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莲
[摘 要] 当前职业院校智能交通课程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的问题,此外,职业院校学生素养决定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采用最新技术成果改进课堂教学,建议在智能交通课堂教学中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综合采用蓝墨云班课、鸿合交互式多媒体系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效果,采用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进行教学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关 键 词] 智能交通课程;蓝墨云班课;鸿合交互式多媒体;智能交通实训系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033-01
随着城市综合交通得以快速发展,“互联网+”加快了对交通領域的渗透融合。与此同时,交通行业对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和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求智能交通领域的从业者既掌握交通技术,又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具备扎实的实操能力。因此,探索智能交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职业技术院校智能交通工程学科的教学质量,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智能交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职业技术院校智能交通课程教学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衔接不足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惯性思维的影响,大部分职业院校老师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讲授教材是主要教学手段,学生实践也主要以大三集中实习为主。由于提供学生实习的公司出于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考虑,让实习的学生大多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难以接触有深度、能提高个人技能的工作,从而使工厂实习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此外,部分院校受制于经费及学校发展思路问题,对院校购置智能交通实训设备并不积极,也未能提供校内场地以备教学随堂实操,以至于智能交通教学实训工作开展难度很大。由于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智能交通课程老师并非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毕业,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并不积极,仅以板书或者简单PPT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实际交通现象表现复杂且难以随时捕捉,仅通过课本很难有效呈现道路交通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因此,单纯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智能交通领域技术应用方法。
(二)职业院校学生素养决定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
由于我国长久以来教育体制和教育思路的影响,职业院校未能得到国家有效支持,职业院校教学经费紧张,学科建设滞后。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盛行,企业对高技能工人价值存在认知短视,以至于相当长时期内,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待遇普遍不尽如人意。盡管国家近年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了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支持力度,企业的高技能工人待遇也日益提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整个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也非一朝一夕可改变,这就造成职业院校生源素质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且改善也不明显。职业技术院校生源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问题。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操作长于理论学习。因此,职业院校智能交通课程教学亟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综合利用信息化、实训设备等新教学手段,开展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研究。
二、智能交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建议
(一)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智能交通课程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训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智能交通学科教学课件制作中使用视频、动画和图片进行编辑组合,力求设计形象生动、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PPT教学课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成果,在课前和课后采用蓝墨云班课APP,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共享教学课件及其他相关资源,通知学生预习;在课堂授课方面,利用鸿合交互式多媒体智能教学方案授课,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实时演示与编辑,并与学生答疑互动;课堂结束利用蓝墨云班课布置作业、考核成绩等。
(二)根据职业院校智能交通课程特点优化筛选智能交通实训系统功能
以某职业院校智能交通课程为例,该校主要传授高速收费系统、道路监控系统和监控通信系统三部分内容。为了学生实训工作扎实有效,需要该院校提供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要求实训系统至少拥有高速收费系统模块、道路监控系统模块和监控通信系统模块,以高速公路交通场景沙盘和智能车辆为控制对象,要求能够完成智能收费(ETC)模拟、车辆行驶监控模拟,其中车辆行驶监控模拟包括安全和超速监控模拟。监控通信系统模块作为收费系统和道路监控系统的支持模块,要求便于拆装,可以连接不同的控制和信号设备以实现对收费系统和道路监控系统不同状态的模拟。
本文通过对智能交通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职业院校智能交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议,对提高职业院校智能交通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洁.关于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J].职业,2010(17).
[2]王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设计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4(30).
[3]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设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4]谢燕,黄晓燕.教学信息化下的高职教学课程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