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地力江·达吾提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优化运用
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剌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教材中盡管有色泽明丽、充满童趣的情境画、示意图,但毕竟都是静态的,有些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物体的运动过程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这些图制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死”的东西“活”起来。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材中的方法是将圆柱垂直纵切分割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长方体,从而得出圆柱表面积公式的。教材中所描述的过程非常抽象,我运用了现代媒体,利用解霸制作了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看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的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但是,我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而是继续问:“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可以想象到还可能是正方形。然后又继续在电脑上显示:只要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然后继续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答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电脑显示:斜着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就是平行四边形。还有学生提到,如果允许剪两刀的话,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到直观形象,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想方设法的让这种好奇心发展为认知兴趣,并促使小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小学生养成课堂上认真学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到《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单元时,有的老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小朋友们,今天图形妈妈带着她的小宝宝们来和你们交朋友了,你们知道小宝宝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各种颜色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正方形等。孩子们立马被色彩绚丽的图形所吸引,并积极主动的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它们起名字。老师这时再引入新课就会取得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境不但唤起了小学生的注意与求知欲,在不同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根据本次教学的内容而定,针对那些用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讲解的情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从而不断打破时空界限、再现真实场景、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师生互动教学实效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智力激励,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对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主动思考,并在加强师生互动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解到《圆的认识》相关知识点时,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小学生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包含圆的物体,诸如自行车、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轮子,再将圆形的轮子替换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些交通工具的轮子必须是圆形的,如果换成其他形状是否可行?”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就会发散思维,通过自己的方式来验证“轮子必须是圆形”这一结论。老师积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并从中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的方式运用到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同样能产生理想效果。
四、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再加上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解决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以及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了信息技术之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化难为简,促使理解和记忆。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解圆柱体积的相关知识时,为了确保小学生能更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向学生进行以下演示:制作一个圆柱体,将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为若干份,之后再将圆柱切开,通过动画将这些碎块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通过反复演示,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与最初的圆柱体体积是相等的。再利用动画向学生演示这个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体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推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种方法不仅轻易突破了数学教学的难点,并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五、将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
数学是让人们感到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常常听到有很多学生说,不喜欢上数学,上数学没什么意思。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乏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亿以内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网上搜集有关的数据,然后上课时让小组代表汇报,他们搜集的材料有的是学校的建筑面积,果园的面积,有的是关于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今年春节晚会收视率的情况----。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说服力的真实数据,发生在身边的数字材料,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教学,不仅为小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重要是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提高师生互动,增加学习趣味性,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性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为今后小学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燕.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科技视界,2015(7):25-27.
[2]刘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学: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