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

2017-10-20 17:41徐翔俊张洁
丝路视野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独立学院课程改革

徐翔俊 张洁

【摘要】独立学院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應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和发展也应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色,注重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以技能培养为辅的原则。本文在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提出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路,并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对象初步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力求为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思路和模式。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独立学院

一、引言

我国各高校自20世纪80年代普遍开设大学计算机课程以来,该课程伴隨着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调整,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变化。在1997年和2004年有两次重大的改革,对教学手段、方法提出改革要求,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条件建设要求,确立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地位,并对课程体系作了规范化整合,促进和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科学、规范的发展方向目标。这两次改革伴随着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日益重要的影响和渗透而不断深化的,进一步明确和指出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和开设目标的发展,从早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技能培养逐步过渡到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技能”培养逐步转化为“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培养具有相当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也应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考核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改革与调整一致,同时应有独立学院自身特色,更加注重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以技能培养为辅的原则。

二、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误区

(一)教学现状

1.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

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区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其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普遍高于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过于简单,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待提高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缺乏一定的良好学习素质和学习习惯,而刚上大学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同时在经历了激烈的高考之后均出现放松的心态和享受的状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逃课、玩手机等现象为较为常见。教学效果均不是很好。

3.教学内容过于系统,缺乏实践能力培养和引导

独立学院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在今后专业学习中使用,这就要求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但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的大学计算机课程过多地强调理论性与系统性,而忽略了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同时缺乏有效的引导及指导学生自学方面的教学。

4.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在教学中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或被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没有体现应用技术课程应有的实践性和工具性特色。

(二)课程改革存在的误区

1.过分强调实践性,忽略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的理论,而是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性应用能力而不是理论性研究能力。但这很容易在教学认识上的产生误区,造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片面的强调了应用操作,忽略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学习,过分重视计算机实践技能的训练,淡化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本科教育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是短期技能培训班,课程设置的目标是让学生既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使计算机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同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层出不穷。若学生仅仅掌握了死板的操作,不会融会贯通,随着软件的更新换代,这些死板的操作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2.过分强调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对于才进入大学本科学习的新生,需要着重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良好学习素质。若只强调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往往会造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偏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缺乏有效的引导及指导学生自学而无法提升学习的综合学习素质。

三、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路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应用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一般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练习配合学习。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常通过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进行。随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及重新定位,及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全面调整,要求强化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网络及Internet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强化办公应用软件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课程教学的理念、环境支持、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等都需要相应的进行调整。

(一)加强理论教学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理解典型软、硬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计算环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安全意识。为了该目标,课程教学的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素质为核心。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注重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原理和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能主动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

(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為基础课程之一的大学计算机,在课程建设中应该首要做到基础的理论和与课程内容实际应用相衔接。因为扎实的基础性知识,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都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计算机基础教学需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方面可根据学生专业要求的程度在各类知识的讲解上有所侧重和选择。在教学方法方面突出知识性、概念性的内容,适时引导学生自学相关理论,对于实践操作性的内容需利用案例应用角度提升学生的理解,以达到能够实际操作和触类旁通的效果。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中中应尽可能区别对待,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进行一定深度的指导,而对于基础弱的同学,则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依据案例的实践操作加强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涉及到计算机学科各方面的基础理论,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教学实践环节不可缺少。由于课时、教学针对性和学生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课程的实践教学建议设置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等类型。基础与验证型实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程的基本教学理论,设计与开发型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与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内和课外来进行,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及实践需求的有效分析和任务设置。这样可以弥补学时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性、协作式、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模式。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的调整教学工作,同时也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与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认同感,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强化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对现有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进行整合,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上机实验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从而来强化教学效果。

如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课程中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为更有效地表达和展现这些概念可以利用电子教案、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为了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可以先提出案例,设定要求,展示效果,讲解基础操作要点,引导学生自学相关实践操作的知识点,指导学生通过完成实训作业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可以开展竞赛活动来激励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四、改革的研讨和实践

基于以上的讨论,针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思路,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对象初步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學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结合各专业实际,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建设中,贯彻教育部教学改革要求,结合文理学院的实际以及各专业的特点,对不同的专业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我校大学计算机作为通识限选课程,分为2个学期,上学期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选,其它所有专业必选均上,主要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讲授;下学期理学及经济、管理类等专业为Access数据库应用,文科及艺术类等专业为网页设计与制作。这种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满足了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较好地实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均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利用如图1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革学期考试模式,加强平时教学考核和教学监督

为突出平时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平时学习,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占80%,期末考核占20%;平时成绩按照提交5~7次实训作品方式进行评定,期末考核采用机考或提交作品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较好实现平时学生学习的监督,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

五、结束语

独立学院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也应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色,注重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以技能培养为辅的原则。本文在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提出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并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对象初步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力求为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思路,同时为构建独立学院通识课程体系提供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廉.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04):7~11.

[2]龚沛曾,杨志强,朱君波,高枚.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联动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53~56.

[3]杨鼎强,蒋加伏,傅明,毛云芳.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8(08):44~46.

[4]张晓霞.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98~100.

作者简介:徐翔俊(1972—),男,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云南师大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教育研究、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张洁(198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云南师大文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独立学院课程改革
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以NCRE为指导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