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艺术本质论的人文精神

2017-10-21 21:52刘欣
牡丹 2017年29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本质马克思

刘欣

对于艺术本质的探讨,历来是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研究的重点。從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关于艺术本质的界定就围绕着艺术家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世纪的研究不仅未能突破这个窠臼,反而将客观世界的相关要素置于非常高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开始萌芽,却是不成熟的、不深刻的。直到19世纪,马克思从“人”的角度对艺术进行界定,找到了劳动在人类艺术起源中的重要性,深刻讨论了人的本质力量和艺术的关系,指出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这是有关艺术本质理论树立人文精神的可贵探索。

艺术是人类特有的,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理论中的艺术本质论,即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界定艺术与非艺术这一系列问题,尽管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逐渐退居二线,落入边缘化的危机,但是,这是传统艺术理论的核心。事实上,即使是现今时代,艺术本质相关问题的研究仍旧迫切需要推进,这是研究视野的拓展和理论深度的推进而导致的客观结果。

一、传统艺术本质论的人文性缺失

历来讨论有关艺术本质的理论,浩如烟海。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艺术本质是模仿,影响深远。其后的亚里士多德以及欧洲中世纪的理论家都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其实它是针对艺术家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而言的,落脚点在客观世界。当欧洲大陆掀起理性主义的热潮,艺术理论家纷纷将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性”,而“理性”又是先验层面的,显得颇为神秘。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本质终现人文主义的倾向。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缺乏有效的概念和逻辑体系。视为艺术理论的人文精神萌芽,任重而道远。在浪漫主义时期,艺术理论终于向“内”转,涉及情感和观念的表达,胜过于对“人”本身的关注。这是一种矫枉过正。

后来,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讨论艺术时,才真正寻到艺术本质的人文精神。以往人们试图从艺术家、艺术作品等角度探索艺术的本质,忽略了“人”自身的发展视角。艺术起源和发展是随着人的进化而产生的。因此,马克思找到了艺术本质的真正内核,这种人文精神的光芒照亮了艺术本质论的黑暗角落。

二、人文精神的逻辑起点——艺术起源于劳动

恩格斯说,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所创立的崭新哲学派别就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的新派别”,无产阶级世界观就是包括艺术在内的社会部门“都不过是生产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既然劳动是人类由动物进化为人的根本原因,而艺术是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前提条件。劳动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为艺术的起源提供了前提。马克思曾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艺术的发生与人类历史的发生前提都是人的产生。马克思找到艺术起源的钥匙——劳动。马克思从根本上将眼光回到了人类身上,关注人类自身的历史,并以此探索艺术发展的轨迹。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宣示。恩格斯则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描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在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艺术的发生便迫在眉睫。恩格斯分析道:“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艺术就是在人类这种有意识的活动的不断推进中发生的。

其次,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产生了思想和情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必要条件。人类与动物的活动有很大的区别,包含情感性和思想性,从逻辑角度来看,首先体现在意识的自觉上。正如马克思所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最后,劳动推动了审美意识产生和发展,这是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劳动的发展决定了观念的发展方向,而审美观念受到了生产方式的制约,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原始狩猎者的心理本性决定着他一般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而他的生产力状况、他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则使他恰好有这些而非别的审美的趣味和概念。”人类美感的飞跃,在于生产实践中的部分活动摆脱了实用性和功利性,仅仅把对象的形式作为美的来源。使用价值当然先于审美价值而存在,而当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联系在人类活动中被遗忘或破坏时,审美意识也就真正发生。

因此,当人们探索艺术的本质,将眼光回归人本身,发展地去寻求艺术的人文精神时,劳动的逻辑初始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还是在“人”,而劳动创造了人类。

三、人文精神的载体——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具体总体作为思维总体,作为思维具体,事实上是思维的、理解的产物;但是,绝不是处于直观和表象之外或驾于其上而思维着的、自我产生着的概念的产物,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这一过程的产物。”如果说艺术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和活动,那么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即在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艺术是对世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改造,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艺术活动是对世界的能动认识和实践性改造的统一,人类能够以特殊的方式去把握世界。“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因此,就是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必须始终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人类方式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有四种,即理论方式、艺术方式、宗教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

艺术创造艺术形象,以感性的方式对自然世界进行描述和反映,艺术对社会世界的反映,虽不同于政治、法律、道德等环节的意识形态,却与宗教、哲学等其他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有着某种共性。当艺术试图打破它自律性的审美王国,打破界限,艺术就成为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的本质内核不断发展,提醒人们维护艺术的开放结构和自由度。

艺术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形象性。古希臘神话是孕育古希腊文化的土壤。而神话则是原始人以形象序列和经验序列阐述对世界的认识。艺术塑造艺术形象,以各种媒介来组织和构建形象的规制,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真实地反映世界的面貌。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说话,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社会环境准确而全面的勾勒,见诸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理性分析。

艺术把握世界的特殊性在于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尽管艺术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世界,但不能脱离理性的作用。因为,创造必然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思维的节制。艺术形象是具体的、可感的,因为媒介和与其对应的感官都属于感性因素,但是,艺术创造的思维本身,必然具备抽象和概括的成分。

艺术把握世界的特殊性,还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马克思曾说:“拜物教徒的感性认识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认识,因为他的感性存在还是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存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的桥梁。首先,实践体现在对事物的感觉,主观的感觉和客观的事物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其次,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任何艺术创造都不可能脱离客观对象,也离不开艺术家的能力和技艺。

四、人文精神的内核——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体现了“人”的观点。这种人文精神比文艺复兴时期的萌芽状态要成熟得多,也要深刻得多。应该说,在马克思以前,西方有关艺术本质的研究重视艺术家的能动作用和创造力,将天才艺术家这一特殊群体和普罗大众分离,带有神秘色彩。马克思抓住了艺术人文精神的核心,真正地从“人”的角度对艺术的本质进行说明,将本质纳入艺术的基因中:“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发现了自然规律,还发现了自身实践活动的规律。人类按照艺术的规律改造客观事物,创造出新的对象,全新的物质实体是人的精神力量的体现。人类通过这个对象来反观自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观察和理解对象上。于是,人类看到了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现实中的人类活动,它与抽象的普遍本质有关,是人的本质力量以感性形式的对象化过程。正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人们在现实中通过“人化的自然”可以建立艺术与客观世界的联系。

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艺术活动也要建立人与现实的联系,在人与周围的复杂联系中发挥意识的作用和创造力,创造出新的对象来使人与社会的关系明晰化、现实化。

审美作为艺术的核心,在西方艺术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曾一度是艺术本质的核心。随着艺术的定义不断被诠释,马克思回归到人的角度,从人的本质力量出发,从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内核上追寻艺术的演变和发展。

事实上,艺术是无法摆脱生产关系而只涉及审美关系的。从生产实践的角度去解释审美关系的建立,人们就会发现,艺术并非止步不前的。当审美关系不能涵盖艺术与现实的联系时,这种审美便滑落到了边缘位置。从人的角度出发,重视自身,则是一种利用艺术建立人类与现实的关系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们不能直接给出恒定的、普遍有效的定义或界定。因为,作为艺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其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马克思始终从“人”的角度出发,承认艺术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并将这一认识贯穿其艺术理论的研究。马克思真正地坚持了艺术本质考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追求。艺术的本质缺少了人文视角的探索,缺乏了人文精神,将是不完整的、不准确的。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人文精神追寻,作为一种启示,发人深省。当今时代充斥着多价值取向、无中心、解构经典等思潮,马克思的这种追寻时刻提醒人们,无论艺术如何发展,它都离不开“人”的中心和主题,也无法回避“以人为本”这一价值取向。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本质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