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管理的几点看法

2017-10-20 14:12滕兆莱
数码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育人环境健康成长

滕兆莱

摘要:人生在世,需要三个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以及心灵管理。这三者之中,心灵管理尤为重要。从教近30年的教育历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孩子的心灵管理被忽视,那么烦恼、担忧、不满常在孩子的脑中浮现作祟,因此就会痛苦、焦虑。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过重,孩子的心里很容易滋生嫉妒和憎恨。而这种心病又常常影响着情绪,伤害着肉体。人的心灵犹如庭园,如果不加耕耘,任其荒芜,不去播种耕耘,那么就会杂草丛生。所以说心灵能决定人生,心态能改变命运。那么如何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心灵管理呢?下面以我的个人经历简单的从以下几点谈谈看法。

关键词:管理沟通;育人环境;健康成长

1成功地进行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教师有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这也是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教育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心灵沟通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信任、改善和发展关系、谋求目标一致的双边活动。而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其实是一种价值内化过程,既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学生在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诚心与关心时是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所以教师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的尊重、理解,且能自思、自制、自重、自信、自強的思想品质。例如,平常可激励学生在写周记及其他作业时,用真话写出真情、真事、真看法,倾吐自己的心声,教师则在评语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最易令学生接受,也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此外,设立班级或校级“心理信箱”等,让学生去倾诉、去求解,让教师作解答、作帮助,也是很好的办法。

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来自社会的正面影响会给学生成长起着积极作用,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会给学生成长起着消极影响。所以要高度重视育人环境,提醒学生远离不健康不文明的活动场所,注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能自觉抵制来自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他们的亲人朋友,沟通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教师若能经常与学生谈谈心,深入学生的生活,多方面地了解和关心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就像知心朋友或慈爱的父母一样。那么,沟通就不会太困难,教育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3举办“家长心理学校”。重视家庭心理辅导咨询服务

“家长心理学校”有别于家长会,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的心理品质,以家长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品质去影响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发展。授课内容可从两个方面开始学习:1、对家长进行心理指导。包括:指导家长树立正确地家教理念;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指导家长掌握疏导孩子心理障碍的技巧等。2、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指导。包括:“锻炼心理品质”的指导;“塑造良好性格”的指导;“善于调节情绪”的指导;“磨砺坚强意志”的指导;“承受挫折失败”的指导等。

可以建立家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家长的需要。在方式上可采取个别咨询、电话咨询,定期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4引导学生具备成功的心态

一个人成功不是因为做事情很成功,而是有一个成功的心态。成功的心态具备三个条件:

1.能管理好自己的心;2.能得到身边人的心;3.能引领身边人的心。

引导学生明白成功也许需要20年,可是失败一天就够了,一个想法足可以让人瞬间败亡。正常的心里面有幸福、安息、盼望。不正常的心里是不平安、不满足、伤心、绝望、痛苦、虚空的。人的心已经变的不正常了,人却不知道。所以说心好与坏与学生本身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学生的心是否有人来管理。就如房子好坏不在与房子本身,在与里面谁来住。人总是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其实重要的是别人是否接受我们,但是我们心里总觉得自己了不起。

5教会学生接受引导生活

学生的心就像一块田地一样,学生自己能耕耘自己的心田吗?不能。所以教会学生得把耕耘权交出去,得相信引导者,接受引导并交托给引导者,那学生的生活就能变得丰富而精彩。

综上所述,教师如果能在与学生交流时恰当地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就容易使气氛变得轻松,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敞开心扉,从而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里,然后根据学生的心里情况去调节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拿着什么心态,就走什么道路,心被调节的话能走光明的道路。再教会学生越过负担,心健康的人面对负担时绝不会逃避,生活也会不一样。适时地捕捉教育契机:比如要批评教育一位思想太偏激的学生,教师可先肯定或赞赏他的“有个性”,是一位“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再分析“求同”与“求异”关系和作用,最后才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对他的要求,这样才能令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我想,教育这类学生,板起面孔硬训恐怕会适得其反,还需教师用自己的机智,恰如其份地“幽”他一“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多点民主、多点尊重、多点耐心、多点信心都是教师与学生达到沟通的良好方法和重要因素。教育是心灵工程,可谓千丝万缕,而沟通是在心灵中架桥,其方法亦可谓举不胜举。愿师生之间能常架心灵的立交桥,使教育“畅通无阻”。

猜你喜欢
育人环境健康成长
把快乐留住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君子文化”育人特色的创建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浅谈如何打造新建特殊教育学校育人环境和教学管理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环境创设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