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洁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都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学教学改革方面也是。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世界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这给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大学教育不得不改革,否则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教育 教育改革 理论依据 现实基础
一、大学教改的理论依据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课程论和哲学思潮等,这对大学教育改革带来了的影响非常深远。比较典型的一些教育思想像整体教育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后现代课程论。整体教育观源自整体论,其主要强调两点,第一就是知识之间的整体性和关联系。第二就是肯定受教育者的成长性和可教育性。所以这种教学理论就非常重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在自己的实践和体验中学习,强调知识和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风格的多元性,同时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主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来对世界进行体验和感知,从而来认识世界,获得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强调的是在一种真实或者说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下,对学生者本身已有的知识进行刺激,帮助学习者对新知识框架的构建。这中理论指导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可以通过采用情境设置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和建构主义相对应的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另一理论:图式理论。图式主要就是指人体大脑中对客观世界的一些基本认识而形成的一些經验和简单的知识架构。图式形成的过程也是人们心理认知的一个过程中,一般是经过平衡、顺化、新平衡这三个阶段。个体的认知或者说学习,其实就是新旧知识不断融合同化的一个过程。这两种理论都认识到了新知识不只是靠简简单单的传递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经验和反思对知识重新构建而形成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学生应该主动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体系。对于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出其指导和引导作用,做好自己的辅助工作,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者的现有图式。这种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就是主体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和多模太教学模式等。
二、大学教改的现实基础
在大学教改中,除了有理论依据之外,还需要对大学教学中的现实基础做到清楚的认识。通过对现代大学教学结构和教学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让我们对现代大学教学现状和影响教改的因素做到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们主要从认知主体的变化、大学学习需求的变化而造成师生关系的变化和教学过程的复杂进行分析。
从认知主体来看,在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中等的,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学生的整体成绩都有所下降,其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还能保持原来的学习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在高中的时候,学生面临这高考的压力,需要刻苦认真的学习。而当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们没有了升学压力,所以在大学之后,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主要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在大学之前,没有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进入大学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之后就完全让自己松懈了下来,学习成绩自然会逐渐下降。
从师生关系的变化看,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再和传统教育中那样冷冰冰的关系,而是融入了更多的感情。在研究中发现,现代的大学课堂存在着因为焦虑、自卑和缺乏自信等因素而造成学习环境沉闷,没有活力。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教学的复杂看,因为现代社会现在更加复杂的趋势发展,这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另外学生的个体要求也更加的多种多样,在进行教育的时候,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时,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一旦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在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和学生需求各不相同时,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可以采用差异课堂的教学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促进他们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大学教改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还应该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其中还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等组织进行多方协作、共同探索才能保证教改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大学教改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从现实出发,真正的实现教育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艳,张莉萍.论后大学英语教改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J/OL].外语研究.
[2]刘涛.分析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6,08:174-175.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