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刚
内容摘要:乾嘉时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在这个时期皇权出现高度的集中,对人的思想进行控制,在这种社会体制下对思想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因此为了达到屯田戍边和惩罚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流人主要被发配到西域。而诗歌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是流人真实情感的表达,这一时期出现了较多的西域诗,本文主要针对乾嘉时期流人西域诗中的情感世界进行分析。
关键词:乾嘉时期 流人 西域诗 情感世界
流放人员在被发配的过程中,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严厉的冲击,这些复杂的情绪都真实的反映到了诗歌创作中,成为流人宣泄情绪的手段,因此流人西域诗中存在着大量的情感,对当时社会的现实进行反映,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因此通过流西域诗中情感世界的分析,对历史文化的考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乾嘉时期流人群体出现的原因
(一)皇权争斗
在乾隆-嘉庆时期,皇权高度集中,新的思想解放思潮不断的涌现,对专制体制进行抨击,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对新思想进行镇压,社会动荡加剧,导致大批流人的产生带来的吸引力和震慑力不言而喻,因此在皇权交替过程中出现政治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皇权被分割成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之间的斗争成为争夺的关键,一旦在斗争中失败,就会出现大量的流放人员,这种情况在乾嘉年间更加明显,因为皇位内部权利斗争而被流放的人数较多,而这些流人一般具备独立的思想,受到过专业的教育,这就使得在进行流放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独立的思维,并表达在诗歌中,展示出丰富的情感。例如乾隆“弘皙逆案”以赵家为首的四大家族悲剧命运为交织,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几大家族从声名显赫到家族毁灭的悲剧。这些官员在被发配到西域,属于典型的皇权争夺的牺牲品。
(二) 文字狱
清廷由关外而入主中原,是中国历史上继元之后又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统治过程中给你不得不通过对人的思想进行高度控制来巩固政权,防止社会的发展与其通知造成的冲突,但是这种高度集权的思想下容易出现反抗思想,并通过一些言论将思想进行表达,但是这样的表达形式是对皇权的公然藐视,统治者为了巩固集权统治,对于先进思想进行残酷镇压,乾隆年间甚至与编撰《四库全书》的名义销毁了大量的文化典籍,造成当时文人的反抗,造成大量文人被流放的悲劇。例如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案。胡中藻,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学士及广西学政等职,乾隆十八年,有人将胡所著《坚磨生诗抄》送乾隆处告密,说《诗抄》中有“一世无日月”、“一把心肠论浊清”等句,乾隆大怒,认为这是“悖逆诋讪怨望之词”,被发配西域。
(三) 劝谏获罪
为了对中原进行统治,清朝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高压政策,但是这种统治思想严重的制约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对政权进行巩固,因此当时也出现了一些士大夫为了谏言,但是这些谏言的出现是对当时皇权的公然藐视,因此就出现大量因为谏言而被流放的人员,这种情况在乾嘉时期更加明显,这一时期在虚假的繁荣背后是社会发展的衰败,但是统治者并未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导致对一些谏言的反感,造成大量的士大夫被流放。例如乾隆二十一年,江苏大灾,庄稼歉收,米价暴涨,灾民无以为生,而贪官污吏只顾自己享乐,置灾民于不顾。常熟人朱思藻十分气愤,乃将《四书》凑集成文,题为《吊时语》,抨击贪官。乾隆认为这是“侮圣非法,实乃莠民”,朱被杀,凡看过《吊时语》而未告发的也被流放西域。
二、乾嘉时期流人西域诗中的情感主题
(一) 爱国之情
乾嘉时期流人西域诗中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情怀,包括对骨肉同胞和祖国河山的爱好,是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觉,这种情怀不会因为自身环境和地位的变化出现转变。毕竟西域发生的战争较多,清朝统一西域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流人在进入到西域真实的感受到战争的发展,对于清朝的统治还是存在一些认同感,这些情感都会在诗歌中体现出来,使表达对清政府统一西域历史功绩的赞扬之情。曹麟开的《伊犁四首》其一即纪其事:“斫营廿五腾骁骑,执馘三千扫彗星。神策独筹排筑室,王师大顺迅犁庭”,赞扬了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以少胜多的英勇和无畏精神。
(二)思乡之情
流人被流放到远离故乡和亲人的地方,对于流人而言故土总是难离,回归成谜,展示出了深刻的悲剧色彩,并将这种情感展示到创作中,将自身的情感进行抒发,展示出离开家乡的无奈和悲剧,具体表现为:流人西域诗中多通过梦境对自身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在梦中流人会梦到家乡和亲人,对亲人的情感是真实存在的,例如“庭花沐雨生秋色,幕燕欹风皆比邻。抬眼天山万年雪,一回凝涕一伤神”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将秋天的肃杀之气、动物归巢的活动与自身的流离失所进行比较,更添凄凉。最后,节日也成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流放的过程中肯定风餐露宿,这样就会更加勾起诗人对以往过节氛围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怀念,面对现实情况诗人职能将情感寄托在诗词创作中,希望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内心对亲人的祝福进行传达,展示出强烈的相思之情。例如洪亮吉的《元夕过阜康县七十里宿黑沟》,“君恩应已重,不敢更思乡”,元夕佳节,本应该和亲人朋友一起庆贺新年,但诗人此时虽离家万里却不敢思乡,因为越是思乡,心情越是愁苦。
(三)“同人”之义
在流人西域诗中,对于相同境遇同胞之间的关心和同情也在始终得到体现,同样处在流放的境遇中,这些流人的友谊更加深厚,在患难时相互安慰和排解,共同支撑着达到目的地,没有地位悬殊和权利争夺,在流放路途中多是心灵之间的沟通,这些情绪展示到诗词中,展示出诗人对情感的关注,例如,庄肇奎有一首赠行诗《喜冯蓼堂放还作诗赠行》。蕴涵的情绪却十分复杂:“喜君归又妒君归,有泪非关送别挥。鸿爪偶然留印雪,龙沙聊复涴征衣。神仙小谪如游戏,羁旅相亲忽旷违。偻指秋风燕市酒,可能还忆塞云飞”,诗歌既表达了为友人释归赠别时的欢喜之情,又表达了对友人将归自己却不知何时能归的羡慕之情。endprint
三、乾嘉时期流人西域诗中的矛盾化表达
(一) 情感世界的矛盾化
在流放的过程中流人的心理是相对较为矛盾的,一方面来对自身的命运存在较多感慨,感叹命运的不公平,对于清朝的统治者存在埋怨,另一方面又对西域地区的繁荣进行认可,这两种情绪相互交织在情感中,并通过诗歌进行表达,例如王大枢“白发还堪酒,朱弦欲碎琴。误同张博望,漂泊至于今”,诗人将自己流放在此比作凿空被羁押的张骞,实是对自己和张骞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流人西域诗的矛盾化的表达也是自身情感的体现,自身的才能不仅不能被赏识反而被看作是一种对统治的挑衅,这样的情感对于流人自身打击是沉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流人需要对自身的情感进行全面的表达,这些在流人西域诗中也体现非常明显。例如,年纪尚轻便受牵连被流放的舒敏,在来的路上,写下了大量消极低
沉、遗恨绵绵的诗句,“壮怀磊落知心少,世路崎岖入脚难。屈指愁肠真百结,年来乡里报平安”。可是再消极的情绪,在面对自然的馈赠时,还是表现出了积极的期许。
(二) 矛盾化心理
有些流人在西域的生活是较为惬意的,甚至比原本的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就会对自身的流放进行思索,由原来的怨恨到不知道如何进行情绪的表达,这样的情感在诗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将自身的心理历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展示出自身心境的变化,使得自身的矛盾化心理得到表达。同时一部分流人在西域的生活较为风流,因此将满腹的牢骚一部分依靠美色沉迷进行压制,一方面依靠酒精进行压制,这也是诗人情感的真实反映,寄情于美色和美酒,这是大部分文人排解心中苦闷的方式。例如,陈庭學在戍所的情感也十分矛盾复杂他一面为自己“杂沓薄书随检校,沉落岁月已蹉跎”感到可惜,一面又给自己加油打气,“早晚拈毫赴戎幕,不材蹇钝愧包蒙”一面对自己“万里生还应有日,一门欢聚是何年”的茫然感到无奈,一面又安慰自己“此间本是封侯地,那用羁人蹙远怀”告诫自己要胸怀抱负,少些思乡恋远的情绪。
四、 乾嘉时期流人西域诗中的艺术表达
(一)纪实化的手法
流人西域诗采用纪实化的手法,将自身的情感通过诗歌进行表达,这个过程中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诗中通过情真意切的情感将诗歌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使得整个诗歌在阅读中展示出浓厚的情义。同时,在写作题材的上大多以赠别诗为主,将送别和奉送等作为主体,这样的情感表达对人心灵的感触较多,对流人的情感表达的更加充分。
(二) 用典艺术
西域地区历来战争较为频繁,乾嘉时期也经历过战争,流人在真实面对战斗场景时震撼感较大,因此在诗中对这一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更加全面的表达,并借助典故对情绪进行抒发,例如,颜检“一气喷薄落天上,大龙小龙下灌千顷万顷田。考古营平行本略,屯田之利史册传”,诗中营平指赵充国,神爵元年(前 61年),赵充国年逾七十,仍督兵西陲,挫败西羌,体现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并在始终自述伤怀,展示出自身的情感。同时在诗中也经常引用有字的典籍来表达自身的思乡之情。
四、结束语
流放,对广大文人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摧残。乾嘉时期大量官吏管理遭贬谪,被发遣到西域,特别是其中的文化流人写下的大量西域诗和地理方志,提高了西域在内地人士心中的地位,增强了内地人对西域的理解,了解了流人西域诗中的情感表达,折射出他们内心矛盾又统一的内心世界,为清代文学的辉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玉兰.清代行商伍秉镛及其诗歌简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01:72-77.
[2]段朋飞.浅析和瑛西域诗歌的文化诗学与民俗传播[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47-50.
[3]王妍.乾嘉时期辞官现象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2,01:133-137.
[4]漆永祥.乾嘉考据学家与桐城派关系考论[J].文学遗产,2014,01:94-115.
[5]侯冬.乾嘉幕府对清代文学之影响[J].北方论丛,2013,02:10-15.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