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巧铃
摘 要:通过案例分析呈现一个把心理咨询的共情技术运用在德育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模式,并提供沟通模式的技巧。
关键词:共情;自我探索
1引言
当前,教育者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最常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教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笔者试着运用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构建一种有效的沟通模式。
共情是心理学的名词,是罗杰斯人本主义疗法的核心技能,是每个咨询师都必备的能力。罗杰斯认为,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咨询师运用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以及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地去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再运用咨询技巧,把共情传达给对方。这样就能够鼓励并促进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促进了自我表达,促进了求助者的深入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
在这里我们把咨询关系换成师生关系,共情同样能够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这里我们提供一个案例,来感受一下共情的魅力,并进一步学习共情的技巧。
2案例
为了准备校运会,班长带着同学到操场上去练接力赛,因为场地的问题起冲突,被别班的老师打了一个耳光。家长很愤怒,扬言要找校长告老师,班级的同学也很愤怒,纷纷想在贴吧上,讨论这个事情,眼看事情有要闹大的趋势。我们来看看班主任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首先班主任先找本班同学,其它班的围观同学,当事老师等各方人等尽可能客观地,充分地了解这个事件的始末。
然后把班长带到无人的小年段室去。
师拥抱了她一下,拍拍肩,摸着她的脸说“从小到大都没被人弹过一个手指头吧。爸爸妈妈知道了,该心疼了!”
学生哭,班主任递纸巾。
师抱着她肩说:“是老师不好,害你受委屈了,老师不该让你单独带同学们去练习,要是老师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为班级付出这么多,还……我真难过……”
生:“不,不,不怪你,老师,你不是有事儿吗?我们要是注意一点,不要占着整个跑道,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事儿了。”
师:“我们下去时又没有别的班级,哪里想得到那么多。”
生:“是我考虑不周。”
师:“不是你的错,即使你能想到这点,20个人的接力赛,整整半个班级呢,乱哄哄的,你也管不住他们,是老师自己没想周全,我在就好了。这么多班级都要练,场地紧张。”
生:“是我不好,老师让我们让开的时候,我没有理她,让她生气了。”
师:“你一心关注比赛情况,一时疏忽是有的,這我能理解,20个人的接力跑了一半了,当然想等跑完再让开了。”
生:“老师过来推人的时候,我要是没有大声嚷嚷,好好跟她解释,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师:“当时就剩下三个人没跑了,接力棒被她抢去,你想到要重新再跑一遍,一着急上火,也是情有可原的。”
生:(不好意思,低头小声)“我说粗话骂老师了。”
师:(停顿一下)“你是孩子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很正常,不能全怪你,主要责任在我,我没在现场很失职。”(再次拥抱她)
生:“我脾气急,妈妈骂过我很多次,我就是改不了。”
师:“我们认识到这个缺点,以后慢慢改,你还是个孩子呢。不管怎么样,老师打你是不对的,我有责任,对不起你,我会把这个事汇报给校长,你希望这事儿怎么处理好呢?”
生:“算了吧,我觉得这事是我有错在先。”
师:“你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还能为别人着想,真是个好孩子,你真的很棒。(拥抱)虽然如此,但是老师打你总是不对的。你爸爸妈妈也很愤怒呢!”
生:“没事,老师,我回家自己跟他们说去。”
师:“同学们也很为你打抱不平,他们还在教室里等着处理结果呢,
生:我来和同学们解释。”
接下来班主任带着班长回到教室,主持开了个班会,先由班主任,班长先后检讨在这件事件中所犯的错误和应该负的责任,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批评,并从这件事说开去,讨论如何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大家也平静了下来,这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从这个案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仅只用了共情技术就能达到了最理想的教育状态,没有传统的说教,没有冲突,没有对抗,只有主动的反思与成长。
这种教育效果的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这里,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全过程,班主任不断的运用共情技术,设身处地从孩子角度为孩子着想,孩子得到了安慰和理解,自然而然地从愤怒,委屈,生气的状态转入了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一个孩子做错事以后,她自己是知道的,为了保护自己,本能会使她不断的为自己辩解,她整个心理的状态是防御性的,接受不了其他的信息。如果这个时候教育者能够体贴到她,理解她,那么就会让她很安心,放下了防御的状态,整个心理的能量就转移到,反省,成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根本不需要教育者的引导,他们就能自己做到了教育者对他的期望。
那么怎样做到共情呢?心理咨询中的共情要求比较高,但在教育中掌握下列技巧就能够很好地和学生沟通了。
全神贯注的倾听。
角色转换,把自己想象成这个学生,设身处地的,从他的处境去感受它的情绪和想法,尽量去理解他。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的感受。
善用身体语言,表情,目光,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帮他说出他的感受。
案例中,教师先通过细致的调查,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处境去感受她的情绪和想法,充分用身体语言,表情,目光,来表达自己对她的理解与支持,并且时刻通过准确的共情帮学生说出她的感受。这是促进学生自我探索,成长的最关键的部分。有的教育者会担心替学生着想不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也可能会让一些孩子顺杆上爬,阻碍他们进一步的反省。确实,一些生活在互相指责,推卸责任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是不容易获得安全感进入反省状态的,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耐心教育,相信共情技术一定能比传统的说教更容易进入他们的心里。
教育孩子不是一招一式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的,我们需要付出爱心、智慧和恒久的耐心,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我们和孩子一样都具有探索的义务和改变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