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奕竹
摘要:随着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手机、电脑为主的新媒体快速崛起,并对传统商业推广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颠覆。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的商业营销,成为企业营销者和管理者积极探索和创新的话题。本文从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出发,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扩大商业影响作出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 商业模式 互动 降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0-0083-01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继报纸、期刊、广告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媒体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对各个行业的商业营销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手机、网络等媒介形式作为商品营销推广的主要方式。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把握好商业营销,正成为当代企业管理者和商业营销者关注的焦点。
一、新媒体时代商业推广的特点
(一)互动性强
新媒体的媒介特性在改变传播形式的同时,也对商业营销方式产生了新的影响,即商家和消费者具有更加直观的互动性。消费者不仅是商品信息的接受者,还是商品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而传播信息源的多样化使得信息量扩大、内容多样化,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化,这样的营销模式既增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同时也起到了对新商品的推广和宣传作用。
(二)影响范围广
新媒体方便快捷的特质不仅加快了商品在营销过程的传播速度,也会在无形之中提高商品的关注度和认同率:对商品有兴趣的消费群体在深入了解商品信息之后,会主动将其介绍和推广给更多有相同消费趋向的受众,使其呈现网格化立体式销售的形式,从而加大商品的影响力。
(三)成本费用低
传统营销方式制作周期长、工序繁杂、后期宣传成本相对高昂;而新媒体的“消费者既是消费者又是传播者”的传播特点,则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产品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并逐渐成为商家产品营销的主要方式。
(四)目的受众强
新媒体营销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特定人群为中心进行虚拟性商品销售,如微信微博转发、手机信息传送等。在对商品进行营销过程中,不仅传播时间、受众群体等目标可以预测和控制,和商品信息有关的关键词、关注度等相关词语都可以精确掌握,这些都有利于商家对未来商品生产进行评价和生产。
二、新媒体时代扩大商业影响的策略
(一)加强互动,深化品牌意识
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新媒体营销改变了消费者接收商品信息的形式和速度,同时,也将受众群体与商品营销方式进行了有效融合,使其超越了时空限制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以宝洁公司为例,自2010年开通微博以来,每天都会在微博上发布有关产品推广的信息,并及时有效地回收粉丝的反馈,在进行相关整理后再发布新的相关信息。这种传播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满足自身需求的诉求,也对商家产品进行了有效宣传和多重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潜在消费群。
(二)创新思路,扩大营销渠道
传统营销方式因地域、成本、人工等因素影响,营销方式、手段、渠道都比较单一,受众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新媒体传播快、覆盖面广和成本费用低等特点,则给商业营销者提供了更多的营销方式和渠道,推广产品既可以采用户外广告、期刊和电视广告,也可以选择微信微博推广、网页推送等;商品营销既可以选择在商场实地销售,也可以在微信、微博上推广销售,还能在微博上发布最新时态等。新媒体营销时代的多种营销方式和营销渠道的特点,不仅大大降低了商家的成本,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实现商品营销的需求力度和调动消费者的主动性的目的。
(三)制造话题,加强关注度
制造话题、扩大舆论影响,引起受众的关注度是新媒体时代最常见、最有效的宣传方式之一。新媒体时代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得商家可以随时发布信息并制造话题引起讨论,受众对话题的参与热度如果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则商品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就由商家推广转为多方推广,由此真正实现商品信息的即时互动。以电影《致青春》的推广为例,在开拍之前,剧组开设官方微博,直至电影开播之前,平均每天发微博53条介绍影片的制作、上线等内容,这样不仅提升了电影的热度,拉近了商家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还发展了十几万的潜在性观众:影片上映后,微博网友主动参与电影相关话题的传播活动中,从消费者转换为票房推动者。同时,在电影宣传时期,导演赵薇还邀请24位名人进驻微博参与影片话题讨论,明星效应+粉丝助力,很快就在网上和微信中掀起了讨论热潮,受众的高度关注度反作用于电影,拉高了票房,使這部小成本的电影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不断快速发展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消费方式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和营销者只有充分认识并把握新媒体时代广告市场的变化,并找到相对的商业营销和推广策略,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进而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对产品进行精准有效的推广,发挥最大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梁青.受众本位理念下的城市交通移动电视媒体经营研究[D].厦门大学,2007.
[2]丁志雯.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3]吕玥.新媒体传播的盈利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
[4]刘嘉.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9.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