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成都东郊“瑞应禅院”源流考述

2017-10-24 11:32刘倩文
关键词:圣母院国师禅院

刘倩文

(成都市龙泉驿区 洛带客家文化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108)

·巴蜀文史·

唐宋时期成都东郊“瑞应禅院”源流考述

刘倩文

(成都市龙泉驿区 洛带客家文化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108)

隋唐时期,成都东郊的民间信仰比较松散。隋时信女“褚信相”因在当地散粥济民的善举被后世立祠祭祀,渐成为当地民间神祗,祭祀方式也由感恩报德转向“灵异祥应”。唐中后期佛教信仰增入,法润禅师、知玄法师两位佛教高僧住持期间,把“圣母院”建成一座兼具佛教和民间信仰的寺院。北宋中后期造神运动社会背景下,地方官绅为掩饰自然灾害、宣扬政绩,不断灵异化“圣母院”。最终“圣母院”在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获得“瑞应禅院”的赐额,反映了成都东郊民间信仰至此达到了顶峰。

成都东郊;民间信仰;佛教

一、宋代成都东郊“瑞应禅院”的源起

(一)地方信仰

洛带地处成都东郊,属于古蜀文化的核心区,而古蜀文化素有尚巫的传统,故蜀地民间信仰似也颇受尚巫传统的影响。洛带燃灯寺最早起源是“信相祠”。据史料记载,“信相祠”的出现很可能就与蜀地尚巫风俗相关。宋人苏恽《灵泉县①圣母堂记》载:

谨按隋开皇中,褚氏名信相,自江都来,本唐安郡青城县黑水溪人也。黄冠草带,幼悟佛心,葛帔练群,夙参法要。先游方外,首下此山,端择胜趾,芟薤芒枋,科树栝柏,尘初地之位,刨安居之渐。偃息禅梵,韬秘声味勤事大雄氏教,本为空寂师表,日遁月进,精一无怠。……适值岁歉田稼,民伤饥馑,则持龙头小铛散粥而饲之,救拯生聚,众给千万,活病充疲,咸告丰饫。……奉之者指其故地置祠塔以归其灵,俗议习传,号曰“米母院”。[4]106

(二)佛教因素的增入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的佛教主要受禅宗的影响,信女“褚信相”的信佛活动可能就是受禅宗影响。“圣母院”的发展和唐代佛教史上著名的唐武宗灭佛事件关联极大。武宗灭佛导致佛教寺院在四川地区的衰微,后才有唐宣宗倡导兴佛,时任成都府尹白敏中①在蜀地响应兴佛。于是,“圣母院”遂成为四川兴佛的首座寺院,并获得极高的地位。如《灵泉县圣母堂记》载:

时革宣皇大中九载,白丞相敏中按节右蜀,首谋兴建。寻得法润禅师主之。仍访遗基,再葳能事……逮咸通中,悟达国师知玄由长安来,观两蜀名地,寓此侨隐,亦继住持,因题为圣母院,其山亦从而名之。[1]106

清人巫一峰《信相寺圣母碑记》载:

至唐武皇时,有摈佛毁寺之条,而此寺与塔遂废。迄节度使白公至蜀,闻其灵异,命法润禅师访其遗迹,所存者惟像,复建祠祀之。[1]735

另外,巩固“米母院”在佛教寺院中的地位,则与知玄法师住持因缘密切。“知玄法师”事迹载于《宋高僧传·唐彭州丹景山知玄传》,知玄本眉州洪雅人,曾讲学于成都大慈寺,听众前后万余人,为蜀中名僧。后于京师游学,先受唐文宗召见,后与唐武宗辩神仙之术,得罪唐武宗被迫“归巴岷旧山”。唐宣宗时再起,唐僖宗更是赐号“悟达国师”。知玄法师在唐宣宗时得到极大重视,当知玄法师入京“归上国宝应寺”,受到唐宣宗的重视成为三教之首称为“国师”。[5]129-133后唐僖宗违难西蜀,向归蜀的知玄法师问道,曾赐其法号“悟达”,故称之为“悟达国师”。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2年)悟达国师(知玄法师)来蜀地侨隐,并继任该寺住持。宋人追述道:“逮咸通中,悟达国师知玄由长安来,观两蜀名地,寓此侨隐,亦继住持,因题为圣母院,其山亦从而名之。”[1]106其时,“米母院”更名为“圣母院”其山改称“圣母山”。悟达法师任住持期间,“圣母院”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必然进一步扩大。

(三)祈雨灵应——地方民间信仰的光大

余常考唐《隐逸传》,然后知真人之事非有荒忽诡异之迹,而皆可究也……至其迹显晦不常,然而人所共传者,每每于梦中以药石愈人疾。

(四)宋廷敕赐“瑞应禅院”

宋人笔下详细记述了宋廷敕赐“瑞应禅院”的过程。如《灵泉县圣母堂记》载:

二、“瑞应禅院”灵异与宋代官方认同

(一)北宋时期民间信仰发展

(二)“瑞应禅院”敕赐的过程

(三)“瑞应禅院”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

三、结论

注释:

①关于“瑞应禅院”的历史作简略梳理,宋时的“瑞应禅院”就是当前洛带古镇中著名的古寺——燃灯寺。其最初的源起是隋唐时期的“信相祠”,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敕赐为“瑞应禅院”,明清时易名为“燃灯寺”。明清后燃灯寺名沿袭至今。

②洛带古代行政沿革,在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分成都县东偏置蜀县,洛带即为成都府蜀县辖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灵池县;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名灵泉县;此文为北宋人所作,时为灵泉县名。

[1]【美】芮乐伟·韩森,著,包伟民,译.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M].上海:中西书局,2016:6.

[2]刘黎明.论宋代民间淫祠[J].四川大学学报,2004(5):95-101.

[3]段玉明.西南寺庙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

[4]龙显昭主编.巴蜀佛教碑文集成[M].成都:巴蜀书社,2004.

[5]【宋】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8.

[6]严耀中.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7]【明】杨慎.全蜀艺文志[M].北京:线装书局,2003.

[8]【元】脱脱,等.宋史·礼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康文籍.宋代四川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0]【美】韩森,包伟民,译.变迁之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1]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编.宋代石刻文献全编·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2]林国平.去巫化与正统化:民间信仰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以福建民间信仰为例[J].世界宗教研究,2013(1):31-38.

[13]林剑华.宋代淫祀与官方政策[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B947.71

A

1004-342(2017)05-35-06

2017-02-12

刘倩文(1989-),女,成都市龙泉区洛带客家文化研究院职员。

(责任编辑刘晓红)

猜你喜欢
圣母院国师禅院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画中有话
法“黄背心”痛斥圣母院捐款作秀
不愧为国师
清明立墓碑的由来
遍能法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峨眉山大佛禅院纪念馆雨中揭幕
用心灵发现美的能力
完美
自然之美
悟达国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