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露
【摘要】关于“有效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仅从个人的教学实践及近一年来观看的名师课堂实录出发,着重把握“有效教学”的核心要求,探求“有效教学”的共性原则。笔者发现,“有效教学”应把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培养置于核心地位,教师应以启发者与赞赏者的角色把握课堂的导向与评价,同时也要区别地对待不同的“有效”。
【关键词】实例;有效教学;共性原则
“一节课下来,我总感觉有几句话没讲好,有几个问题提的多余。”我和同事时常会有这种“共鸣”式的感受。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要面对:怎样避免“无效”,争取“有效”?为了把握“有效教学”的核心要求,探求“有效教学”的共性原则,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网络名师课堂的学习(笔者进行了为期一年左右的在线学习、记录、模仿、总结之旅),我进行了相关探索。
一、基于个人教学实践,感悟课堂“有效教学”
2015年我上过一节《通过激素的调节》高三复习公开课。课前我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整体思路是通过对人教版必修3该节中的一个图形(激素从分泌细胞分泌出来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特定靶细胞)不断地变式,从而将整个知识融会贯通。因考查重点是两种重要激素分泌调节过程,所以我还设计了基于该图形的两个激素调节模型的构建环节。整节课学生反应活跃,效果较好,但是评课老师的观点出乎我所料,如这节复习课,容量有点小;复习课要高度综合;挖掘深度方面欠缺,比较提炼方面没有文本说明等。后来我反思,这种形式本不错,但这节课的有些设计对新课可能更有效,而对复习课,有效性确实值得考虑。
因此,我觉得“有效教学”对不同类型的科目,同一科目里不同类型的课,都要区别对待,抓住“不同”,才能避免“无效”。
二、基于网络名师课堂,分析课堂“有效教学”
魏书生老师为湖南汨罗的初中生上的一节高中课文《人生的境界》。看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这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有头有尾,“头”是为了帮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的状态,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尾”则是为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学生自主性充分的体现,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与赞赏者。整整一节课,老师没写一个字,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学生写的,全都是学生在读、记、想、说。老师讲的话很少,我总结有三个方面:首先,发布指令的话如“预备——开始”;其次,启发性的话如魏老师讲到道德境界时,对同学们念书的目的作了一番启发:“比如念书,为什么念呢?别人要念我也念?爸妈让我念我就念?也有为了自己将来的命运,为自己的将来想的吧?”再者,赏识性、鼓励性的话如“这课作者是谁啊?(冯友兰)怎么知道的?(刚才看到的)很好。冯友兰是什么人?(哲学家)多聪明啊!”所以魏老师的话少而精,多是启发、赏识,从中看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内涵。
(3)民主气氛浓,师生商量决定课堂走向。如口头作文部分“愿意口头作文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睁开眼睛看看,愿意的占大多数,那咱们就说说?”这样的课堂,给人带来一种自然、舒服、畅快的感觉,而传统课堂里学生想的,老师不会做,老师做的,学生不感兴趣。
那么以上特点对“有效教学”的贡献究竟在哪儿呢?围绕着教学内容,一节课学生做的多、想的多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被充分调动应该是判断“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此外,有效性还表现在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这一节课从课前口头作文到课中回答相关问题,学生表达的机会相当多,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处于活跃的“我思,故我说”的状态,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得到锻炼和强化。
令我印象深刻的另一节课是人教版生物教材主编朱正威老师的《生命的起源》一课,课中他花了三分钟讲了这样一个片段:
“同学们,从一团生命物质直到进化成类人猿,这个过程有多少生命成为淘汰的牺牲品,而人类从类人猿里分化出来又是多么的不易,这是从群体来讲。从一个个体,一个人的诞生来讲,自己的爸爸妈妈要成长发育达到性成熟,才能够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然后在社会的条件下相遇,相遇了不一定结婚,还要通过复杂的过程,恋爱啊,结婚啊,从生物学上,这个卵细胞还要碰到几亿个精子,才有一个与之结合,成了你了,你的生命可贵吗?當然可贵,但不可过于惋惜,而应该去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光辉。反过来说,那种人道主义的灾难不应该受到谴责吗?你们想想,失去的是什么……”(这里他讲的灾难,是他上课期间,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的我国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其中很多记者及民众失去了生命。)因为上述片段这节课达到了高潮,同学们也都纷纷讨论起来……
朱正威老师通过讲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来之不易,讲到生命的宝贵,自然地联想到现实,非正义战争的随意杀戮,是多么的可耻,并将正义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内心对发动战争,随意残害生命的憎恨,并对生命与和平的珍惜。我想,这样一个三分钟的片段对“有效教学”有贡献吗?教学的功能除了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它有育人的功能,使学生获得健康向上的情感,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己脚下的土地,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情境,联系实际,自然地去激发、渲染、培养学生内心积极健康的情感,是“有效教学”的又一个重要表现。
三、基于已发表的学术成果,提炼课堂“有效教学”
我查过中国知网,有意识地看过一些“什么是有效教学”的文章,总结如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那么“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这里说的较抽象,通过对这些文章要义的提炼,我认为,“有效教学”应该是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进步的教学,因为只有对学生发展、进步有益的,才可能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的有效教学的几大核心有:①“有效教学”中“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②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的能力;③教师做一个会赏识的旁观者,一个“不悱不启,不愤不发”的引导者;④学生的健康情感得到培育;⑤理解“有效”的多样性,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有区别地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2004(7).
[2]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3]余文森著.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36.
[4]景晓燕.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有效提升策略的研究[J].教育界,2010(15).
[5]视频地址:魏书生《人生的境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2NDAxOTk2.html;《朱正威先生访谈录》http://www.56.com/u11/v_MzM0NTI2N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