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思维在探究中发展

2017-10-23 11:28吴章德
学习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评价思维

吴章德

【内容摘要】科学探究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主。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为了探究而探究的现象,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笔者提出了如下观点:一、明确科学探究目的,把握学生思维方向。二、关注科学探究过程,把握学生探究趋向。三、构建科学探究评价,把握学生研究效度。

【关键词】思维 科学探究 评价 有效

科学探究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主,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可以说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已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为了体现所谓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每一个活动都要让学生去进行“探究”,甚至为了探究而探究,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探究活动究竟有多少有益的成分呢?能为我们的学生在科学思维上有哪方面的发展呢?如果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在于形式,本质上却没有太多的实质思维内容的话,探究还有多少意义呢?笔者认为:一、明确科学探究目的,把握学生思维方向。二、关注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三、构建科学探究评价,把握学生探究效度。这样才能保证科学探究的正确方向,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科学探究目的,把握学生思维方向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在一定的信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科学领域里的探究,即科学家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得的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二是学生在科学课堂所进行的探究,即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而我们一般所指的探究主要是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里不难看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探究本领,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关注科学探究过程,把握学生探究趋向

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核心价值是“探究”。而这一活动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获得知识、掌握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科学的探究活动不要仅仅是为了寻求某一个科学结论。而要在教学中,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观察、探究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这一自然的探究过程,自然而然地参加诸如科学数据或资料等教学材料的组织和解释的活动,使之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的科学事实、科学原理、科学定律,使之认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并寻找理解。当然,这种探究活动应当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开放、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教师要在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步骤的基础上,对探究实施的过程提出恰当的要求。要明确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名参与者,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第二、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既要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做,又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归纳、总结。

三、构建科学探究评价,把握学生研究效度

合理的评价应成為学生继续探究的新起点,科学的评价体制是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探究作好准备。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应该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者”。通过信息重组,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步入手:

首先,可以开展自我评价与反思。这是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再认识的一个过程,也是进一步提升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阶段。实践证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性地开展自我评价与反思,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同时经历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

为了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他们必须要时时对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这样正确的概念、原理、方法就及时得到了强化,而对于错误的东西也能够及时加以纠正,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我反馈机制,

其次,组织施行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是指被评价者以外的人进行评价,又叫外部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不能严格、慎重、客观地对某个问题做出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做出示范,给学生创造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新课程更希望精彩的问答来自于学生,教师作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引领者,尽量在评价语言上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

总之,为了使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加有效,必须要明确科学探究的目的,并且注重探究过程的科学指导和引导,及时而有效地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资料】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教育部,2011

[2]冯敏.小学生科学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策略刍议[J].小学科学.长春出版社,2013(2):94

[3]彭小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7-10

[4]徐敬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华北师大出版社,2007-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评价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