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惠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具有着较强的基础性、操作性,是培育学生信息素养,推动其全面发展的路径之一。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并要对有效教学的实现策略加以分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其的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如何在课堂中构建起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所研究的课题,而对于开展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教师而言,也是同样如此。至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以新课改为导向,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等,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创新教学,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助力。由此可见,在现阶段,以此为话题加以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其具有着较强的知识性、技能性,开展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乎到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信息素养的形成情况。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有效教学的实现,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大部分的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都抱有着较强的好奇、娱乐心态,甚至一些学生在学习时,难以跟随住教师的步伐,脫离课堂,自己去偷玩游戏、聊QQ、看视频等,这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都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伴随着课程的不断加深,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在该学科中,有很多需要反复记忆、反复练习的知识,难度较大,使得其对学习失去兴趣、自信、热情,难以保障学习任务的完成。由此可见,在当前,对有效教学的实现策略进行研究,将具有着较为重大的意义。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路径
2.1实现拓展学习,推动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针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言,其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目的,将学科价值展现出来。但是,在该学科中,其所包含的知识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是书本所能描述的,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拓展学习的实行则是必经之路。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以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使有效教学的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学生讲解一些拓展性的知识内容,比如,防毒杀毒、图像制作、动画制作、文件处理等,也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软件教学,如360卫士、视频播放软件、金山毒霸、美图秀秀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必要性等,这对于有效教学的实现,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2.2实行问题引导,促进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其往往会涉及到较多的操作内容,在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将这些知识逐一地教授给学生,教学效果则会差强人意,学生也难以理解、消化,会经常性的记不住,难以保障学习目标的达成。至此,为了促使有效教学的实现,教师也可以实行问题引导,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亲身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
例如,在讲解“文字处理”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打印出一篇文章,在上面写出学生在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字间距的调整、文字修改、段落调整、段落排版等,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些问题下发给学生,让其有序地开展自学,并在自身的引导下,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使有效教学得以实现。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使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性的提高。
2.3开展合作学习,落实有效教学。新课标提倡,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应积极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亲身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理解、记忆程度得以深化。至此,在实践教学中,为了促使有效教学的实现,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保障教学活动得以开展下去。
例如,在讲解“制作GIF动画”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学知识点,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性的了解,并标注好不懂的问题,便于在后续学习中解决;而在这其中,教师就可以发挥出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们形成资源互补的小组,使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学有所获,使学习效果得以增强。在此形式下,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得以增强,为其后续学习的展开打下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致力于有效教学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创新性、生动性、活跃性,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感、感染力,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使教学活动得以持续、稳定地实施下去。但是,在这其中,教师也应掌握适当的实现路径、方法等,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效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