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艺创作健康繁荣

2017-10-21 22:48:42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文艺艺术

顾 松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南宁 530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并强调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围绕这段论述谈谈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宏观的方面来看,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并有重大突破

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两效统一、媒体融合发展、高端智库建设、文艺评奖改革、扶持戏曲和影视业发展等70余个文件和有关政策,理顺了内外宣体制、互联网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开展了文化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搭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梁”和“柱”。中央确定的104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99项,其余5项正按计划推进,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

(二)文化法治建设有重大成果

不到5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网络安全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歌法》以及《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4部法律、1部决定。出台和修订了一大批文化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可以说力度大、数量多、效果好。

(三)文化产业有重大成就

我国文化产业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大。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1万亿元提高到3.03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比2012年增长67.4%,年均增速13.7%,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5.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从3.48%提高到4.07%,首次突破4%。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超过322万户。文化产业发展增加了文化产品供给,促进了文化市场繁荣,有力带动了文化消费。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93亿元,比2012年增长137%,其中国产片票房287.47亿元、占总票房的58.33%,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由21部增长到45部,电影银幕数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量2016年达到334部1.5万集,平均每天40集左右,产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图书出版从2012 年的 41.4 万种、79.3 亿册,增长到 2016 年的 49.9万种、90.4 亿册,总收入从 723.5 亿元增加到 832.3 亿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图书出版第一大国。

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繁荣文艺创作

十八大以来,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其对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那么如何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笔者认为,总体思路还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两个推动:“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之所以提出“两个推动”,原因在于我们传统的文化管理体制是政府管理部门把一切都抓在自己手里不愿松手,从规划、建设到实施、管理,集运动员、裁判员、组委会于一身,所有的角色都是政府管理部门,这样的体制显然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对于“两个推动”,国家文化部对文化管理部门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门一定要有“三个转变”的意识和行动,即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从原来只面向自己的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转变。

(二)从里程碑式事件“国家艺术基金成立”看“三个转变”

如何实现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三个转变”?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对象、内容等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在这里,笔者从对繁荣文艺创作有最直接影响的文化资金投入模式的改革创新来思考和解读“三个转变”。

2013年12月30日,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上有一个重要举措——成立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发起,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旨在国家层面扶持艺术发展繁荣的专项基金。在资金来源上,国家艺术基金既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也接受社会捐赠,为社会资金资助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开放平台。

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三个转变”有何意义?笔者认为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有两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新思路和新作为。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文化管理部门需要创新思路,找到区别于传统的文化管理方式,而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就是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管理体制创新,因为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解决了传统文化资金投入模式的弊端。众所周知,传统文化资金投入模式是以政府为主,由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划拨给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然后由后者安排使用。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文化行政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资金往往只能在文化系统内部“体内循环”,因而存在着文化投入分散、缺位和越位并存,资金管理链条长、使用效益不高甚至腐败等问题。为了解决这种传统文化投入模式的弊端,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就是对原有的文化资金投入模式的一个重大突破。在我国的艺术领域引入基金管理,是我国艺术资助评审体制的一次转型,确实是一种体制创新。这种“新”主要体现在国家艺术基金“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上。国家艺术基金的组织结构是这样设计的:一是成立理事会。理事会是基金的决策机构,负责基金的顶层决策,实际上是一个执行部门。二是成立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基金的组织实施,实际上是一个执行部门。三是成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构成包括艺术专家、财务专家和监督管理专家。专家委员会根据功能需要从6千余人的专家库中遴选或随机产生。基金最核心的,即评审的权力、监督的权力以及验收结项的权力,都交给了专家委员会。在组织架构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管理中心“三位一体”、适当分设、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具有分权及共治的特点。三者各有权力清单。这符合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的一般原则。

第二个亮点是从“管脚下”到“管天下”。国家艺术基金将围绕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四大方向进行资助。基金的申报主体面向全社会,不分国有或民营,不分单位和个人,只要符合条件就可申请基金资助。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对此解释得更为明确,“和现有的一些专项扶持资金不同,国家艺术基金的突破点就是,面向全体艺术领域,每个从事艺术的个人。比如,某人没有参加任何艺术组织,也不属于任何院团,但是其正从事某一项艺术——创作一部话剧,只要他想得到资金上的支持,都可以按申报指南申请资助。”如今除了国有文化单位之外,还有大量来自民间的、民营的、个体的文化生产力量。国家艺术基金就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而成立的,这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无疑是一利好。据笔者统计,自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南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共8个项目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这对于繁荣南宁市的文艺创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国家艺术基金成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是推动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三个转变”的具体举措。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打破了原有的“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文化资金投入模式,体现了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有利于实现管办分离,突破条块分割、部门管理等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对繁荣艺术创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快构建“双效统一”体制机制,促进文艺创作健康发展

本文前面已阐明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是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举措。《国家艺术基金章程》是艺术基金的基本制度,章程第一章第一条开宗明义:“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简言之,创作优秀作品是国家艺术基金工作的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显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文艺创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大力繁荣文艺创作,而这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以上阐述都涉及到一个关键词:优秀文艺作品。由此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一个对文艺创作具有导向性的问题:什么是优秀文艺作品?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文艺界以及社会各界都争论不休、评判不一。原因就在于人们对文艺与市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要正确回答“什么是优秀文艺作品”,就要对文艺与市场的关系有正确的思考和认识,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论述。

(一)正确认识文艺与市场的关系

曾几何时,市场经济的衡量指标开始直接纳入文艺评价体系。有人把印数、票房、收视率和点击率作为评判文艺作品影响力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用商业标准完全取代艺术标准。比如,近年来,国内影视市场进入迅猛成长期,各路资本纷纷跑步进场,资本市场甚至呈现倒逼影视创作市场的架势。在资本盛宴的滋灌下,行业乱象丛生:一些作家、导演、编剧一味迎合市场口味而制作低俗、暴力、无脑、粗制滥造的作品,不再用“心”讲故事。像当今充斥荧屏的“抗日神剧”就是一个缩影,在这些抗日神剧中,出现了诸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裤裆藏雷、刀枪不入等无脑的、违背常理的雷人场景。再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悦观众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因此,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亵渎,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节目充斥荧屏,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笔者认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开发、再创作,赋予其更多现代内涵,从而更好地向青年人传播、向世界传播,应当予以鼓励。但这样的再开发、再创作绝不是没有底线地随意发挥,更不能堕入“娱乐陷阱”,否则作品也不会获得群众认可,不会具有长久生命力,甚至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反感和批评。当然,一个没有任何娱乐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各种游戏、笑话、趣闻等娱乐形式无可非议,但是,把娱乐当成文艺创作的头号价值取向就很不正常了。总之,文艺创作中的这些不正之风散发着铜臭气,传播着负能量,误导着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历史观,这些现象充分暴露出当前文艺作品评判标准的混乱和缺位,原因就在于对文艺和市场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每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文艺工作者在面对文艺与市场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难题时,要牢记文艺工作者创造精品、传承精神的神圣使命,不忘文艺创作的初心(对美学品质与精神内涵的追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应有的选择与基本的坚守。

其次,经济利益的获得,不仅是对文艺工作者所付出劳动的回报,更是文艺创作生产的有效驱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以产品形式进入市场,文艺工作者不应该无视市场、拒绝市场,而要正视市场、接受市场,要认识到市场是使文艺更好传播的重要途径。文艺作品可以借助市场机制更为有效地推向社会,更为充分地实现其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应当承认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确实无法与商品资本的逻辑完全绝缘,任何一家文化企业在投资制作某种文艺作品时,必然需要考虑如何回笼资金、回收成本以及盈利,以利于扩大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时适当考虑利,无可厚非。但是,市场又具有重利轻义的一面,唯利是图的特性,一味地迁就市场,随着市场大潮游走,就可能在追逐流行、追赶时尚中,走向见利忘义,趋于低俗媚俗,使文艺作品应有的审美追求与精神追求被忽略、被淡化,最终沦为市场的奴隶。

(二)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论述

作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习近平文艺思想就是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在思考和回答什么是优秀文艺作品这个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的有关论述。

1.关于“双效统一”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这是对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实际上,这个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等多个场合的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就明确提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段论述明确阐明了优秀文艺作品的“双效统一”评判标准。

不可否认,大众对于文艺作品的评判,多数情况下确实反映为市场的接受程度。喜闻乐见和视而不见是市场销量变化的主因,这是一种常态。但尽管如此,一部作品得到市场的认可甚至好评并不能说明一切,其背后可能存在各种复杂的原因。应该指出,评判文艺作品远比评价一般普通商品要复杂得多,因为市场的成功不代表思想和艺术的成功,市场的兴旺不完全等同于大众的真正需求。不可否认,有一些思想和艺术低劣的文艺作品并未遭到市场的淘汰反而大行其道,但这样的作品在市场上越成功,其负面影响就越大,这就如同有些垃圾食品虽然香气逼人,但吃得越多对身体的危害就越大,劣质的文艺作品最终会在畅销中损害大众利益。因此对文艺作品的评判,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把握好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准确认识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和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效统一的标准”。这是对当代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的基本要求。

2.关于“三个维度”的评判标准——“双效统一”标准一脉相承的高度提炼。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作了重要讲话,他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笔者认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文艺的本质属性出发,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从三个维度,立体化、形象化地对文艺创作提出标准和要求,是“双效统一”标准一脉相承的高度提炼。

这又牵涉到怎样的文艺作品才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这一问题了。

“有筋骨”对人来讲就是指肌体强壮,人需要筋骨,有筋骨才能昂首挺胸,刚劲有力,无筋骨就会弯腰驼背,羸弱无力。而对文艺作品而言,有筋骨,就是有思想立场,有信仰坚持,有对时代精神的高度理解和追求。文艺作品有筋骨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能启人心智。无筋骨的文艺作品就是无病呻吟,空洞乏味,像现在一些维金钱论、维暴力论、维淫秽论的文艺作品就是毫无筋骨的快餐作品。《人民的名义》的作者周梅森认为:“现在有一种风气特别可怕,就是躲避文学的思想性,不再谈论文学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思考量。只关心如何把文章往精巧玲珑细腻里写,认为这是艺术,我不能认同。”获得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邕剧《玄奘西行》就是一部有筋骨的文艺作品。该剧由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指导,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创作演出,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为探究佛理,执着信仰、追求理想的故事。该剧弘扬了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的民族精神。国家艺术基金要求作品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体现中国精神,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而这部作品正是蕴涵了这些内容。

“有道德”,这既是对文艺创作者的要求,也是对文艺作品的要求。有道德就是要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的:“胸中有大义、心理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要求和使命担当,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在央视节目《开讲啦》反思自己说,他在成名后饰演电影《横空出世》中冯石一角时,就没有下决心去减肥,现在每每想起来,特别是看到银幕上自己略微发胖的形象时,就会产生一种“耻辱感”,认为是从艺生涯中的羞耻,痛恨自己出名后曾经有过的“浮躁”。我想这就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担当。文艺作品要“有道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的:“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这就是对文艺作品“有道德”的最好诠释。近些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有文化分量和文化担当的节目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说明观众并不只是对明星感兴趣,只喜欢看插科打诨、嘻嘻哈哈的节目,那些有文化分量的文艺作品,同样可以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

“有温度”,对文艺作品而言,是指对人民大众的深切关注,有情感价值取向上的感染力。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能够温暖人心、启迪心智、引发共鸣。文艺作品要做到“有温度”,这就要求文艺创作者必须做到“三要”:

一要深入沸腾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比如,小说《人民的名义》的作者周梅森就有过在市政府副秘书长这一岗位上挂职一年的经历,非常了解国家政权的运作形式,小说中和剧中里很多情节不仅来自真实的社会新闻,也源自他的亲身体验。

二是要投身火热的时代。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文化兴盛,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

三是要献出真诚的内心。真诚既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为文的关键。情感只有源于真诚的内心,作品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才能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

总之,对于文艺作品而言,筋骨、道德、温度既是不同维度的要求,也是合而为一的整体,缺一不可。有筋骨是对文艺作品的肌体要求。有筋骨,才有支撑,才硬气,作品才能立得住。有道德是对作品的品质要求,有道德,才能有担当,有追求,才能以德服人,作品才能站得高。有温度是对作品的内涵要求。有温度,才能温暖人心,才能春风化雨,作品才能行得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就是立得住、站得高、行得远,文艺作品唯有具备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才能称为优秀作品。

近两年多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2015年9月)、《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2015年12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2017年5月)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说明文化领域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双效统一”的体制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加快构建“双效统一”体制机制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企业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促进文艺创作的健康繁荣。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2017-11-27].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3]董学文.充分认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7日(24).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 -10 -14)[2017 -11 -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5]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16-12-01)[2017-11-1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 -12/01/nw.D110000renmrb_20161201_1-02.htm.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文艺艺术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大众文艺(2023年20期)2023-11-16 12:06:16
文艺作品
美术界(2022年6期)2022-06-29 01:59:46
1942,文艺之春
环球人物(2022年8期)2022-04-25 21:32:42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7:26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大众文艺(2019年14期)2019-01-27 11:31:55
纸的艺术
□文艺范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