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九翠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趣味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253-02
Summary: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s in full swing.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s teachers to be good at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reatively carrying out various form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triving to form a teaching personality. However,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as long adopted the “classroom +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s”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Students turn around the baton of the teachers and neglecte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As a result,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s constrained and they show Feeling tired of learning.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it is a very pragmatic practice for teachers to add “taste” to all asp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new course;Junior high school;Fun Teaching Method
新一輪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现代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也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因此,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1 选择可行教法,科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
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舂》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的《春》时主要是采用“朗读体会法”。如:在讲“小革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然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最后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单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
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训练初一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是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而在教初二学生阅读文章时,多数情况下我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初三,在分析文章时,我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我只是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者”。
2 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在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上。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初一,在教学时,我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到初二,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初三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师生配合,共同完成教学
针对教师教学满堂灌的影响,教师要自己努力走出这个模式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一味讲,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讲台或者课堂就是一个大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的参演者,那么就应该双方互相配合,才能最终完成教学。在这个舞台之中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站在台子边缘的导演。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自信来展示他们的才华。我曾经尝试让学生来讲台之上代替教师讲十分钟的课程。最初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害怕这十分钟被浪费了,甚至还担心学生根本不可能讲出什么东西来。但是学生在十分钟里的表现十分出色,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所以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绝对是可行的,并且能在教学中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时刻满足学习的成就感和成功欲望,而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就能很好地满足他们这个心理阶段的需求。一些成功展示自己才华或者展示潜能的学生在其后的语文学习中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情趣。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不过是一个知识的串讲者。而教师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知识串讲者必须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通过唤醒或者激发学生潜能来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4 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所谓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不外乎就是由计算机作为平台带来的一系列的教学辅助手段,包括图片、声音、影像,以及一些可以代替黑板、粉笔、计算器、画图工具等的电子手段。多媒体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让中学语文教学发生质的变化。例如,它的表现形式比较逼真,把课本内容立体化地再现在屏幕上,最大限度地传达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这比教师运用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抽象地思考要容易得多,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视听合一,符合学生的感性思维方式,使学生从声音、图像等多方面感受课堂教学内容。然而,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要发挥它的优势,就在于教师的合理使用。一方面,多媒体是辅助手段,教师在运用时不能过于夸大,让多媒体一演到底,这就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课上的口传心授、板书、师生之间的沟通等常规教学是多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重质量,不能没有实质内容。如果过于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学生的注意力会被转移,教学内容不明确,学生学不到东西,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以上笔者只是简单地指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来解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这是一个教学改革和解决教学积弊的良好时机。笔者认为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以及对教学的理解,教师会更加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纠结,如何很好地摆脱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是我们在解决初中语文教学积弊中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黄静.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