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馨烨
摘 要:安德鲁·韦伯的音樂剧《歌剧魅影》自1986年伦敦首演以来,以其震撼的音乐魅力广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音乐剧进入我国市场,带来空前反响,随后掀起一股创作国产音乐剧的浪潮。本文分析了多部当代中国优秀音乐剧,尝试从中探寻所运用的《歌剧魅影》元素,如:摇滚元素的用法和古今中西乐器混搭的不同形式,以及这些创作手法和中国特色元素的融合。
关键词:《歌剧魅影》;摇滚;混搭;元素;音乐剧创作
海外经典剧目的引进多方面地促进了中国音乐剧的发展。韦伯的《歌剧魅影》作为海内外家喻户晓的音乐剧,以其独到的创作及表现手法:摇滚元素和古今中西乐器混搭,反复被学术界多方探讨与研究。本文主要探寻当代中国优秀音乐剧对这些创作元素的运用,以及分析中国音乐剧自身的特色。
一、音乐剧《美猴王》中的摇滚元素
在第三次大的综合中,我国音乐剧在创作中所包含的元素愈加多元化。其中,随着摇滚元素在音乐剧创作和表演中被频繁运用,产生了一种名为摇滚动作音乐剧的剧目新分支,其代表作之一是音乐剧《美猴王》。
摇滚动作音乐剧,顾名思义是在传统音乐剧的基础上,以摇滚元素作为该剧核心音乐表现风格,并加入大量动作设计,共同构成整部音乐剧表演框架的新型音乐剧剧种。音乐剧《美猴王》改编自名著《西游记》,借鉴西方音乐剧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融入大量摇滚元素,以架子鼓、贝斯、电吉他、键盘乐器等现代摇滚乐器为主。另外,该剧选择我国民族管弦乐器来搭配演奏,如:吉他与琵琶二重奏、吉他与古筝二重奏等。这种在吸收摇滚元素用法的基础上,将中国古典乐器与现代乐器纳入其中进行搭配表演的手法,体现《美猴王》在音乐创作方面化西化为本土化的借鉴与融合过程,并展现了中国音乐剧的民族特色。演员们通过摇滚风格的演唱方式,以极强的节奏感搭配富有中国文学色彩的唱词,带动演出现场气氛与观众参与感。同时,剧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武术、杂技和歌舞表演,并联合精致的特效化妆及华丽的舞美设计来实现亦真亦幻的视听效果,力求生动逼真地还原具有奇幻色彩的西天取经中的部分故事场景,幕于幕间的表演衔接紧凑,强调整体剧情的节奏性和动作性。
摇滚动作音乐剧《美猴王》采用了《歌剧魅影》主题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对摇滚元素的用法,在剧目编创过程中,融入摇滚元素,并加以中国民族化、本土化的元素进行进一步编创,拓宽了当前我国音乐剧表演形式的创新空间,也为能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的音乐剧新剧目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范例。考虑到当代流行音乐流派众多,除摇滚元素之外,爵士、嘻哈、慢摇等现代音乐元素同样拥有大批受众,间接使其融入音乐剧中的趋势及可能性不容窥视。
二、音乐剧《二泉吟》中的乐器混搭手法运用
近些年,我国不少音乐剧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歌剧魅影》中的乐器搭配形式,“不断更新音乐剧的创作理念,并以融入我国文化特色为创作前提进行音乐剧创作,在古典乐器与现代流行乐器混搭的基础上,尝试在音乐剧中以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混搭的伴奏形式进行表演,以此建立音乐剧‘本土化的表现方式。”①
《二泉吟》利用二胡的音色特性,不仅为该剧增添了更多的传统色彩与民族气息,传递给观众一种温婉细腻的抒情感觉,又恰当地将民族、现代、时尚与创意结合在一起,融合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的音质特色,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动人风情与民族风韵,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使音乐剧充满浓郁的中国味道。该剧利用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混搭的音乐剧伴奏形式,既能建立我国音乐剧具有民族风格和传统韵味的乐器搭配形式,又能促进音乐剧创作对于民间素材的提炼与创新,使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关系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韦伯在《歌剧魅影》中,添加了许多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为一些唱段赋予了摇滚色彩,实现了古典乐器与现代乐器的跨时空混搭演奏,针对一些乐曲的需要,对不同声乐唱法进行融合与创新,为观众营造了更多的视听新鲜感。这为我国创作多元化的音乐剧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我国音乐剧表演形式、作曲与配器理念的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近十年来,虽然我国音乐剧的创作之路走得很艰难,但势头很足,不仅借鉴学习了《歌剧魅影》中的这些创作技法,结合流行音乐元素来实现国产音乐剧表演形式的创新,还在其基础上,大胆尝试开辟音乐剧的本土市场,促使国产音乐剧逐渐与更多地方剧种、戏曲、语言、文化相结合,让国内外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味道”的音乐剧。虽然,目前国产音乐剧的创作,离习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更多“传得开、叫得响和留得住”经典力作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中国音乐剧已逐渐以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来促进自身健康发展,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巨大的创新可能性。
注释:
① 郑晖.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中国音乐学,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