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与解决路径

2017-10-23 11:25阮涛
学习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职院校改革

阮涛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 通过强调办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改革创新“思政课” 教学, 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改革

思政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关系到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体现着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基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特性,高职院校要强调办学特色,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种教学方法,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不仅要保证其专业技能合格, 更要注重其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尚的道德情操、快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 “思政课”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专业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事的,而 “思政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正如教育学家斯霞说过:德育、智育、体育一样也不能忽视。倘若智育没有抓好,就要出 “ 次品” ;体育没有抓好 ,就要出 “ 废品” ;德育没有抓好,就要出 “ 危险品”。P5【1】认清并充分发挥 “思政课”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是高职院校发展中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是关系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大计。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总结数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我们发现很多是沿用针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没有突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教学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与冲击。

(一)“思政课”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安排上,倾向重视专业课教学。相对于专业课教学,高职院校对 “思政课”教学的关注和支持显得明显薄弱。基于 “思政课”教学自身的特点,想要把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搞的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还离不开学校在诸如教学资源、 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给予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同时高职院校自已的 “思政”教师 ,由于没有形成规模 ,很难开展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状况的教学研讨和交流,缺乏最起码的校内外交流、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加之 “思政课” 教学本身存在的诸多难题 ,“思政课”教师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畏难倾向,可能会导致部分教师把教学只当作一门工作来完成,而未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高职院校对 “思政课”教学的支持和关怀还显得很不够。“思政课”教学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配合,它不仅仅是 “思政课”教师的课程 ,而应将其作为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

“思政课”教材内容陈旧,并且教学的内容许多与中学政治课的内容是重复的。加之教材内容多是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又太多 ,限于篇幅,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枯燥的理论本来就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加之重复明显,难免让学生厌烦。许多问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实践指导软弱无力,存在着一部分学生学习了两课,不能自觉的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社会。如果没有教师根据学生专业与学生层次而一概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 甚至重点难点只是依据教学内容而不看教学对象来界定, 则会使教学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教学内容的陈旧和枯燥和理论与实际脱离现象并存,对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的解释和回答,没有说服力、吸引力,而造成了大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热情不高,“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有时会出现排斥情绪。

(三)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思政”基本采用大课制,即合班上课。每次上课的学生人数少则七八十,多则一百多。对如此众多的学生组织教学通常采用的是讲授的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难体现出来。没有互动的教学, 学生只是被动地充当听众,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学过程中互动性的缺失是学习兴趣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解释世界”与 “ 改变世界”都很重要。两课的目的在于 “ 解释世界” 基础上 “ 改变世界” ,途径在于把理论付诸实践。正如马克思所说,“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P9[ 2]社会实践课是把从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付诸实践的途径之一。很多高校在暑期安排专门时间,由专门老师指导进行社会实践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多接触与了解社会,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寻解决的路径、方法与思路,去体会理论观点的正确性。由于师资等条件制约,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没给予足够重视,让理论知识停留在课堂里、书本上。

(四)学生的成绩评估过于单调

两课不同于专业课或公共课, 它的最主要功能是德育而非智育。大学生学习两课,主要不是解决“ 知”的问题, 而是解决“行” 的问题, 知先行后,行重于知。因此, 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除了要看课堂气氛、学生作业、考试成绩外, 更主要地应看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課的学习态度,政治问题的立场、观点,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道德行为、价值取向。

“在一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好的考试方式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学生选闭卷考试占4%,写论文占25%,开卷考试占57%,其他占14%这份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开卷考试,1/4的学生选择了写论文,学生的主流是抵制闭卷考试形式的。【3】因此,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仍然单一的以学生的卷面分数来衡量,这种评价方式束缚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学生两课成绩的评估必须反映出学生方法、 情感、 道德和素质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为此,必须根据现实形势特点和思政理论课本身的规律,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政理论课考核体系。endprint

二、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 “两课”教学

“思政课”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决定 “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 “思政课 ”教师的事,要改变目前教学的不力状态,发挥其重要作用,需要从各方面入手 ,使教学真正见实效。

(一)加大“两课”硬件建设,充实物质保障

硬件建设时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学校要充分认识“思政课”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并支持 “思政课”教学改革。从树立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并重的教育理念上来讲 ,不要把“思政课”只作为单纯的教学 ,而应把它当成一门关乎学校发展的学科来建设 ;让 “思政课”教师有更多的进修机会和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为 “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利的大环境,是 “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大前提。从而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塑造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二)改进教学方法方式,提高学生动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勇于表现自我的性格特点,他们大多数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新事物。“思政课”教学应结合大学生提高自我、适应社会的需求开展教学,调动大学生学习 “思政课”的兴趣。“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还取决于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对成熟的基本理论,删繁就简,部分采取专题教学方法或许效果更好。对于理论上正确,但由于受传统观念,主观偏见的影响和束缚而心存疑虑的,应经常开展课堂讨论,避免教师单一的讲解和灌输,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热烈讨论、相互启迪,在自我参与中澄清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同时, 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难点,与时俱进。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和社会活动。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内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等活动,参加社会的各种献爱心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延伸 “思政课”空间,使学生在各种具体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提高教师素质, 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是 “思政课 ” 教学的主导,其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政课”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 两课教学就是讲授者理想、 信念、情操等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和表现。其次,对一个理论基础课教师而言, 其自身理论水平、创新能力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两课的内容更新快, 教师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认真研究新理论、 新问题, 因此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用创新来开拓 “思政课”教学的新境界,用创新来构建教学的新体系,用创新来研究 “思政课”教学的新内容和新方法。再次,教学与科研本质上是并行不悖、 相得益彰的。“ 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两条腿”, 【4】所以思政教师在认真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 还要加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四)改革成绩考核方式,完善评估机制

思政的教学理念和考核理念的改革应该是同步进行和相互促进的。如果只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 而课程考核理念改革滞后, 那么教学理念的改革也很难真正地收到实效。为此, 教师要改变“ 一切以考试为依据”的评价观念。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 多层次、 多角度地客观地来评价每一个学生。

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应包括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应增加社会实践部分内容,以考核学生认识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平时考试应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的表现、小组辩论、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综合考察等多种形式。

综合来看,两课成绩的评估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认知能力 、现实表现、实践能力。认知程度反映的是学生对基本理论、 观点、 史实等的理解 , 以及理论上的运用能力,主要通过考试考查等方式来完成;现实表现是学生观念、情感和素质的综合,主要通过学生的民主评议、老师的观察来衡量学生的现实表现。实践能力反映的是学生对基本理论、 观点等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表现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实践报告来考核。

[1 ]孙云晓.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谈爱國主义教育和人生感悟[ J ] .少年儿童研究,1995(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MI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关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J ] http://www.tech.net.cn,2007-1-25

[4]徐朝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J ]高校理论战线, 2006(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职院校改革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