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乡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比较

2017-10-21 06:32李旋宇戴卫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医养城乡养老

杨 群,李旋宇,戴卫东

(1.池州学院 a.管理与法学院;b.机电工程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2.浙江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杭州 3100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乡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比较

杨 群1a,李旋宇1b,戴卫东2

(1.池州学院 a.管理与法学院;b.机电工程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2.浙江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杭州 310018)

运用系统分析工具层次分析法,根据实地调研数据从三个维度16个指标因素进行组合权重的计算及排序发现:身体情况及家庭收入是影响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关键因素,城乡表现同样显著;城市老年人多有经济来源,对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自主性强;个体收入、居住方式、子女照料度等较之农村老年人成为影响选择意愿重要因素;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观念深厚,社会评价、家庭认知度、心理健康程度等因素影响力强于城市老年人。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城乡比较;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各国都在积极探寻应对策略。而对于在这一阶段人口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由“橄榄型”迅速过渡到“倒金字塔型”的中国而言,问题更为严峻。据统计,我国2014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2.12亿,占总人口的15.5%,2015年底已达2.21亿,占总人口的16.5%;与此同时,高龄化、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也在快速增加,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而失能和半失能人口有近40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8%;此外,城乡都有一半左右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1]。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改革创新传统养老模式,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技术以不同形式结合,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以适应和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目前,关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服务形式选择的研究。王以新提出整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资源,形成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黄佳豪等[3]、邵德兴[4]、孟颖颖等[5]将当前局部地区医养融合实践归纳为四种形式,即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机构或部门、医疗机构中设立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以及“助医”制度。刘清发等从结构性嵌入理论视角把医养融合养老创新模式概括为医养融合科层组织模式、契约模式和网络模式[6]。王素英等认为可以通过采用“整合照料”、“联合运行”和“支撑辐射”三种模式,逐步实现我国老龄化社会医养融合的“三位一体”。二是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需求与供给影响因素的研究[7]。米红从供给侧视角探讨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影响因素,提出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筹资模式[8]。郝金磊[9]、章晓懿等[10]、颜秉秋等[11]通过分析调研地区数据得出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养老服务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赵海林从性别作用因子角度发现养老模式中的机构养老于男性老人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女性老人[12]。张文娟等发现影响城市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和社区因素[13]。李玉娇通过Logit回归分析关注医疗保障制度供给实际水平及制度差异对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14]。三是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服务内容的研究。田北海等指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不仅要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项目,还应注重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层面的支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15]。丁露露等认为可以通过ADL量表考察入住老人自理能力,按照身体状况及病种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护理等级,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16]。综上所述,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已然成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服务老年群体养老模式选择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城乡老年人在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发展中的选择意愿和体验为基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明确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及对总目标的影响权重,以期为相关机构及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提供理论支持。

二、数据来源、指标选取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问卷调查范围及对象涉及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铜陵、安庆、池州5市的城乡老年人,发放1500余份问卷,回收1389份,有效问卷1256份,有效率为90.4%。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设计,根据相关专家意见,经过在芜湖、池州两市的预调查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得到最终正式调查问卷。该问卷能够较准确反映调查对象对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态度、意向或评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城乡老年人个体状况、家庭特征、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共24项指标的50个相关问题,按照李克特5分制量表填答方案表示个体的赞同程度,以1分为单位逐级递增,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根据测量累加总分得出调查对象对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综合评价,总分越高,则表示其赞同程度越高。

从对本次抽样调查对象样本基本统计信息来看,在性别构成方面,男性老人718人,占57.2%,女性老人538人,占43.8%,男性样本比例略高于女性;从户籍来看,农业人口数587人,占46.7%,非农业人口数669人,占53.3%,农村老年人口样本略低于城市人口;从年龄构成来看,70岁以下低龄老人465人,占37%,70~79岁中龄老人512人,占40.8%,80岁以上高龄老人279人,占22.2%,符合本研究需要的样本年龄构成。总体而言,样本结构特征合理,城乡分布比较均匀,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基于本次调查问卷的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二)指标选取

本文在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学界关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研究最终整合出16个普遍关注度比较高的影响因子,包括老年人个体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度、配偶情况、居住方式、子女照料度、个体收入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医疗支付能力、个体和家庭对医养融合模式认知度、政府层面支持度及宣传情况、社会评价、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医疗、养老服务水平及机构养老的地理位置。本研究希望能通过以上指标的定量化权重分析,阐释这些指标之间是否独立,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如何,以及它们最终如何影响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

(三)分析方法

基于本研究需从系统论角度考察选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目标问题的最终影响度,并且考察指标较多,故采用系统分析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层次分析法开展。层次分析法是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形成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确定优先权重,最终归结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相对重要程度的权重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列,从而为研究问题的最终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其实质是利用1~9的整数及其倒数作为标度定量化判断,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矩阵如下:

其中Xij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比较(见表1)。根据比较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的计算,得出该层要素对于该指标层的权重,最终得出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17]。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乡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指标体系构建

(一)建立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通常层次结构模型分为三层,最上层为目标层,最下层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一般多于9个时需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根据本研究对影响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因素的维度关系和指标数分析,经过相关专家及课题组成员讨论,将16个指标分解为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即指标层的对象层,建立完全独立性结构的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为城乡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第二层指标层因素隶属于目标层并对目标层发挥影响,同时又各自独立支配第三层的指标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城乡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二)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对于隶属于上一层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根据1~9比较尺度用两两比较法构造成对比较阵,从而判断本层次内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的权重。由此,我们分别构造第二层指标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和第三层子指标层对第二层指标的判断矩阵,(这里子指标层对第二层指标的判断矩阵构造以“个体特征”为例)判断矩阵构造如下: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对上面判断矩阵计算可得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其中IR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取值对于1~9阶判断矩阵,见表2[18]。

经检验,RC〈0.1,通过一致性检验,则计算出的W=(W1,W2,…,Wn)T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分别是它代表了该层次因素对上层次因素的影响权重值,即单排序结果。我们在具体处理时,对其进行标准化。最终得出子指标层因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见表3。

同样方法可以得到农村老年人关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指标综合权重,再分别对城乡老年人的选择意愿指标体系进行排序,见表4。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基于对安徽省5市城乡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意愿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从三个维度建立养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并对影响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和比较,主要结论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这两个维度,一并可视为内部因素来看,身体机能和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城乡并无显著差异,农村相对重要性更高。调查研究表明,身体状况越差、对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需求越大、给子女照料可能造成负担越重的老年人对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越强;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子女经济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对医养融合养老模式越感兴趣。个体收入水平、医疗支付能力、子女照料度、居住方式这些指标对城市老年人的影响权重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而个体认知度、家庭认知度、心理健康度这些指标农村老年人高于城市老年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城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大部分有独立经济收入,家庭结构中子女较少,他们认为个人收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子女养老负担情况,较高的个人收入水平、较充分的医疗支付能力能够增强老年人自我养老方式选择的“底气”和医疗、养老服务需求的购买能力。同时城市老年人较于农村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居住方式和子女照料满意度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水平,如果不满意子女照料或者居住方式,城市老年人就会有意愿选择不同类型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以满足其更高需求。而农村老年人由于个体收入较低或没有经济来源,大部分依赖子女养老,家庭成员对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以及老年人自身对生活的担忧、心理健康度都会较之城市老年人产生更显著影响。

表1 判断矩阵比较尺度说明表(介于两者中间可取中间值)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表3 城市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评价指标权重

表4 城乡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评价指标权重比较

2.从社会环境外部因素来看,政府支持度和社会评价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权重较之城市老年人更大,原因在于“养儿防老”、家庭养老作为中国世代承袭的传统养老观念在农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在他们看来向社会寻求养老支持是不光彩的事情,周围邻里社会舆论、村委会干预都会对农村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由于农村老年人个体经济收入水平低,为减轻子女经济负担,政府支持度就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政府支持度越高、政策越倾斜,农村老年人选择意愿就越强烈。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供给来看,城乡老年人都更为关注医疗服务水平高低,这是因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对医疗服务需求较大的残障、慢性病、大病恢复期以及绝症晚期的老年人群,所以医疗资源的提供和服务水平是城乡老年人考察的重要指标。在养老服务水平考察权重上城市老年人高于农村老年人,主要来源于城市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普遍高于农村老年人,他们不仅关注日常生活照料情况,对精神慰藉、社会参与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政策启示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作为我国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要想能够在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将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服务逐渐向农村推广。同时应积极开展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各地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把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纳入到长期照护保险机制中,以解决参保老年人选择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养老的医疗费、护理费筹集、支付和管理问题;并实施诸如先补贴新农合再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发挥长期照护保险对城乡老年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选择的支持作用。政府要全面整合资源,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健康发展,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发挥各类医养供给主体的积极性,不断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1]人社部.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失能老人将增多[EB/OL].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2/84099.html,2016-01-28.

[2]王以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制中的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5,(13):1493-1497.

[3]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45-52.

[4]邵德兴.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佘山镇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4,(6):87-92.

[5]孟颖颖.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及解决策略[J].经济纵横,2016,(1):42-44.

[6]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6):36-43.

[7]王素英,张作森,孙文灿.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J].社会福利,2013,(12):32-38.

[8]米红.“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C].第五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13:7.

[9]郝金磊.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4,(4):87-91.

[10]章晓懿,梅强.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因素研究:个体差异视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3-30.

[11]颜秉秋,高晓路.城市老年人居家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与社区差异[J].地理研究,2013,(7):1269-1279.

[12]赵海林.淮安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实证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12.

[13]张文娟,魏蒙.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4,(6):22-34.

[14]李玉娇.医疗保障水平,服务认知差异与养老方式选择[J].华中农业大学,2016,(3):18-25.

[15]田北海,王彩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家庭养老替代机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4):2-17.

[16]丁露露,吴美珍.医养结合下民营养老机构的医疗个性化服务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8):15-18.

[17]钟嘉鸣,李订芳.粗糙集与层次分析法集成的综合评价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4):126-130.

[18]王磊,叶军,张鸿莉.一种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4,(3):80-84.

Comparison of Determinant Factors of the Elderl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for Medical-Nursing Care Will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YANG Qun1a,LI Xuan-yu1b,DAI Wei-dong2
(1.a.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nd Law Institute;b.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Anhui 247000,China;2.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Zhejia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This paper us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he system analysis tools 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 data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16 factors are combined weights calculation and sorting.Study found that:physical condition and household in⁃come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s the choice of medical-nursing care mode,has also significantl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By rea⁃son of many urban elderly have pocketbook,the selection autonomy of medical-nursing care mode is strong;The individual income,liv⁃ing way and children care,by urban elderly people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e intentions than rural elderly;since the deep family endowment ideas of rural elderly,social evaluation,family awarenes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nfluences than urban elderly.

medical-nursing care;endowment pattern;urban and rural comparison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F840.612

A

1672-626X(2017)04-0067-05

10.3969/j.issn.1672-626x.2017.04.009

2017-04-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SH12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6A0646)

杨群(1984-),女,安徽安庆人,池州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研究;李旋宇(1985-),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数据分析研究;戴卫东(1968-),男,安徽安庆人,浙江财经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相关研究。

(责任编辑:卢 君)

猜你喜欢
医养城乡养老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