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从根本上消除对外支付假币现象,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货币持有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货币信誉,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误付假币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本文通过误付案例,分析其原因及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误付 货币流通
一、案例列举
近年来,国内外误付案例形形色色,屡见不鲜。
案例一:据美国CNN网站报道,2009年5月5日,一对新西兰夫妇曾向西太平洋银行申请了10000新西兰元的贷款,孰料员工操作失误,向两人支付了1000万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4150万),贷款金额足足放大了1000倍。
案例二:新华网圣地亚哥2008年5月14日电,智利一台自动取款机由于钱币被错放位置,误将面值2万比索(1美元约合470比索)的纸币当作面值5000比索的纸币,仅3小时便慷慨“送”出3.1万美元。
案例三:《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20日《正义周刊》经济B2版载,2001年8月12日中午12时左右,王女士到中国银行南昌市某支行所属的分理处支取定期一年的港币本息3719.80元,由于工作人员的差错,误将3719.80美元支付给了王女士。
案例四:据《京华时报》,2010年4月初,侯先生夫妇到丰台某工商银行,要求取款,由于操作系统原因,她为客户支取6万元,但这笔钱未从客户账户中划拨。此后,又向客户的账户中存款6万元……
这些误付案例,虽经法院以“不当得利”追回了部分或全部款项,但严重影响了货币流通和服务环境。
二、成因剖析及存在问题
分析这些案例发生的原因:
一是员工责任心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列举的4个案例中,看错数字的1个、错放位置的1个、误付币种的1个,这3个都是由于员工工作不细心、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二是支付工具功能欠缺,技术含量低。目前各金融机构网点布设的部分自动柜员机、取款机功能单一,不具备辨假识功能,有的验点钞机技术和更新换代跟不上,不能防范高技能的造假。
三是对货币知识了解不够,没有掌握券面的防伪标识。一些员工只忙于柜面收付业务,缺乏鉴识假币知识,尤其是新录用人员,没有经过集中的系统的反假货币知识培训就上岗临柜,承担现金收付。
四是制度不健全,考核考评机制缺失。没有建立必要的反假、误付差错处罚管理考核办法。
三、对策建议
为从根本上消除对外支付假币现象,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货币持有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货币信誉,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误付假币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建议:
(一)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有效履行社会责任
各金融机构要教育员工充分认识假币对社会的危害和对银行业声誉的影响,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员工在反假货币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勇于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对外支付、误付假币。同时,要认真开展对柜面人员和现金整点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掌握人民币版别、券别防伪特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假币鉴别和堵截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对外支付假币现象,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币持有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货币信誉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形象。
(二)完善机制建设,建立差错处罚和反假币考核制度
按照假币“零容忍”原则,依据实际情况,细化现行反假货币规章制度,制定反假币收缴、误付管理考核办法,根据差错轻重情况不同,分别实施约见谈话、通报批评、违规积分处罚,扣减相应绩效等处罚办法,坚决杜绝假币、差错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支付机具布设,提高现金收付业务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采购、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冠字号码识别记录功能的高性能反假自动柜员机、点验钞机具摆放在营业网点,并及时更新升级,公布投诉电话,随时接受公众监督。二是推行自动柜员机、柜面配款记录、存储、收付冠字号码工作,确保客户假币投诉时做好举证。
(四)建立网点清分整点,整袋交接机制
推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现金清分整点,实现通过ATM所支付的现金、上缴人民银行发行库的现金经过全额清分,人民银行发行库出入库款整袋交接,从源头上杜绝回笼券夹带假币和对外误付假币现象,维护国家货币信誉和持有者权益,提高工作效率。
(五)强化货币收付业务的监督检查
金融机构应加强实施货币收付业务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内控制度建设、整点人员和设备配备、整点人员业务培训、自动柜员机存取循环功能是否关闭、交存人民银行现金是否经过全额整点等内容,尤其重点检查点验钞机与清分设备检测假币和不宜流通货币的能力,如果达不到要求则督促其及时升级更新。
作者简介:田新荣(1968-),女,汉族,甘肃徽县人,中级经济师,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服務、信贷管理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