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古文探源

2017-10-20 23:14张明霞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赣南

摘 要:客家古文是流行于赣南地区的曲艺形式。关于客家古文的渊源,一直未有可靠的说法。文章以客家先民南迁始发地的传统音乐为参照物,与客家古文进行音阶类型、旋法、音调特征、调式类型等音乐形态各方面的对比,对其源流探寻进行尝试。

关键词:赣南;客家古文;曲艺音乐;渊源探索;中国传统音乐

客家古文是流行于赣南地区的曲艺形式之一,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表演形式为男性盲艺人自带“勾筒”(自制二胡),自奏自唱。《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西卷》(以下简称《集成》)中记载:“关于赣州古文的形成年代,在老艺人中有一些传说,如说早在唐代,就有某书生为其盲妻编唱;又有的说,是某代皇帝为其盲叔消遣,令人编唱的,后来流传出了宫外……明末清初,由于南明王朝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与清朝相持多年,我国北方有一次较大的移民潮涌向赣南,古文便很可能是这次客家先民南迁时,将这种盲人说唱艺术从北方带过来的。”[1]可见,关于客家古文的渊源,《集成》中有三种说法,但均无确切的材料以佐证。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客家古文、渊源”为主题进行检索,呈现结果与《集成》中的描述无二致。

关于源流考,笔者认为,在文献资料缺乏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本身进行分析是较为科学的方法。黄翔鹏先生将梅兰芳大师对自己毕生艺术经验的总结——“移步不换形”归纳为“数千年来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发展过程的规律总结”。[2]因此,如音乐间有相互或傳承之联系,当能从各方面找出蛛丝马迹来。秉着这一观点,假设如《集成》所说,客家古文可能随客家先民南迁带来,则可以客家先民始迁地的音乐为参照,进行音乐形态上的比较。

客家研究专家罗香林先生对于客家民系的形成有“五次大迁徙”的说法,而客家先民是来自中原汉族这一观点亦基本达成共识。罗香林认为,“中原基本上是‘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3]此地域范围以今河南地区为主,包括河南周边的少数地区。因此,笔者拟以河南地区的音乐为参照,尝试做一做客家古文的探源工作。

音乐形态,或者说“乐声”形态,即指“与乐音音响相关的各种艺术音乐形态要素[4]”。以下笔者将从音阶类型、旋法、音调特征、调式类型四方面来进行对比。

一、音阶类型

汉族地区的音阶素来以“南方多五声、北方多七声”为共识,而华北地区的音阶,又以含变宫的六声或含清角的六声为主。如河南民歌《编花篮》、《绣荷包》等均为含变宫的六声。而客家古文则以五声音阶为主,在笔者分析的16首曲目当中,五声音阶有12首,占75%,含变宫的六声有3首,含清角的六声仅1首。[5]

二、旋法

旋律进行方面,亦有着“南级北跳”之共识。如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对花灯》等民歌,旋律中出现较多re-sol、la-mi这样的四、五度跳进。客家古文的旋律则以级进为主,一般为三度小跳,少见四度以上的跳进。

三、音调特征

参考王耀华老师“中国乐系音调系统”的概念,“以中声韵为基准,往左:窄声韵属南方音乐之特征;往右,宽声韵属北方音乐之特征;两端的小声韵、大声韵为少数民族音乐之特征。”[6]以此来看,南方音乐应属大二度、小三度或小三度、大二度构成的窄声韵,北方音乐应属纯四度、大二度或大二度、纯四度构成的宽声韵。如《王大娘钉缸》中运用最多的为do-re-mi-sol的宽声韵四音列,其中常见re-sol的四度进行;客家古文的旋律进行则多为sol-la-do的窄声韵三音列,或sol-la-do-re的窄声韵四音列。

四、调式类型

据张振涛先生的《<中国民歌>毕曲煞声统计表》[7]反映出的结果,河南、江西地区的传统音乐调式分布均是徵调式的数量居第一位。在笔者统计的16首正本唱段中,徵调式有12首,占比58%,商调式3首,占比25%,宫调式仅1首,占比17%。鉴于徵调式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因此,从调式类型的方面看,无法确定其南北属性。但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客家古文中还含有一些徵商交替调式,颇具西北地区的音乐特点。

可见,客家古文在音阶类型上以五声为主;在旋律进行上以级进为主;音调特征上以窄声韵的三音列、四音列为主;调式类型上以徵调式为主,具有明显的南方音乐特点,与《集成》中认为的较可信之说法(即客家先民南迁时从北方带来)大相径庭。但客家古文亦并非完全没有北方音乐的特点,如其偶尔用到含变宫或含清角的六声音阶;其句式结构中亦出现一些漏板句式。客家古文究竟渊源为何?是其源地并非为北方还是从北方到南方的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变异?又或者其是在客家民系稳定后受到本土音乐的影响?这些问题,依旧值得继续探寻。

[参考文献]

[1]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383-436.

[2] 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1987,04:4-21.

[3]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转引自冯光钰.客家音乐传播.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15.

[4] 伍国栋.音乐形态音乐本体音乐事象-与研究生讨论民族音乐学话语体系中的三个关键术语[J].中国音乐学,2010,03:63-68.

[5] 具体曲目与分析结果参张明霞、蔡际洲.赣南信丰县客家古文音乐调查[J].中国音乐,2014,02:113-118.

[6] 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377.

[7] 黄翔鹏,张振涛.中国传统音乐煞声问题的乐学理论研究[J].中国音乐学,1989,01:34-48.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赣南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国画作品《四季》
浅析基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辨识赣南脐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