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兵+郭立年+蔡敏
摘 要: 《论语》交友观对高职学生交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高职学生交友,首先要明确目的,即为修身塑德、治学立业、享受“友乐”而交友;其次要坚持择友的标准,即多交益友而不交损友、多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再次要坚守言而有信、讲究忠恕的交友原则。
关键词: 《论语》 交友观 高职学生 启示
一、交友目的要纯正
1.为修身塑德而交友
“以友辅仁”是儒家交友的主要目的。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以下只注篇名)傅佩荣先生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能够主动去实践礼(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是“仁”[1]。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特质不同,所以践行礼的要求和内容应各有侧重。孔子对子张的这一段教诲,就是根据子张的个性特质,为其定制的修身项目。主动实践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修,对照礼的要求通过不断反省、改善自己,实现自身和谐;一种是外修,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按礼的要求调整自己,从而实现与他人、与集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修与外修都离不开与人交往这一媒介。“以友辅仁”,就是通过有意识地择友及与朋友之间的互动、互补(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培养仁德精神,是一种针对性强且效果显著的修身塑德的方式和途径。
高职学生交友首先要端正目的,将“以友辅仁”作为交友的价值追求并付诸实践,在广泛交友中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道德修养;其次要将“以友辅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提高交友的层次和境界,比如将对朋友的仁爱精神推及同学及社会大众,即“泛爱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体现高职大学生应有的社会担当。
2.为治学立业而交友
“以文会友”,朋友“切切偲偲”,儒家强调把学习作为交友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广交朋友,以友为师,能博采众长,丰富学识。朋友会聚一起讲习文章、切磋学问,互相勉励,既增进友谊又促进治学立业目标的实现。孔子就是乐于交友学习的楷模,他曾经拜老子、师襄、苌弘、郯子為师,向他们学习礼乐等知识。
目前,某些高职学生存在厌学情绪,主要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等。借鉴《论语》交友观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一是高职院校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学生对交友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明确交友目的,端正交友态度,进而引导他们自觉将促进治学立业作为交友的重要目的;二是要为学生广交朋友创造条件,比如组织学生与优秀学长、成功校友、合作企业的优秀员工开展联谊活动,通过结交优秀朋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三是组织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与同学广泛交流、交友,结成帮扶对子,勉励和带动部分后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恒心与毅力,逐步提高知识技能水平。另外,在专业实训实习中,专业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引导他们掌握交友的方法与技巧,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技术技能,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将来创业立业打牢基础。
3.为享受“友乐”而交友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由此可见,孔子是快乐的。“孔颜乐处”的实质是仁道之乐,因为执着行善而带来的精神上、心灵上的快乐,这种快乐比物质上的刺激更高雅、更持久,更令人心旷神怡。友乐是道乐的表现,因此“乐多贤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前,某些高职学生交友的主要目的是消遣,组建一个共同生活的小圈子,一起打球、玩游戏、聊天、吃饭,共同享受大学生活的幸福与快乐。交友并不排斥物质生活方面的享受与快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交友的目的仅仅停留在物质和感官享受的层面就是远远不够的,高职学生要学会体验和感受在交友中互相砥砺品德、互相切磋学问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将交友目的提升到精神的高度,从而构建安顿自己心灵的精神家园,提高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这样既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又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择友标准要坚持
1.多交益友而不交损友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好的环境和朋友,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不良的环境和朋友,很容易使人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误入歧途。因此,选择朋友必须坚持正确的标准。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与真诚正直的人为友,言行不当时会受到善意的提醒或批评,有利于发现并改正错误;与诚信的人为友,自己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变成诚实守信的人;与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可以向朋友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增长做人做事的智慧。而与装腔作势、刻意讨好、巧言善辩的人为友,则容易偏离人生正道,甚至越行越远,给人生带来诸多遗憾。大学生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的例子不少。因此,高职学生一定要慎重选择朋友,多交益友而不交损友。如何辨别益友和损友?孔子告诉我们要“察其言,观其行”。
2.多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现代意义上的“朋”已经不再局限于同学关系,但朋友同“志”,志趣相投,抱负相近相同,尤其值得重视。一方面,与人交友首先自己要有“志”,有健康的审美趣味,有高雅的爱好和追求,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要选择与自己有相同或相近爱好和抱负的人为友,远离低级趣味。这样因志趣相投,才能在学会做人方面相互砥砺,一同提高德行修养,才能在学会做事方面相互勉励,一同提高知识技能水平,成为知心朋友。“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相同志趣的人很难走到一起。所以高职学生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精彩的回忆,就必须多交志趣相投的朋友。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部分高职学生没有远大的志向和高雅的情趣,虚度美好年华。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三、交往原则要坚守
1.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与朋友交往,答应的事就守信用,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王雨辰认为,“信”有三个层次[2]:一是接近道德底线的“信”,也就是说话算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二是没有虚情假意但可能偏离道德的“忠信”,所谓“文,行,忠,信”;三是合乎道义的“信”,所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义”,简而言之,就是言行合乎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由此可见交朋友是要讲究原则的,连基本的诚信也不能做到的人不值得结交;只有坚守合乎道义的“信”的人,才是最值得结交的益友。高职学生有基本的诚信意识,但还有某些人停留在说话算数的层面,甚至有时因大讲哥们义气,置伦理道德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于不顾,这是有待改善的。必须让他们懂得,只有信守合乎道义的“信”,才算得上真正的“言而有信”。
2.讲究忠恕
“忠”是对自己而言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就是对朋友尽心竭力;“恕”是对对方而言的,“己所不欲,不施于人”,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讲究理解与宽容。孔子对朋友是忠诚的,有一位朋友死了,没有人处理后事,他主动承担起办理丧事的工作。“忠”还表现在朋友有过失时,自己有规劝其改正的义务,所谓“忠告而善导之”。高职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朋友要求太高而对自己要求过低,以致真心朋友寥寥无几。比如:要求朋友对自己尽心尽力,自己却不愿付出太多;对朋友不够宽容理解,有时甚至强人所难,容不得朋友和自己意见相左。“朋友数,斯疏矣”,“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对朋友既要真诚相待,又要保持适当距离,讲究适度中节,和而不同,过于计较往往难以相处长久。另外,人是发展变化的,朋友也是不断变化的,能一辈子成为知己的毕竟是极少數,所谓“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因此,高职生交友必须坚守忠恕并举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172.
[2]王雨辰.孔子子之“信”的层次与适用领域及其与当代诚信思想的沟通[J].伦理学研究,2009(5):85-86.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选择利用“四书”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17BZY0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