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祥勇
(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党校,四川 达州 635000)
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锤炼的重要手段。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校党性教育单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够时间,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这对新形势下党校党性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党性教育要设置专门的教育单元,没有一定量的课程作为支撑是不行的。强化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必须下足功夫研究、开发,建立起一系列彰显党性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不仅是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也是发挥党校优势,强化党校主阵地的必然要求。
党性是政党固有的属性,是政党阶级性的最高体现,是政党性质在党员思想、行为上的具体体现。进行党性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作风等方面内容的强化学习,不断纠正、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也是党校教育能够取得实效的一大难点。党性教育关键是入脑入心,这恰恰是最难的一点。从实践感知,党性教育是一个外在灌输和内在消化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完整的党性教育过程应当历经知、情、信、行四个环节,是一个“由知而情、由情而信、由信而行的思想教育过程,是知、情、信、行的有机统一。”知是认知,是党性教育的前提。党性教育首先要解决党员干部对党性及党性教育的初始认知,不明白党性为何物,党性教育便无从谈起。情是情感,是党性教育的方式。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引起党员情感共鸣、灵魂触动。信是相信,是党性教育的重点。在深刻认知和情感触动的情境下,使得党员干部思想发生变化,逐步内化为自身政治信念和价值自觉,转向真学真信。行是行为,是党性教育的目的。通过知、情、信三个环节,达到思想自觉,最终知行合一,成为行为自觉。
同时,在党性教育过程中,还要把握好三个规律性的特点:一是严肃性与鲜活性相结合。党性教育本身具有严肃性,但过于严肃,难免枯燥,教育就显乏力,需要在严肃性中贯穿鲜活性。历史上,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事迹是严肃的,但这些故事却是鲜活动人的。党性教育就要把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挖掘、呈现出来,要像开展党的民主生活会那样,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二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历经九十余年的成长,党性教育资源丰富,但不同的历史时期、阶段,党性教育的内容、形式都应有差异。革命战争年代,忠于党、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艰苦奋斗,敢于牺牲,这是党性教育的素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这些人勤俭节约、甘于奉献、无私为民,是新时期党性教育的素材。党性教育就要把历史上的素材与新时期的素材充分结合起来,传承、延续历史,突出、彰显时代,注重历史厚重感,兼具时代新鲜感。三是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有8800万之多,队伍呈现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时代的特点。特别是在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逐步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需要党性教育把握好梯度和层次,在普遍性教育中突出差异性。对那些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员干部而言,普遍性的党性教育就能够引起共鸣;对于年轻化的党员,既要着眼历史,更要叩问现实,把党性教育的深度挖掘和体现出来。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对党性教育的内容作了完整概括,特别强调:“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党性教育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涵盖面广,呈现出党性教育的层次性。
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是党性教育最崇高的目标,是最根本的要求。党章开宗明义就表明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两者是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的关系。共产党人讲理想信念,必然离不开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丢失了这个根本,理想信念就是空中楼阁,就失去了具体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开展党性教育,首在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深刻悟透人民群众才是最可靠力量的道理,壮大精神之“钙”,牢记为民宗旨。
党史国史、革命传统蕴含着红色基因,是党性教育的优越土壤和基本前提。党员干部若对党史国史的脉络缺乏了解,对党的革命传统缺乏认知,不仅愧对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党性教育也就失去了教学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学好历史,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走向更为光辉的未来。开展党史国史、革命传统教育,可以让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思想理论,总结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中领悟党的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风范,进而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这不仅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根本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道德品行、法治意识、反腐倡廉教育彰显德、法、廉,三者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是党性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前进,面临的复杂形势、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员干部道德品行滑坡、法治意识缺乏、腐败现象滋生等问题皆有存在,要求党性教育从党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时代课题入手。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与之相适应,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法治意识。道德品行强调道德修为,要求品德优良,德行合一,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时刻守住自己的精神高地;法治意识强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求杜绝不懂法律,滥用法律的现象,干事创业都要想想合法性问题,做到任何时刻不越法律界限;反腐倡廉强调警钟长鸣,根本上还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树立从政为官的良好品德,自觉抵制腐败,守住为人为官的底线。
党章党规党纪是党内的法规法纪,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熟知的内容,是党性教育的基础。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其中的每一条规定都是党员的基本遵循。党规党纪是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规范党员思想行为的具体遵循。学习党章,学好党规党纪,就能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党员干部若是不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不恪守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那就失去了共产党员最基本的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撰文谈学习党章,特别强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恪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修订、出台了多部党内法规法纪,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思想行为上的硬约束,把党纪党规的笼子扎得越来越实,越来越紧,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就是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
党性教育要入脑入心,触及思想灵魂,必须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在教学方式的实现中,以形式展现新颖,以内容填充思想,增强教学吸引力,潜移默化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情感,真正使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
讲授式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员为受众,教师通过精心备课把理论观点系统地展现出来,引起学员思考,达到思想升华。这种方式常被贴以灌输的标签,一旦讲解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对内容讲解不透彻,把握不精,研究不深,就会引起学员反感,效果不尽如人意。这需要把握好两个度:一是深度。通过理论讲解来强化党性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就理论谈党性,要对讲解内容有深度把握,了然于胸,对其中的思维逻辑、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心中有数,以精深的研究把理论的深度体现出来。二是广度。一门课要讲得好,必须立意高远,树立前瞻性思维、系统性思维。通过课堂呈现的内容必须知识面广,把讲解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联系起来,适当发挥延伸,从中彰显信息量,以此开拓眼界。
研讨式是以学员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员参与度为目标,引起学员思考讨论,交流思想观点。这种方式要注意两点:一是主题。好的主题是研讨成功的一半。确定一个有普遍性又具针对性的研讨主题,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产生思想共鸣,引起激烈讨论,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形式。学员研讨,采取何种形式十分重要。要根据研讨的时长、主题大小、学员人数确定具体的研讨形式。如果形式选择不好,很容易让研讨流于形式,甚至把研讨变成口水辩论,引起场面失控。一般而言,学员人数较多,可以分为若干小组讨论,然后集中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学员人数较少,可以要求学员依次发言,然后再自由交流发言。
访谈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也是吸引力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以真实历史、真实人物为依据,通过访谈人的引导提问,被访谈人的真实叙述,再现还原,由此引起学员思考,产生思想震动。这种方式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访谈双方。一是被访谈人。被访谈人可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或革命者的后代,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要充分挖掘这些历史故事、现实素材,把真实历史、事迹还原到课堂,通过他们的真实叙述,让学员深入地了解一段历史、一个事迹、一个故事。二是访谈人。访谈人扮演着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可以由老师担当,通过问题的设置、话语的引导,让被访谈人把真实历史、事迹娓娓道来,如此面对面地讲述,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更易让学员在心灵上有所触动。
激情式也是党性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追忆传统、提振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以党的经典红色歌曲为依托,通过合理编排,教师引导组织,让学员充分参与,在重唱红色歌曲中感受革命传统。如《十送红军》让人想起二万五千里长征;《映山红》燃起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南泥湾》让人想起八路军努力开荒、发展生产的精神;《春天的故事》让人想起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等等。这种方式要求一至两名能唱歌会组织的教师,通过精心选择红色歌曲,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把握课堂节奏,调动学员激情,营造演唱氛围,采取学员跟唱、重唱、编组合唱、组与组之间对唱等形式,把红色歌曲的能量唱出来,感受不一样的革命传统教育。
影像式,即视频教学。为了突出党性教育,影像式教学选择的内容必须关乎党的历史、革命传统、信仰信念等方面。这种方式一般以纪录片、红色电影、电视剧片段来展现。在展现方式上,可以以整节课来呈现,也可以以插入片段式来呈现。如专门安排一堂课观看某个主题的电影电视,或者在讲解某一堂课时,以插播的形式展示某些历史事实及细节,效果必然高于讲述。在素材选择上,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普遍性是指没有地域限制,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信仰》、反腐纪实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等适用于任何地方党校的影像式教学。特殊性是指带有地域性的,如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时播放电视剧《井冈山》片段、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培训时播放电影《焦裕禄》,等等,这些电影电视在具体的培训地域播出时往往最能吸引学员观看,达到教学效果。
现场式也即现场教学,这是课堂教学外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以参观为主,讲解为辅,通过学员实地走访观看,形成直观感受,增进思想认同。现场式教学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教学点的选择。要根据学员对象,精心选择现场教学点,可以到将帅人物纪念馆、红色革命陈列馆、战役战斗遗址、革命烈士陵园、廉政教育主题室等地方开展教学。二是现场讲解人。这个可以是讲解员,也可以是从事具体工作的教师。一般而言,讲解员讲解过于套路化,对具体的历史人物故事、细节把握不深,学员听来也比较乏味;教师则相对专业,研究深入,讲解起来更为细致,更有历史纵深感和人物故事感。特别是典型感人的革命烈士故事,在瞻仰革命烈士陵园时呈现出来,更易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效果。三是参观形式。现场教学切记走马观花,在参观过程中,要走走停停,走的时候详细观看,停的时候整好队伍专心听教师讲解,避免形式化。
体验式是亲身体验、感受的一种方式,也是党性教育中大力提倡的教学方式。事必躬亲,体验既能加深印象,也易触及灵魂。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最能激发学员热情,最受学员欢迎且效果最好。特别是一些地方利用红色革命资源开展重走革命先辈走过之路的体验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穿红军衣、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尝红军苦、唱红军歌。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开发“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体验式教学,蜿蜒曲折、崎岖不平的小道,让学员重温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岁月;再如长征干部学院开发“爬雪山、过草地”重走长征路的体验式教学,让学员体验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磨练意志,锤炼党性。还有一些地方开展“三同”教育,即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访贫问苦,与基层贫困群众同吃粗粮、同住土炕、同干农活,在体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体会和感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锤炼党性,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性教育是改造党员干部主观世界的学习、锻炼活动,属于主观思想意识层面,这为检验、评估党性教育的成效带来了很大难度。因为人的思想意识最具动态,最难把握,具体操作难度很高,如何检验、评估党性教育的成效已成为当前各级党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从教学实践中感知,笔者以为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党性分析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检验党性的重要手段。开展党性教育,必须抓好这个重要环节,把党性分析作为提高党性教育成效的关键一环,不断强化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一是严格制定党性锻炼计划。学员入学,必须按照有关学员党性锻炼的规定,制定个人党性锻炼计划。这个计划要详尽务实,不能空对空,光喊口号,要有操作性。要紧密结合思想实际和学习实践,怎样开展学习,怎样约束行为,都应当纳入计划,以此作为鞭策和动力。二是扎实开展党性分析交流。党性分析交流是剖析党员党性的重要组织形式。要以班级形式组织全体成员进行深入的党性分析交流会,主动开展自我批评。这个过程,全体学员必须充分准备、全心投入,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上真诚真心,深入剖析到位,做到“解剖自己不怕严,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三是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报告。通过学习,有思考,有收获,此时撰写党性分析报告才更具体、更深刻、更触及自我。要紧密结合学习体验,把思想上的困惑,行动上的不足,完整地表达出来,切实把撰写党性分析报告当作一次照镜、洗澡、治病的过程,成为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动力。
当前,各级党校在党性教育过程中都建立了一套较为适宜的考核模式或制度,但定论不一,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做法。实践证明,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必须的,这既是党校开展党性教育和正常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学员学习、增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遵循。党校应当明确,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业,是党校的特色优势所在,必须把党性教育贯穿每一个教学过程,把党性教育的氛围搞出来。这个过程和氛围正是党校量化考核,建立综合考评机制的参考和来源。一是建好党性教育学习档案。学员在校学习,会有一系列学习活动及学习任务,每一个阶段都要贯穿党性教育,每一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考核机制。要把入学教育、日常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活动、学习笔记、党性分析、结业考试等学习要素都作为考核内容,加以量化,最后综合考评。尽管这种量化考核有一定缺陷,但这些纳入考核的要素毕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员党性的强弱。二是强化党性教育成果运用。党性教育重在实效,更重在重视。党委组织部门若重视党性教育的成果,学员必然重视党性教育。为此,党委组织部门与党校要通力合作,确定一些定性或定量的考核指标,使党校党性教育有依据、能考核,并把考核成果充分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任用和提拔上,形成党委组织部门与党校共同抓党性、用成果的考评制度。
党性教育的实效,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学员的自我感受上。学员反应强烈,触及思想灵魂,党性教育才有效果。因此,党性教育要时刻关注学员的获得感。从培训之初到培训结束,都要以学员的收获感和满足感为着眼点,这就需要党校在培训前、后两个阶段做好充分调研。一般而言,党性教育有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三个要素。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都好把握,而干部需求则是一个潜意识的需求,较难把握,这就需要党校在培训前夕根据学员的整体特点选择性地做一些访谈,了解学员需求,为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要做好培训后的跟踪调研工作。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党性教育的结束,而是检验党性教育成效的开始。要建立并落实学员跟踪反馈机制,组织人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跟踪回访,谈谈培训学习的体验和感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及值得肯定之处。如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教学实践中,为拓展和巩固培训成果,专门组织调研组赴多个省市,与组织部门及学员代表进行座谈、回访,详细了解各地组织部门及学员对学院开展党性教育的评价和感受。特别是在学员中开展训后延伸“三个一”活动,即回到单位后,“汇报一次学习成果,主讲一次党课,组织一次研讨”,极大地强化了训后党性教育的成效。
[1][3][8]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09):3-13.
[2]孟庆松.党性教育要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N].光明日报,2016-02-24(06).
[4][6]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5]任仲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重要文章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7]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N].人民日报,2012-11-20(01).
[9]李宁,裴麟麟.升华党性教育成果 强化党性修养意识[J].党政论坛,2016(07):43-44.
[10]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课题组.党性教育培训“延安模式”的成效与进一步提升的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02):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