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课堂内外?传承传统文化

2017-10-21 10:40潘金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古诗文礼仪古诗

潘金萍

一、在课堂上熏陶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1.构建实践舞台,舞动传统文化无限精粹

《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这一活动的过程更适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如五年级语文上册《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文字的产生、演变、发展到运用等汉字之源、之趣、之法、之美进行探究,为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展示空间,学生以找、查、写、说、演等实践活动为载体,来承传与发扬传统文化。

2.开展主题教学,感受传统文化深厚魅力

面对浩瀚的传统文化,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更好滋润学生的心田呢?这就决定了每位教者都要精心挑选内容开展教学。如现在的中高年级语文课本中都有安排主题的教学。四年级的“古诗词单元”的教学,就让学生深爱上了古诗词,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认识了许多著名诗人,积累许多好词佳句。有的孩子能背诵岳飞的《满江红》,被岳飞精忠报国的气节所感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孩子认识了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所折服。有的孩子认识了李清照,懂得了一个女词人一样可以拥有大丈夫的襟……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发扬老舍精神,做真、善、美的人”的思想教育也自然地进行了,可谓是润物细无声。而五年级教材中就有中国古典名著节选的阅读教学,勇敢机智的武松、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七使二变的美猴王……无不引领着学生在名著中遨游,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位。还可以去领略原著中的精彩故事!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传统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二、在校园内滋润

实施“校本课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亲近古诗文、经典诵读)。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本着“汇知识之萃,补教材之缺”的学术精神,采用单元专题形式,按照“礼仪歌谣”“经典诵读”“礼仪故事”“格言选萃”的体例,选文以儒学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构建教材的核心内容,同时兼顾近现代涌现出的精美篇章。力求浓缩精华、体现中华文化神韵,拓展视野。

与好书交朋友。每班都设立一个“读书角”,老师定期推荐有关文明礼仪的书报让学生读。各班学生也纷纷自觉到书店购买《唐诗三百首》《古诗》《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古诗文读本,每天读或背一首古诗给家长听,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传承传统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利用校园内的“古诗文诵读墙”,带着学生穿梭于活生生的图文结合的画面前,朗朗的诵读,悠扬激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那一顿一挫幼稚的声音带着一股浓浓的诗韵味儿……

每天诵读小高手都轮流带领大家沉醉于古韵诗香中。一首《望庐山瀑布》,吟诵得绘声绘色,仿佛置身其中,聆听着那未见其景,先闻其声的浩荡声势,综观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心胸舒畅!

三、在歌唱中放飞

古韵新唱,别有一翻韵味。经过精心的挑选,经典的古诗词一经配乐,更显幽幽的味儿。唱着唱着,《锄禾》的珍惜粮食铭记于心;一首《游子吟》唱出了孩子心中伟大的母爱。每天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按计划安排各班学生到广播室轮值诵读古诗文。每天播放10分钟古诗诵读,10分钟古诗歌曲,学生在古韵诗香中耳熟能详,逐渐感悟个中道理。

四、在运用时翱翔

1.征文比赛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家长、学生礼仪征文活动,共同感悟传统礼仪在心中。如搜集传统“礼仪小故事”“礼仪名言”,写“读书心得”等,评出一、二等奖,在全校家长会上进行表彰。

2.校刊发表

利用校刊《晨曦》进行征集礼仪故事和家长礼仪教育心得,开设“礼仪小故事”和“育儿天地”栏目。校刊还收集整理“小记者社团”各类征文,向报刊推荐发表。家庭、校园盛开礼仪之花

3.演绎古诗文

每学期,我校都举行古诗擂台赛,形式多样,有教师个人、级组的比赛,有师生同台竞技。学生的比赛别开生面,有古诗二重读、表演古诗、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他们或诵、或舞、或唱,或演、或画……以各种形式演译古诗。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爱国情操、文明礼仪、承传传统,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4.为诗文配画

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词进行诗配画或改写成小散文。在这一感悟与再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手中的小画笔进行描绘。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更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了审美情趣,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

沟通课堂内外,让孩子从小背诵古典诗文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少年儿童传统文化和道德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就是这个影响。

猜你喜欢
古诗文礼仪古诗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筷子礼仪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礼仪篇(下)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