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7-10-21 13:17李美英
神州·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培训教师

李美英

摘要:教师不当教育行为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往往是由于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或者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造成的。因此,要加强对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关键词: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心理健康;培训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小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普遍较弱,受到外界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往往会发展成心理问题。有关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大多来自于家长和老师。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导致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原因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

1、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

“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棒子教出状元子”等传统教育观念在部分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必然会对学生采取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或用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帮助与引导。很多教师认为,严厉批评和惩罚是为了让学生对所犯的错误有更深刻的印象,这样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教师严厉批评和惩罚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其结果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现,教师采用惩罚手段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教师长期采用以严厉批评和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退缩、不合群、孤僻、甚至敌意,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同时还会造成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喜悦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感到学习是痛苦的事情。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他律的,主要依赖教师、父母或他人对他们的评价来形成对自我的看法。教师以批评和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给学生的是消极的评价,经常性的消极评价必然会导致学生也消极地看待自己,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中小学的教育方法应以赏识和激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要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这样才有利于促使和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2、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长期以来我国只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当前中小学中的教师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系统学习,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缺乏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会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中小学生。如教师要求小学生45分钟的一节课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集中。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神经系统正处在不断发育过程中,一直到十三、四岁左右才会发育成熟。注意的稳定性是随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而逐步增强的。7-10岁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约20分钟,10-12岁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为30分钟。因此,课堂中很多小学生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受到教师的批评甚至惩罚。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和性成熟,使他们的外表越来越接近成人的同时,心理上也要求别人把他们当作成人看待,以成人的标准评价他们。如果教师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2)缺乏心理卫生知识。许多老师的心理健康概念模糊,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难以鉴别,常常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比如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写字太慢,作业拖拖拉拉大多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属于心理障碍,而大部分教师认为是由于学生太懒惰的缘故。对于学生厌学这样的心理问题,很多老师简单地认为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是思想问题,结果不厌其烦地对厌学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论证他们思想上的错误,并对学生的所谓错误思想进行分析与批判,并责令改正。对于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大部分教师都会认为是学生性格内向。对于学生的攻击行为,很多老师会认定他们的道德品行太差。教师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就会造成在教育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品行问题,而忽视了焦虑、孤独、沮丧、抑郁等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同时也会忽视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自卑、敏感、依赖等异常的人格。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恰当的疏通和缓解,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教师自身存在心理问题

近几年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教师群体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人存在心理问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权威和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有的教师缺乏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主观武断、以偏概全、夸大其辞。有的教师不能控制与协调自己的情绪,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出气筒或替罪羊。有的教师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得更多的不是关心与爱护,而是对立、对抗,甚至打击报复。教师的心理问题往往以不当教育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二、减少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对策

要减少教师不当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当务之急是开展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技能。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时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概念与理论。包括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等理论知识。

2、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各种认知能力和良好人格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学生在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等。

3、教师心理健康与保健。包括教師应如何完善自我,应如何缓解职业压力,应如何处理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等。

4、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应用到学科教学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的心理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心理诱导等。

从长远来看,必须加强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建立教师职前筛选及在职淘汰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频繁发生。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等(2001)把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等4大类等研究

[2]王建平,《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M]. 2002年8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培训教师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