写作的火焰没多久就被掐灭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上的畏难心理,走出无东西可写的低谷和误区,深入了解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作文贴近他们的生活,让学生快乐作文。相信生活作文教学就会走进一个全新的境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杨宏丽. 作文因生活而精彩[J]. 语文教学通讯, 2008(z2):111-111.
[3] 叶圣陶,夏丐尊.阅读与写作[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