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鲜 郭黎
摘要: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基于目标导向性的。根据调查结果,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结构的三级多维模型,其中有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身心素质、社会效应5个二级特征维度。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
根据课题组查阅的文献资料,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成果并不少,学者们都主要集中在从实践教学效果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评价的目标导向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也有少部分针对了教师。鉴于此,对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按照时间顺序汇总如下表1:
石洪斌学生实习效果应从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和技能素养的提升进行考评学生2008
谌利[1]把实践教学系统分成受动、驱动、保障三个评价层次,因此可以把实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分成学生学习绩效、教师教学绩效和实践教学管理三个一级指标。学生和教师2013
何晓铭[2]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指标体系分六部分:基本认识实践、校园专业技能实践、社会综合实践、职业准备实践、专业科研实践、技能拓展实践学生2017
一般来说,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知识和社会服务三种职能,但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不仅在每种职能的内涵上有所区别,而且在数量及
重点上亦有所不同,同时培养的人才规格也不尽相同[3]。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它會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特征、经济状态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它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拨给,生源绝大部分来源于本地区,学生就业也主要在本地区。地方高校离不开地方这个最根本的生存环境,它的使命一定离不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平台,故而,地方高校的教学服务质量必定会影响学生和地区对地方高校的满意度,会对它的组织形象产生相当高的影响力。因而,与部属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高校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基于目标导向性的,在选择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与实习的目标要保持高度的一致。地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旅游行业的从业状况,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的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还不能忽视地方高校智力扶助地方建设或旅游行业建设的深层次目标。鉴于以上原因,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必须要站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角度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其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为维护公平公正,增大或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实习单位的建设作用,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承担的社会效应的责任,必然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从这一点来观察,目前学术界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标准是较单一化的,主要有针对学生这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标准,典型代表如邓振峰(2004)、 杨效忠(2017)何晓铭(2017);少数针对了学生和教师两个利益相关者,典型代表有毛润泽(2008)、谌利(2013)。
鉴于目前学者们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进行考虑而建立,课题组在具体分析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及其社会价值活动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构成要素内容,主要从学生和实习单位两个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综合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法圈定一些与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相关的指标,初步选定二级指标有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身心素质、社会效应5大类。之后,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经验丰富的10位专家教授进行调查咨詢取得数据,剔除一些专家的选中率在70%以下的评价指标,整合了一些重叠指标并相应地增加了一些指标。根据调查结果,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结构的三级多维模型,其中有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身心素质、社会效应5个二级特征维度(见下表1和表2)。
对于10位专家的意见或者建议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效应、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和身心素质这五个方面来设置是合理的(60%)或基本合理的(40%),基于此可以认为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可行性。
2)需要剔除一些专家的选中率在70%以下的评价指标,因为这些指标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表3所示,这些指标有些内容太过于广泛,有些指标存在部分重叠,有些指标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贡献率较低。
3)整合一些重叠指标并相应地增加一些指标,专家们认为“服务表达与语言能力”存在一些重叠,因此需要对二者进行重新整合;“高校组织形象”过于宽泛,不利得到接近被调查人的真实意愿的答案,由于实习团队是做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实习单位,他们其实就代表了高校的一个组织形象,两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建议增加“实习团队形象”作为说明,放在“高校组织形象”后面;一些专家认为在职业素养里面应该增加岗位操作能力和观察应变能力,这两个指标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较大的贡献。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10位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结构的三级多维模型,其中有专业认知、职业能力、个人素质、身心素质、社会效应5个二级特征维度(见下图)。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三级多维模型图
参考文献:
[1]谌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11):213214.
[2]何晓铭.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1):138139.
[3]高绣叶.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1:30.
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GZ119)
作者简介:吕华鲜(1972 ),女,广西灵川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郭黎(1993 ),男,湖北黄冈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