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丙贺
摘要:所谓班级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先没有估计到的事件。它带有明显的突发性、偶然性、冲击性和紧迫性等特点,它的发生是由于多方的因素相杂糅而成。班主任对学生实施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被动性以及个性间的冲突都有可能引发班级出现偶发事件。它未必会有极其严重的大范围即时影响,但会对个别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谓智慧教育就是教师能够透现象看本质,抓住关键关节,当机立断,灵活机敏,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运用多角度的方法,冷静地分析学生,从他们的个性出发,引导他们进步。智慧教育下班主任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智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乐教善教的真心,真诚热忱的品格,从而亲其师听其言,使突发事件得到妥善的解决。
关键词:智慧教育 班级管理 偶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148-02
一、处理好偶发事件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中偶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才能避免偏执,而学会转弊为利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偶发事件对于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来说是危机与转机并存,如果能正确处理好偶发事件,对学生和老师甚至班级的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偶发事件需要快速解决,以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而此刻学生对老师解决偶发事件,产生期待心理,可谓是矛盾冲突的中心,有强烈的关注性。
另一方面偶发事件因其偶然性,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时会改变师生双方的以往看法和观念。如果老师能顺利解决好偶发事件,会极大地改变师生关系,甚至能够弥补之前的教育缺憾,师生间将更容易沟通和相处。反之亦然。所以说,正确地处理好偶發事件,有利于老师的威信树立,有利于班级风气的正确树立。这是智慧教育的应用,是教师体现其智慧的重要契机。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影响极其重要。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思路
(一)拍球效应
所谓拍球效应:就是拍球时,越用力球弹得越高。同样在教学上,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潜能发挥就越充分,在应对偶发事件时却并不相同,教师的火气越大,学生的抵触情绪也越强烈。所以优秀的老师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面对偶发事件时能够真正地找到切入点,处理问题。
老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待偶发事件,只要教师急躁,事情就容易弄僵,陷入被动。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所以学生的偶发事件,就是因为学生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感情,而忘乎所以地冲动起来,若老师也同样冲动,不但毫无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处理偶发事件,第一个前提是教师要冷静。因为情绪化而产生的偶发事件,首先要平息火气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开始梳理问题。特别是面对咄咄逼人的学生,一定要想办法体面地找台阶下,让双方的怒气衰减,当平复心情后再教育。这时就是考验教师的智慧了,应变能力很强、威信很高的教师,也可以考虑采用 “速战速决”的办法,其他老师最好暂时避让,以免矛盾沉积,面和心不和。
(二)少说话,明是非
长期以来在教育中我们忽视了德育教育,经常是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在学校进行德育教育,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并不一定会切合实际。因此,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客体,实际上是处于被动的受教育的地位,他的主观诉求没有得到实现,就会产生分歧,学生没有被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因而没有自我,没有完整的精神品质。
很多时候遇到偶发事件,老师都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老教师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时候学生大多左耳进右耳冒,根本没有听进去,所以就会有“明知故犯”的情况发生。其实孩子有时是明白的,因此把精力放在说教上是无意义的,让学生认识错误,记住并改正的思路是错误的。因此老师处理偶发事件时的智慧方式是:分清是非曲直要快,但并不先评是非而是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学生是因为什么非要引起这种偶发事件。搞清偶然中的必然,老师才能找到通用的方法。明是非判断是很容易的,谁都知道打架、骂人不对,所以智慧教育下,老师是要找到切入点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少一些对错是非上的唠叨。
(三)不搞“态度挂帅”,不要急于“打态度”
班级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常常因为多种因素,顶撞询问或干预的老师,在态度和行为上十分的没礼貌甚至是恶劣。而老师会出于自尊或面子,立即否定这种态度。首先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教师的注意力和关注点以及学生的关注点也会转移,此时教师就不可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了,老师也就从偶发事件的解决者变成和学生直接发生矛盾,最终由第三方(政教处或校长)出面解决。
所以,发生偶发事件后,老师一定先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先调查事实。你会发现当你平静地向学生询问事实经过的时候,他的恶劣态度就发作不起来了。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当你以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就不会产生新的矛盾。当事实澄清,不管谁对谁错学生都无话可说。智慧教育告诉我们,学生承认错误之后,顺水推舟让他向老师道歉,就很容易了,偶发事件顺利解决了。
(四)找原因,避免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1]
老师也要避免因为自己的心理定式而在偶发事件中先入为主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这直接影响接下来的问题处理。比如当某同学在课堂上捣乱,老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老师的以往看法,其实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只会激化矛盾,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无助于教师的正常心理发展。
偶发事件有它偶然性的特点,所以老师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对待学生过于偏激或是依据直觉判断,那样往往不会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如果班主任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依据直觉定责,往往起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有可能扩大事态。老师需要明白我们对学生的心灵世界有时是无法认知的 。所以智慧教育下我们面对偶发事件,第一反应应是充满探索精神地问“为什么”,这才是正确解决偶发事件的思路。
三、结论
智慧教育处理偶发事件时有其独特的效果,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然而当偶发事件发生时,并不能照本宣科,很多时候全靠老师运用教育智慧随机应变。但无论是教师采用何种方法,归到一点就是爱。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后者提醒我们,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
总之,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成为教育的执行者,而学生的成长就在于不断地受我们的影响。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要时刻为孩子着想,以学生的成长为最高目标,冷静处理每一个偶发事件,做好老师应该做的一切。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6]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
[7]黄昌年,赵步阳.公共关系学(修订版)[M].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