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天元 李振戬
摘要:汽车,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不但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让我们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近年来,中国元素在汽车设计中大量涌现,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但也有不足之处。符号化和形式的堆砌不能代表中国汽车设计,笔者将通过具体车型举例说明,并提出中国元素对于未来中国汽车设计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国元素;汽车设计
汽车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八年里,中国汽车销量蝉联世界第一。这个事实证明了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文化观念与世界正在逐步融合,社会综合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然而,中国汽车业起步较晚,在汽车设计上仍与世界各国存在一定差距,尚未形成自身风格。而各国汽车经过不断沉淀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例如:德国汽车严谨而内敛,美国汽车宽敞而气派,意大利汽车自然而奔放,英国汽车保守而精致,日本汽车小巧而轻快。然而,中国汽车要形成自身风格,提升自我辨识度,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设计师们需要不断为之探索,为之而努力。近年来,中国元素在汽车设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中国元素的概念自2004年提出以来,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全世界风靡,与此同时中国元素也大量涌现在汽车设计里。
比如国外知名品牌法拉利于2009年推出法拉利599 GTB中国限量版。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宋代哥窑,车身漆底面采用了冰玉色,象征着纯净与朴实,通过手工漆绘的手法将哥窑的瓷器纹路在车身上呈现,传达出中国匠人精神的优秀品质。在内饰的仪表盘上,设计师采用了小篆撰写的文字,小篆是先秦统一中国后的文字,象征着统一与团结。小篆字体还被用于车身外部的珐琅牌和转速表上的数字标识,整辆车被中国元素萦绕。
不仅仅是国外汽车设计,国内汽车设计也会采用中国元素。红旗自1958年成立以来,其自身也在不断革新,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不断推出新的车型。红旗于2008年推出首款SUV概念车,进气格栅上部的外轮廓取自于天安門城楼,配之以中国古兵器戈为造型的大车灯,在整体外观上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和奋勇前进的力量。红旗于2016年正式推出红旗SUV(LS5),相比于2008年推出的概念车,在外观造型上有了较大变化。该车中网采用了直瀑式进气格栅,在9根格栅镀铬装饰表面上以龙图腾装饰,腾云驾雾的龙象征着吉祥如意和高贵气质。进气格栅下部、车门踏、LED尾灯板均采用了祥云元素,古有“祥云入境,行雨随轩”的美誉,祥瑞的云气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深受到人们的喜爱。整个红旗SUV的外形设计体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意境。
而另一款中国品牌汽车奇瑞艾瑞泽5于2016年3月上市,不仅仅从形式上探索中国元素,并且从文化角度出发,融合传统思想,进行二次创作。奇瑞艾瑞泽5以道家文化中的“水”元素为设计核心,水元素是五行之一,其典型代表有江河湖海,瀑布等等,将水元素融入于汽车整体外形的造型设计中,整个外观造型展现出灵动的气息。车前大灯与中网轮廓的造型灵感源自于中国古建筑中的廊桥屋顶,两者相连的轮廓构成“廊桥”的形态,这种意象的手法令人产生遐想,寄托了美好的心愿。点阵式进气格栅则是借鉴了“阴阳”之形,在灯光下展现出若明若暗的效果。
除了参考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汽车设计,仿生手法也被采纳到汽车设计之中。如吉利于2008年推出了吉利熊猫。吉利熊猫车根据大熊猫的形象和平时活动的状态,将车身形态打造得十分圆润,宛若一只大熊猫。前大灯好比大熊猫的眼睛,周围的“黑眼圈”则采用了黑色包边,尾灯的布置则好似大熊猫的脚印,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大熊猫的姿态。然而这款拥有精巧设计的车型却在销量上表现平平,根据表中的数据,同车型中,熊猫车型的受关注度与奔奔、奥拓不相上下,而在销量上只能勉强与奥拓竞争。由此可见,运用仿生手法可以吸引一部分消费者,然而要将关注度转化为实际销量,便不能局限于符号化探索。要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在汽车设计中合理运用中国元素。
结合以上列举的几款车型,中国元素在汽车设计中主要突显如下问题,大部分設计手法基于表面符号移植,照搬含有中国元素的图案,用贴图的方式进行装饰性图案设计。虽然有的汽车设计参考了中国文化和传统建筑造型,并将中国元素融入到汽车设计之中,但仍略显生硬。仿生设计虽然在外观上传神地表现了动物形象,却忽略了人们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中国元素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停留在“形”式上的提取和符号的转化,国外汽车亦是如此。中国元素被简单地符号化和堆砌,这并不能代表中国汽车设计。那么如何提升中国汽车的自主设计能力并展现出中国汽车自身特征?中国元素是否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是每一个中国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汽车造型上,应该给人一种整体感,由内而外地体现中国气质。在传统造型中,中国古人会采用“借代”的手法,象征美好的寓意,这也是设计师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除此之外,设计师们应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通过学习和领悟中国文化,更好地提升中国汽车的自主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石器时代清代)[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3]周锐,范圣玺,吴瑞.设计艺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桑帅.基于中国造型元素的太阳能电动汽车设计[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作者简介:富天元(1992),男,汉族,上海人,学士,研究方向:汽车设计。
通讯作者:李振戬(1987),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国注册高级工业设计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产业设计,交通工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