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提高历史课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2017-10-21 16:59米花古丽·卡得尔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参与度历史教学策略

米花古丽·卡得尔

摘要: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切实地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千方百计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这是历史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所有老师的共同追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参与度;策略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取得理想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强。因此,千方百计的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布卢姆指出:“有效教学是通过有准备的教学达到一定目标。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要建立以目标为导向、以反馈矫正为核心的目标控制体系。”我们重点关注教师是如何对课堂进行掌握和调控、学生又是如何参与其中和反馈信息的。如高中必修Ⅱ《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系列大萧条时代的图片资料,再结合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人民生活的贫困,体会经济危机的危害。学生通过观看、讨论,在脑海中想象经济危机下美国的情境:上千家银行倒闭,造成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从而为接下来的内容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因为教师从整体上考虑情境设置,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情境体系。依托文献材料和图片材料,有效指导相应的读图技巧,让学生指出所看到的一切:人们的姿态、穿着打扮、神情、街道店铺的招牌、建筑物等,教师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每个问题指向明确,步步为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对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不知道如何根据材料创设问题,不知道如何选材,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意义建构,就有可能在课堂上堆砌一大堆材料,使学生思维混乱。学生的知识结构尚在形成过程中,知识、能力的储备尚不足,对历史现象还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认知,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问题的设置不宜过长过大。这样,学生认知可口,思维敏捷,情绪高涨,积极参与整体教学过程中。

二、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并且其研究成果也开始得到应用。如某学校为了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首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班级内进行分组,并指派小组长、副组长,明确每一位学生的角色。其次,在课堂上,把教学任务转变为课堂小组合作交流、研讨的问题。小组中每个学生负责一个子问题。再次,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研讨,确保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最后,针对各组完成的情况或者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师进行及时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小组的学习成就加以对比。实施这种方法,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加强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和探究的过程都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完善的认识中归纳出一定的结论,这样才能避免形式主义,从而唤起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采取讨论评价法激励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学習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习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还要注意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评价结果应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每个小组6~8人,并选出组长、记录员、记时员、噪音控制员等。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就讨论主题都要发言,由记录员做记录。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这两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1.评价目标。观察学生在“秦始皇的功过”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评价过程。确定讨论课题: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设计评价标准:探究问题(5分),资料收集(2分),史论结合(1分),语言表达(1分),合作协调(1分)。

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评价总结。根据评价标准,在组长的主持下小组进行讨论,并对每一位成员的表现做出评价。

4.反馈。学生普遍欢迎这种评价方式,为了准备这次课堂讨论,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去图书馆及上网广泛地收集材料。在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残酷的暴君”。每位同学都力争使自己的发言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在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初步学习了如何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该活动,教师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丰富教学手段。对历史基本知识的讲解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以将理论配以图片,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可以直观地看到课件的内容。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用加粗的字体标注出来,学生在观看课件时可以对重点内容加深印象。

2.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时,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吸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不要仅以课本内容为主,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对于课件的图片,教师要精心选择,画面一定要与授课内容相关,还可以运用画面设置课堂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也可以将课程内容保存在多媒体课件中,学生可以在课下自觉地浏览课件,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建立历史学习的网页,学生可以定期浏览网页,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简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更加直接,方便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课上课下都能参教学之中,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楼黄芳;;谈课堂参与性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促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3期。

[2]章伟央;;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与度历史教学策略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